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與近200萬言的《蒲松齡全集》比較而言,10篇賦作可能太顯單薄,但蒲松齡能以描摹精細、手法多樣、用典豐富、語言雋美、結(jié)構(gòu)嚴整、構(gòu)思巧妙等特色,賦予作品濃郁的文化意蘊和豐厚的思想內(nèi)涵,在藝術(shù)上取得了相當?shù)某删?,稱得上清初辭賦之能手。關(guān)鍵詞:聊齋賦;駢偶句;典故;語言典雅;構(gòu)思巧妙
中圖分類號:I207.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712(2010)02-0079-11
作為極具多方面藝術(shù)素養(yǎng)的千古奇才,蒲松齡聰敏好學,博覽群書,一兩種文體不足以展示他的江海才氣。他平生著述近200萬言,除《聊齋志異》外,還有大量詩文、戲劇、俚曲以及有關(guān)農(nóng)業(yè)、醫(yī)藥方面的著述存世,諸種文體都曾試其身手。雖然從篇目或字數(shù)上來說,聊齋賦作可能是最少的,但或描寫寄情,或議論說理,駢散兼?zhèn)洌膶嵅⒅兀〔膹V泛,立意高遠,風格各異,語言典麗,取得了相當?shù)乃囆g(shù)成就,“部分作品足以與賦史上最有名的篇章比肩”,蒲松齡本人稱得上清初辭賦之能手。
一、內(nèi)容豐富,風格多樣
在古代各類文體中,賦體最為特殊,“既如詩歌,講究押韻和形式的整飭,又如散文,句型自由,無格律的嚴格限制。這樣的文體,宜于狀物敘事,抒情說理,兼具詩歌與散文的表現(xiàn)功能,實為兩者的綜合性文體。”賦體向以雅正典麗為主,所以歷代文人墨客紛紛以賦的創(chuàng)作作為衡量自己文才的最高標尺,賦自然成了學子們斗才炫博的不二法門,蒲松齡亦不例外。雖說聊齋賦作僅有10篇,但內(nèi)容涉及面卻很廣,或描寫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同時帶出景觀的歷史、人或物所經(jīng)歷的事件;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等等。具體說來,有繪景篇,如《古歷亭賦》、《趵突泉賦》。有記事篇,如《禱雨賦》、《綽然堂會食賦并序》。有狀物篇,如《秦松賦》、《煎餅賦并序》、《荷珠賦》。有抒情篇《中秋愛靜賦》,也有警世篇《酒人賦》,以及宣教篇《傷寒藥性賦》。
關(guān)于賦的分類,歷來是個見仁見智的話題?!肮沤竦难芯空?,大多將賦分為騷體賦、散體賦、詩體賦、駢體賦、律賦、文賦等等?!碑斎唬鞣N分類之間并不是并列關(guān)系,往往是互容交叉的。據(jù)此我們說,聊齋賦幾乎各種賦體均有涉獵。從賦的結(jié)構(gòu)、語言方面來考察,大體有騷體賦,如《綽然堂會食賦并序》、《中秋愛靜賦》、《煎餅賦》、《荷珠賦》。有駢體賦,如《古歷亭賦》、《中秋愛靜賦》。有文賦,如《趵突泉賦》、《禱雨賦》、《傷寒藥性賦》、《酒人賦》。既有散體大賦《秦松賦》,也有抒隋小賦《中秋愛靜賦》。不拘一格,變化多樣,充分表現(xiàn)了蒲松齡對賦體所下功夫之深與所獲成就之大。
