目前,根據監督法的有關規定,全國和省級人大常委會經常委托下一級人大常委會協助開展執法檢查。在實踐中,下一級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的報告往往經相關領導或主任會議審定即報送上級人大常委會。有人認為,按照集體行權的原則,受委托的人大常委會對執法檢查報告要審議后再報送。
安徽省蕪湖市三山區人大常委會 滕修福 提請審議合乎法理
筆者認為,受委托的執法檢查報告依法提請本級人大常委會審議,是監督法條款中的“暗含”程序。受委托的執法檢查報告應比照本級人大常委會組織執法檢查的法定程序操作,由本級人大常委會審議后再上報上一級人大常委會,這樣做合乎法理。
其一,監督法第二十五條規定,“受委托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應當將檢查情況書面報送上一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此條款中“暗含”了受委托的執法檢查報告必須要經本級人大常委會審議后再報送的程序規定。既然法律明確規定要以人大常委會的名義上報執法檢查報告,那么按照人大集體行權的原則,必須要在人大常委會會議上審議通過后,才能以人大常委會的名義上報。“相關領導或主任會議”不能假借人大常委會的名義自行審定上報,因為“相關領導或主任會議”無權代行人大常委會的職權。
其二,依據監督法的相關規定,受委托的人大常委會對執法檢查報告審議后再報送,合乎法理。一是根據監督法第二十二條規定,執法檢查的法定主體是各級人大常委會,受委托的執法檢查報告經法定執法檢查主體即本級人大常委會審議審定,符合法理。二是執法檢查報告要提請人大常委會審議,監督法第二十六條有明確規定;受委托的執法檢查比照本級人大常委會組織執法檢查的法定程序操作,提請人大常委會審議,亦符合法理。
由此可見,“相關領導或主任會議”既不是執法檢查的法定主體,監督法又沒有賦予“相關領導或主任會議”的審定權,若由“相關領導或主任會議”對受委托的執法檢查報告自行審定直接上報,顯然有悖監督法的規定。
泰順縣人大常委會辦公室 夏立彬 經審議才有法律效力
筆者認為,受委托的執法檢查報告應當要提請本級人大常委會審議后再報送。
首先,按照地方組織法的規定,主任會議是在人大常委會領導下開展工作的,不能越位于人大常委會之上。人大常委會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則集體行使職權的,執法檢查報告雖經相關領導和主任會議審定,但不能視為人大常委會的意見,執法檢查報告只有經常委會會議審議后才具有法律效力。其次,依據監督法的規定,執法檢查主體是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結束后,應當及時提出執法檢查報告,由委員長會議或者主任會議決定提請常委會會議審議。受委托執法檢查雖然是由上一級人大常委會授權,但是下一級人大常委會開展執法檢查時也必須嚴格遵守監督法的規定和程序來進行。因此,受委托的人大常委會對執法檢查報告要審議后再報送。
長興縣人大常委會辦公室 馬凌燕 無需提請本級人大常委會審議
筆者認為,受實際操作中的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受委托的執法檢查報告無需提請本級人大常委會審議。
一是執法檢查報告區別于執法檢查情況。監督法第二十五條規定,“受委托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應當將檢查情況書面報送上一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這里說的是檢查情況。而執法檢查報告稿是在執法檢查結束后,綜合各執法檢查小組的報告、委托檢查的下一級人大常委會的報告,以及法律法規實施主管機關的匯報等相關材料后形成的。所以受委托的人大常委會只需提供檢查情況書面材料,主要是給上級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起草報告提供參考,起協助作用,因此無需提請本級人大常委會審議。
二是受委托的執法檢查因議題、時間和程序的不確定性,報告提請本級人大常委會審議難度較大。一般說,各地人大常委會都在每年年初經法定程序提出本年度執法檢查議題,然后按計劃組織實施。但受委托的執法檢查議題不能由本級人大常委會事先確定,也沒有經法定程序立項,所以執法檢查材料也無需送常委會會議審議。從縣一級人大常委會開展執法檢查工作的過程上說,至少需要3個月以上的時間,而受委托的執法檢查只有在上一級人大常委會布置的時候才會去實施和操作,由于時間上的不確定性和滯后性,操作上很難與本級人大常委會原計劃的會議時間相銜接。再加上程序的不確定性,受委托的執法檢查報告提請本級人大常委會審議也是不現實的。