二、駢對類型和手法精彩紛呈
在中國古代的韻文中,對偶(駢偶)這種特定的語言組構(gòu)方式,是辭賦區(qū)別于他種文體的根本標志,看起來整齊勻稱,理解起來又相互關(guān)聯(lián)?!段男牡颀垺愞o》(麗辭,即對偶)有言:“造化賦形,支體比雙;神理為用,事不孤立?!本褪钦f,賦體文學的主要內(nèi)容是描繪外物、抒寫情志,主要特征是鋪陳和敘寫,這種功能和特點很容易導向?qū)ε季浞ǖ倪\用。蒲松齡尤其擅長駢偶、排比,講究對仗、聲律,對偶句在聊齋賦文中可謂俯仰皆得,其基本的句型四六式,幾乎均為駢偶句。四言對如“龍鱗蜿蜒,蛇影離披,因風時舞,得雨欲飛,虬枝半橫,棘刺全低”(《秦松賦》);“雨宵雪夜,月旦花晨,風定塵息,客舊妓新,履舄交錯,蘭麝香沉,細批薄抹,低唱淺斟”(《酒人賦》);“赤曦落焰,皓魄增明;長空雁唳,芳卉蛩鳴”(《中秋愛靜賦》);“阿香御轡,白雀銜丹;馬鬃懸滴,指爪生煙”(《禱雨賦》)等舉不勝舉。六言對如“華搖搖而逞媚,粉細細而流香”(《荷珠賦》);“弄江淹之筆藻,娛薛稷之墨瀾”(《中秋愛靜賦》);“冬霧蒸而作暖,夏氣緲而生涼”(《趵突泉賦》);“箸森森以刺目,臂密密而遮眶”(《綽然堂會食賦》);“鳥投林而定息,獸入谷而潛蹤;偶隱幾而炙手,撫臥榻而如籠”(《禱雨賦》)等不一而足。無論四言還是六言,精致工巧,音調(diào)諧和,極富韻律之美。
在蒲翁看來,也許四四、六六對句不免過于單調(diào),兩者結(jié)合,相得益彰的四六對句,才更彰顯出駢對類型和手法的多姿多彩,形成一種抑揚頓挫的詠嘆色彩、灑落流利的和諧韻致。僅以《古歷亭賦》為例,除個別四言、雜言句外,大都是交錯對句,而以四六對居多,諸如:“籠籠樹色,近環(huán)薜荔之墻;泛泛溪津,遙接芙蓉之苑”、“金梭織錦,唼呷蒲藻之鄉(xiāng);桂楫張筵,容與蘆荻之岸。蒹葭挹露,翠生波而將流;荷芰連天,香隨風而不斷。蝶迷春草,疑謝氏之池塘;竹蔭花齋,類王家之庭院”、“夕陽紅濕,招涼葉于明沙;秋徑微茫,緲寒螢于敗堵”、“城上鶴歸,未覺人民之異;雪中鴻杳,幸有指爪之留”、“鴛鴦水暖,長開君子之花;幰節(jié)門高,復種先生之柳”、“地如滕閣,佇佩玉而鳴鑾;人比蘭亭,更流觴而泛酒?!边@種四六駢對,四言多為實詞,六言有兩個特點,其一:句群結(jié)構(gòu)上的兩兩相對;其二:句中必有一個被稱為“句腰”的虛詞:“之”、“而”、“于”等,如此這般,便多了一層迭宕,進而得以形成虛實相間、錯落有致之美。
四六對之外,形式各異的交錯對旬也屢見不鮮,如“其始也:摧木揚塵,一道羽書馳柳驛;其既也:翻河破屋,千營鐵騎赴榆關(guān)”(《禱雨賦》);“其出也:則奔騰澎湃,突兀匡襄,噌噌吰咳,照翠色以盈裳。其散也:則石沈鶻落,鳥墮蝶揚,泯泯棼棼,射清冷以滿眶”(《趵突泉賦》);“其吁地而呼天也,似李郎之嘔其肝臟;其揚手而擲足也,如蘇相之裂于牛車”(《酒人賦》);“蘇舜欽年年鬻紙,為買滄浪;謝靈運夜夜呼門,長燃火炬”、“散馥乎八寶毫端,則庾開府、鮑參軍,起鳳騰蛟,擬杜圣、李仙之瑰瑋;跐履兮五花館內(nèi),則支道人、溫處士,升堂入室,盡潘江、陸海之風流”(《古歷亭賦》);“東邊日出西邊雨,僅沾野馬之塵;南山云起北山云,輒受封姨之妒”(《禱雨賦》)等等。可見,大量使用變化多端的交錯對句,容易形成密而不促、格而非緩,既整齊又不失參差的特點,不僅富有音樂美,更顯出語勢上迭宕起伏、鏗鏘頓挫之節(jié)奏感。
可知,蒲松齡運用駢偶句法的圓熟技巧和高超技法。
特別一提的是,蒲松齡對屈原是極為推崇的,無論是其人格還是作品風格,無不深受沾溉浸淫。比如楚辭中最典型的兩種駢對形式,無一例外地被蒲松齡所繼承和發(fā)揚。其一:《離騷》型,即“〇〇〇〇〇〇兮,〇〇〇〇〇〇”;其二:《九歌》型,即“〇〇〇兮〇〇〇,〇〇〇兮〇〇〇”?!霸谶@兩種句式中,‘兮’字不僅是語音的中心,也是結(jié)構(gòu)的樞紐,它規(guī)定了楚騷句子內(nèi)部和兩句之間的對應關(guān)系及基本節(jié)奏,同時也規(guī)定了楚騷句子必須以兩兩相對的對偶句形式出現(xiàn),否則就會破壞結(jié)構(gòu)的平衡?!逼阉升g賦中的《離騷》型句式,如:《趵突泉賦》中:“誰知千載而下兮,邀圣主之盤桓。誠一時之隆遇兮,覺色壯而聲歡”,表達東海游人對趵突泉因受皇帝豐厚的待遇而羨艷不已。《荷珠賦》:“傷美人之遲暮兮,悵秋江之已晚”、“愿在荷而為蓋兮,受金莖之一點”,抒寫自己老而無用、一事無成的孤獨和惆悵?!吨星飷垤o賦》:“何造物之紛紜兮,鼓群動而不息;肆黃塵之蒼莽兮,禪昏旦以無極”、“覽時物之空明兮,托天地之幽清”,反映了作者喜靜惡噪的心情。《離騷》的句式,雖可抒情卻有較強的鋪排意味,難以構(gòu)成句法的明顯變化和語氣的跌宕效果,所以蒲松齡賦中占據(jù)比重最大的還是《九歌》型,如:“洞庭波兮木下,羌搖落兮變衰”(《秦松賦》);“砰碉兮三足鼎沸,鞺韉兮一部鼓吹”(《趵突泉賦》);“光初瀉兮沾錦襦,翠下滴兮染羅裙”、“怨王孫兮不歸,近公子兮未敢”(《荷珠賦》);“僮蹌蹌兮登臺,碗錚錚兮飯來。南閛閛兮扉啟,東振振兮簾開”、“相何品兮堪用,齊噪動兮倉皇。袖拂簋兮沾熱沈,身遠探兮如堵墻。箸森森以刺目,臂密密而遮眶,脫一瞬兮他顧,旋回首兮凈光”、“一日兮兩回,望集兮開齋。齋之開兮眾所盼,爭不得兮失所愿”(《綽然堂會食賦》);“忽清商兮一奏,則寂若兮無人”、“塵蒙蒙兮滿面,哇浪浪兮沾裾;口狺狺兮亂吠,發(fā)蓬蓬兮若奴”(《酒人賦》);“塵勃起兮成霾,熱囂騰兮為霧”、“魃之虐兮虐生民,侯之誠兮格青曼”(《禱雨賦》);“丹田瘦兮青山迥,潦水收兮寒潭澄”(《中秋愛靜賦》)?!毒鸥琛沸途涫剑捎凇百狻弊址旁诹嗣烤渲?,特別適合抒發(fā)『青感的需要,形成句法和語氣的各種起伏變化,從而彌補了《離騷》句型過于單一的缺陷。
總之,大量使用對稱穩(wěn)定、描寫細致、表情深婉、富于規(guī)范美的楚騷句型,充分體現(xiàn)了蒲松齡對楚辭藝術(shù)成就的發(fā)揚廣大。
三、適度用典,增加了聊齋賦的文化意蘊和文化張力