舟山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 馮國海 經主任會議審定即可
我認為,受委托的執法檢查報告由主任會議審定即可。這是因為,上一級人大常委會組織開展執法檢查,作為下級人大常委會首先會面臨三個不確定性因素:一是委托上的不確定性,即上級人大常委會可以組織相關人員到當地直接開展執法檢查,也可以委托當地人大常委會協助開展執法檢查。二是內容上的不確定性,即檢查什么是由上級人大常委會決定的,當地是否需要開展這項執法檢查,另當別論。三是時間上的不確定性,即什么時候檢查由上級人大常委會決定,當地既不能提前,更不能延后。由此,產生兩個問題:一是從時間要求上看,下級人大常委會會議時間安排與執法檢查報告上報時間出現不一致,是否要增開一次常委會會議呢?二是從檢查的內容上看,也許某部法律法規就全國或全省來說很重要,但具體到某一個地市,也許就不那么突出了,因此是否需要提交本級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也是兩可之事。
監督法只要求受委托的下一級人大常委會將執法檢查情況書面報送上一級人大常委會,沒有明確規定是否要經本級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后再報送。鑒于上述問題,受委托的人大常委會的執法檢查報告無需經本級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后再上報,由負責處理常委會重要日常工作的主任會議審定即可。主任會議審定畢竟不是“某位領導”圈定,并不違背人大集體行權的原則。
江西省撫州市人大常委會 曾喜龍 明確委托內涵 減少操作程序
監督法建立了委托執法檢查制度,但具體程序上的規定并不詳細,執法檢查的一些基本程序是否需要堅持尚沒有定論。如受委托執法檢查的報告是否需要提請本級人大常委會審議,進而,審議意見是否需要報送本級“一府兩院”研究處理,是否需要向本級人大代表通報和向社會公布相關情況,這些法定程序既不能確定在何時進行,也不能確定要不要進行。
筆者認為,要解決上述問題,首先應根據憲法、監督法等法律的相關規定,從理解受委托執法檢查的基本內涵入手。一是明確委托權限。只有全國人大常委會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大常委會有權委托下一級人大常委會協助開展執法檢查。二是明確受委托后的職責。受委托的下一級人大常委會需要將本行政區域內的檢查情況如實書面向上報告。三是明確監督的主體。執法檢查的主體是各級人大常委會,而受委托執法檢查的主體仍然是上一級人大常委會,受委托的下一級人大常委會只是在上一級人大常委會開展執法檢查的過程中發揮配合和協助的作用。四是明確監督的對象。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的監督對象是本級法律實施機關,即同級的“一府兩院”及其相關主管部門,與政府層級監督不同,屬同級監督。接受委托的下一級人大常委會開展執法檢查,只是為了協助上一級人大常委會了解法律在基層的實施情況,并非檢查本級法律實施機關的工作,其監督對象應是上一級法律實施機關。
明確了這四個基本問題,受委托的執法檢查較之完整的執法檢查工作,顯然可以減少環節。在具體實踐中,主要的操作程序就是出臺方案、成立執法檢查組、部署并實地檢查、審定并提交報告。其中,執法檢查報告從初稿到審定,由執法檢查組全體成員會議分析、研究、討論,并聽取有關部門的意見,形成統一認識,提交相關領導或主任會議審定,是可以的,其監督的對象畢竟是上一級法律實施機關。
下期話題:村民會議討論決定的事項要不要報鄉鎮人大備案?
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規定,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討論決定的事項不得與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政策相抵觸,但據最近媒體報道,廣東省某村經村民會議討論決定,將該村集體用地出租而觸犯了法律。有人認為,在當前我國公民的法律素質有待提高,法律還沒有真正得到全社會的普遍認同與遵守的情況下,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討論決定的事項要由鄉鎮人大備案審查。
歡迎來稿或進入投稿平臺(http://www.zjrd.net/tgpt)參加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