所謂典故,是指“典例故實”,包括神話傳說、歷史故事、民俗掌故、寓言逸聞以及流傳下來的古書成句。劉勰是這樣詮釋用典的:“事類者,蓋文章之外,據(jù)事以類義,援古以證今者也?!彼J為:用自己的話來構(gòu)思為文之外,借用典故來比喻難懂之意,和援引古語來印證當今所說之理,用典的目的就是借古抒懷。所以說,典故的使用,既可使文章的語言精煉多姿,又能增加內(nèi)容的豐富性,進而增強作品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再者,賦“是漢魏作家精力之所萃,是他們顯示學識才力的主要文體,故賦體的創(chuàng)作除了狀物言志外,還有揚名傳世之目的,這就造成了此類作品特別注重辭藻的華麗和典故的頻繁使用”。當然,也有觀點認為,傳統(tǒng)的賦多用典故,其意義不在炫才,而是利用典故所包孕的意象理趣來傳達難以言盡之事理與難以描摹之隋狀。但無論怎樣理解,辭賦中的用典,無疑乃古今之常見手法。因為,合理用典能充分利用前代文化的積淀,收事半功倍之效,具有味濃趣厚的文化意蘊,同時還能增添文章的韻致。因此說賦家是極善用典的,蒲松齡也概莫能外。他的賦文幾乎篇篇有典,有的甚而句句用典。
用典主要有兩種情形。其一,用事用典:即借用神話傳說、歷史故事、民俗掌故等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聊齋賦中的用典大多于此。如《秦松賦》中“儼五老之古裝,恍四皓之偉步”,引“五老”、“四皓”的典故,以表達對秦松的尊崇之情。至于“萬騎云屯,千乘鼎沸,玉勒光天,金鞍耀地,冠蓋旗旌,彌漫無際,阻風雨于二陵,借覆幬于五粒?!眲t暗指秦始皇泰山封禪大典,極言封禪隊伍非凡的氣勢、宏大的規(guī)模。接著又連用“祖龍已亡,河山屢易??付π劬?,歌風赤帝,玉帳妖姬,鐵衣猛士。七葉金貂,千年帶礪”六個典故,說明轉(zhuǎn)眼之間“一皆草腐煙消,香埋珠碎。”無論是項羽、劉邦、當年的勇士、美女,還是顯貴的出身、永固的爵位,都如過眼煙云一去不復返了,強烈對比之下,只有古松“存昂藏之瘦骨,亙古今而不墜”,作者的貶褒愛憎之情清楚可現(xiàn)。再如《煎餅賦并序》中“北齊主與石動筒有‘卒律葛答’之謎”;《趵突泉賦》:“翠華東,警蹕至,天顏喜,詞臣侍。爰飛鸞鳳之書,寫成蝌蚪之字,如飛燕之凌風,似驚鴻之舒翼,穹碑臨池,輝影萬世”、“不逢鄒生吹暖律”;《荷珠賦》:“淵客之隕涕,乃顆顆而圓成”、“非啟木蘭之櫝,即開瑪瑙之甕”等等皆是?!豆艢v亭賦》千字許,而用典卻有20幾處,多為用事用典。用諸多的歷史名人、著名事件,極力渲染出歷下亭曾經(jīng)的興衰變遷,給你以強烈的滄桑之感。其二,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用典:有照抄一字不易的,但在多數(shù)場合下是有變化的。如《秦松賦》中:“洞庭波兮木下,羌搖落兮變衰”,分別出自屈原《九歌·湘夫人》:“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和宋玉《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以表現(xiàn)葉落草凋的秋殘景象,借以反襯秦松傲霜凌寒不折腰、四季常青不改容的品性?!俺巧销Q歸,未覺人民之異;雪中鴻杳,幸有指爪之留”,分別化用了陶潛《搜神后記》卷一:“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和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詩:“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中的句子。“地如滕閣,佇佩玉而鳴鑾;人比蘭亭,更流觴而泛酒”,又分別化用了王勃《滕王閣序》之“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王羲之著名的《蘭亭集序》中的描述:“引以為流觴曲水,引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酒人賦》的用典更是比比皆是:
或以為“釣詩鉤”,或以為“掃愁帚”。故曲生頻來,則騷客之金蘭友;醉鄉(xiāng)深處,則愁人之逋逃藪。糟邱之臺既成,鴟夷之功不朽。齊臣遂能一石,學士亦稱五斗。則酒固以人傳,而人或以酒丑。若夫落帽之孟嘉,荷鍤之伯倫,山公之倒其接離,彭澤之漉以葛巾。酣眠乎美人之側(cè)也,或察其無心;濡首于墨汁之中也,自以為有神。井底臥乘船之士,槽邊縛珥玉之臣。
在這里,幾乎一句一典,既有用事用典,也有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用典,通篇讀來,既沒有影響文意的流暢,又沒有炫耀學問的“掉書袋”之感,反而因其合以事實、情文兼重,促使文章妙趣橫生、回味綿長。典故用得如此“天然去雕飾”,值得后輩揣摩學習。
《禱雨賦》中用典也不在少處:
巫旭不焚,弘羊未戮,遺囊得退龍之書,入境無隨車之澍。豈有孝婦積冤?抑待河伯娶婦?空聞石燕雙飛,未見商羊一足。巫山無云雨之期,東海斷歸寧之路。鳩婦久還,蟻封漫聚,悵少女之風吹,望銀河之豬渡。鸛鳴垤上,勿聽禽言;月離畢中,難窺天數(shù)。東邊日出西邊雨,僅沾野馬之塵;南山云起北山云。輒受封姨之妒。望丹霞于朝暾,信黑磐于日暮。西虹之兆何憑?南風之占亦誤。樊英已杳,誰救成都之災?短短不足200字,作者列舉直接間接與祈雨降水有關(guān)的典故竟多達十幾處。一段段歷史,一串串人事,無不歷歷如繪,情理交織,反映出蒲松齡豐厚的文學素養(yǎng),表現(xiàn)了他深沉的憂民傷時意識,以及對上蒼垂憐蒼生以降甘霖的殷殷渴盼。
用典的方法很多,常見的有明用、暗用。無論哪種形式的用典,讀者從字面上一眼可辨的,是明用。明用如玉石器皿上鑲嵌的珠寶,制作者有意要借其色澤光彩增加器皿的價值。聊齋賦中的用典大都屬此:如《古歷亭賦》:“蝶迷春草,疑謝氏之池塘;竹蔭花齋,類王家之庭院”,化用謝靈運的“春草池塘”和“華夏民居第一宅”的晉商王家庭院;“城上鶴歸,未覺人民之異;雪中鴻杳,幸有指爪之留”,化用丁令威“化鶴歸遼”和蘇東坡“雪泥鴻爪”的典故;“梁園勝會,即席千言;金谷豪吟,約章三斗”,化用梁孝王劉武的“梁園聚會”和石崇、左思等的“金谷雅集”?!抖\雨賦》:“落箸之使君失色,投壺之玉女增歡”,化用劉備落箸和玉女投壺的典故,形象表現(xiàn)電閃雷鳴的景象。《秦松賦》:“祖龍已亡,河山屢易??付π劬?,歌風赤帝,玉帳妖姬,鐵衣猛士。七葉金貂,千年帶礪”,用秦始皇、項羽、劉邦、金日碑等典故,意在說明權(quán)勢豪奢“一皆草腐煙消,香埋珠碎”,對比之下,著力表現(xiàn)古松屹立至今的風范。《酒人賦》:“落帽之孟嘉,荷鍤之伯倫,山公之倒其接蘺,彭澤之漉以葛巾”,更將一個個本真的歷史名人醉酒、戀酒、惜酒的可掬醉態(tài),得以集中呈現(xiàn)。
暗用則表面上與上下文句融合為一,不細察則不知為用典,猶如清水中溶入白糖,制作者定要人親口嘗試才能品味到它的甘甜。《荷珠賦》:“想淵客之隕涕,乃顆顆而圓成”,暗用“鮫人泣珠”的典故?!都屣炠x并序》:“昔惟北齊主與石動筒有‘卒律葛答’之謎”,暗用了北齊高祖高歡與群臣相戲之事,說明煎餅的歷史悠久。《荷珠賦》:“非啟木蘭之櫝,即開瑪瑙之甕”,則暗用了“買櫝還珠”和“瑪瑙甕”的傳說,極言對荷珠的珍愛程度。這些典故由于切合上下文和作者的心境,已經(jīng)看不出明顯用典的痕跡了。
用典的最高境界猶水中著鹽,飲水乃知咸味。聊齋賦做到了不著痕跡將典故溶解在題事當中,增強了濃厚的文化意蘊和文化質(zhì)感,充分展示出蒲松齡精于選擇、巧于組織和善于表述的藝術(shù)才能。當然,正是由于不動聲色地把大量典故嵌入句中,和文章的情景融為一體,也為賞讀帶來了不小的難度,這就需要我們仔細鑒別和體味了。
四、語言雋麗典雅、活潑生動
皇甫謐在其《(三都賦)序》中指出:賦在有內(nèi)容、有思想之外,文辭也須極美盡麗。聊齋賦中,無論是寫景敘事還是抒隋議論,語言的表達也是極其講究的,形成了精致、典雅又不失流暢、活潑的語言風格,行文流離明暢,文情搖曳震蕩。如《綽然堂會食賦》寫孩子們爭食的境況:“塞戶登堂,并肩連袂,奪坐爭席,椅聲錯地。……箸森森以刺目,臂密密而遮眶,脫一瞬兮他顧,旋回首兮凈光。……箸高閣,餅干咽,無可奈何,呼蔥覓蒜。既飽糇糧,乃登粥飯,眾口流裰,聲聞鄰院?!庇新曈猩紊駛渲??!逗芍橘x》:“氣蒸新草,影暗垂楊。荷結(jié)叢而族處,根據(jù)水而分疆。華搖搖而逞媚,粉細細而流香?!孛}發(fā),天氣清,濛菘下,顆粒生,月涵星泣,煙斜霧橫,見遺鱗與剩璧,睹碎玉與殘晶?!瓭癫徽瓷w,白可眩睛,既無風而欲滴,才著雨而忽傾?!睂沙亍⒑苫?、荷珠作了形象的描繪,語言與景物相互映襯,音調(diào)鏗鏘,美不勝收?!鄂劳蝗x》中“沈鱗駭躍,過鳥驚飛,羌無風而動藻,徑上欄而濺衣。夜氣長薰,濤聲不斷;沙陣摶云,波紋似線;天光徘徊,人影散亂;快魚龍之騰驤,睹星河之隱現(xiàn);未過院而成溪,先激沼而動岸;漱玉噴花,回風舞霰;吞高閣之晨霞,吐秋湖之冷焰。樹無定影,月無靜光;斜牽水荇,橫繞荷塘;冬霧蒸而作暖,夏氣緲而生涼。”如此雅致的語言、曼妙的意境,極富韻律之美,禁不住讓人遐思神往。《中秋愛靜賦》中,蒲松齡更是用詩樣的語言,描繪了溫柔靜美的仲秋之夜:“荷香既邈,林蔭方濃,喧不卻而已去,涼不乘而自生?!薄俺嚓芈溲?,皓魄增明;長空雁唳,芳卉蛩鳴;聽砧杵之凄切,慨時序之凋零。”“云閑風靜,氣肅天空。”“一影相對,四壁蕭然,度香篆于戶外,挑青燈于硯端。退浮器,驅(qū)沉煩。弄江淹之筆藻,娛薛稷之墨瀾;寫孤蹤于倒側(cè),理寄別調(diào)于彤管?!?/p>
五、結(jié)構(gòu)謹嚴,構(gòu)思巧妙
聊齋賦向以結(jié)構(gòu)謹嚴、構(gòu)思精巧而著稱,無論敘事狀物還是寫景抒情,皆能做到流暢自如、渾然一體。如《秦松賦》,形象描述了五大夫松堅挺不屈的形貌和聲勢浩大的受封經(jīng)過,為下文文勢變化巧作頓挫、換轉(zhuǎn)后,作者著力指出,無論是“扛鼎雄君,歌風赤帝”,還是“玉帳妖姬,鐵衣猛士”,抑或“七葉金貂,千年帶礪”,轉(zhuǎn)眼之間“一皆草腐煙消,香埋珠碎”。強烈對比之下,只有“存昂藏之瘦骨,亙古今而不墜”之古松能夠挺立于今。而本文精妙的構(gòu)思更表現(xiàn)在,讓不以受封為榮反以秦臣為恥的松樹化一偉男子前來告白的設計:
秦雖以我為大夫,我固未嘗為秦大夫也。為魯連之鄉(xiāng)黨,近田橫之門人,高人烈士,義不帝秦。秦皇何君?而我為其臣!
意蘊深遠,催人深省,令人不由的莞爾叫絕,撫掌稱快。
《煎餅賦》在描述了煎餅的形狀和制作過程、特點以及使用方法后,構(gòu)造了一個出人意料的結(jié)尾:
朵雙頤,據(jù)墻次,咤咤棖棖,鯨吞任意,左持巨卷,右拾遺墜,方且笑鍋底飯之不倫,訝五侯鯖之過費。有錦衣公子,過而美之曰;“愿以我鼎內(nèi)之所烹,博爾手中之所遺,其可乎?”野老憮然,掉頭不易。
野老大快朵頤之情狀,“左持巨卷,右拾遺墜”的可掬憨態(tài),奇怪“五侯鯖”為何破費的心理活動等等,無不展示出作者的獨具匠心。更為奇絕的設計是:鐘鳴鼎食的公子哥竟提出要用鍋里烹制的上等肉食,換取老人手上吃剩的煎餅渣子,老人家硬是對珍饈佳肴不屑一顧,卻背過身去,斷然擲去兩個字:“不換”。讀之,快哉!想必寫時,也甚是痛哉!
《酒人賦》中,對那些“父母前而受忤,妻子弱而難扶”的不可救拯之“酒兇”,作者競醒酒有術(shù),妙招以呈:“只須一梃??{其手足,與斬豕等,止困其臀,勿傷其頂,捶至百余,豁然頓醒”。如捆豬般把酒醉者牢牢綁住,只用木棍一根,拍其屁股,直至酒醒。如此妙招,恐怕只有蒲松齡才能想得出。
康熙朝著名詩人施閏章曾評價蒲松齡的文章謂“剝膚見骨”,《鄉(xiāng)園憶舊錄》的作者清人王培荀則評蒲松齡是“詩文中白描高手也”,這些,都很好地體現(xiàn)在聊齋賦的創(chuàng)作中??傊阉升g用奇思,奇情,奇趣,奇才,造就了博大精深的聊齋文化,而聊齋賦是其中文質(zhì)兼美的一組精品,以其嚴謹?shù)慕Y(jié)構(gòu)、巧妙的構(gòu)思、悅耳的音韻、華美的詞匯、多樣的手法、豐厚的典故,永遠散發(fā)著悅?cè)说能跋恪?/p>
(責任編輯 魏 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