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列出了1999—2008年間采集的天津常見的20種類蝗蟲:1.笨蝗Haplotropis brunneriana、2.短額負蝗 Atractomorpha sinensis、3.短星翅蝗 Calliptamus abbreviatus、4.中華稻蝗Oxya chinensis、5.長翅素木蝗Shirakiacris shiraki、6.短角異斑腿蝗Xenocatantops brachycerus、7.東亞飛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8.大墊尖翅蝗Epacromius coerulipes、9.花脛綠紋蝗Ailopus tamulus、10.黃脛小車蝗Oedaleus infernalis、11.亞洲小車蝗 Oedaleus decorus asiaticus、12.疣蝗Trilophidia annulata、13.紅翅皺膝蝗 Angaracris rhodopa、14.輪紋異痂蝗Bryodemella tuberculatum dilutum、15.條紋異爪蝗 Euchorthippus unicolor、16.中華劍角蝗Acrida cimerea、17.線劍角蝗Acrida limeata、18.荒地劍角蝗Acrida oxycephala (Pallas, 1771)、19.二色嘎蝗Gonista bicolor、 20.日本蚱Tetrix japonicus Bolivar。列出了識別這些種類的檢索表,比較了部分種類若蟲之間的識別特征及部分種類的體色變化,為蝗蟲類的研究與防治工作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蝗蟲;若蟲;識別特征;天津
中圖分類號:S433.2 文獻標識碼:A DOI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0.04.011
Recognition of the Twenty Common Species of Grass Hopper and Locust from Tianjin
HU Qi1, TIAN Xiao-wei1, CHANG Yu2
(1.Tianjin Agricultural College,Tianjin 300384,China;2. Tianjin Institute of Garden and Afforestation,Tianjin 300181,China)
Abstract:The names of twenty common species from Tianjin was given below: 1. Haplotropis brunneriana, 2.Atractomorpha sinensis, 3. Calliptamus abbreviatus, 4. Oxya chinensis, 5. Shirakiacris shiraki, 6. Xenocatantops brachycerus, 7. 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8. Epacromius coerulipes, 9. Ailopus tamulus, 10. Oedaleus infernalis, 11. Oedaleus decorus asiaticus, 12. Trilophidia annulata, 13. Angaracris rhodopa, 14. Bryodemella tuberculatum dilutum, 15. Euchorthippus unicolor, 16. Acrida cimerea, 17. Acrida limeata, 18. Acrida oxycephala (Pallas, 1771) , 19. Gonista bicolor, 20. Tetrix japonicus Bolivar. A key to the twenty species was listed, the nympha differences and body color among some species were compared. The results will supply information for the study and the control work on grass hopper and locust.
Key words:grass hopper;nymph;reorganization characteristic;Tianjin
蝗蟲是自然界中較為常見的昆蟲,包括有害和無害兩種,各種類蝗蟲均是自然生態系統中的一員,在生態系統中有著不同的生態位。能夠造成為害的蝗蟲,發生為害時種群數量大,食量大,正確識別有害蝗蟲種類對于避免植物受害十分重要。另外,在城郊區域內,隨著城市規劃與綠化面積不斷擴大,人工種植植物種類的單一性增加,天然植被面積減少,不同種類蝗蟲在城郊區域的分布情況也有變化,有的種類已經難覓,正確識別蝗蟲的種類有利于了解生物多樣性變化和環境保護的研究。此外,植物群落組成成分的變化可能會引起次要害蟲轉變為主要害蟲情況的發生。除了普遍為害農作物的蝗蟲之外,有些常見蝗蟲種類有為害植物的記載,正確識別蝗蟲種類有利于及早發現各種次要蝗蟲的為害。因此,筆者對天津常見的20種蝗蟲進行了識別研究,包括重要的農業害蟲種類、有為害報道種類及尚無為害報道種類的識別;在相同地域和相同時期發生的不同種類蝗蟲若蟲之間的識別;相同種類而有不同體色變化的蝗蟲識別等。有些種類若蟲之間的識別在國內尚無詳細報道,而且本試驗中提及的蝗蟲種類多在中國北方分布較普遍,有的種類在國內大多數地區均有分布,因此,本試驗的結果可以為蝗蟲的研究提供參考。
1材料和方法
試驗中所有蝗蟲標本由室外采集及室內飼養獲得。采集時間:1999—2008年;采集地點:天津城郊區域,主要包括市郊的天津農學院東校區和西校區、靜海、武清、東麗、薊縣、寧河。飼養時間:2007—2008年,多由采集的若蟲飼養至成蟲,少數種類由若蟲飼養至成蟲,并由成蟲獲得蝗卵后繼續飼養至各不同齡期若蟲。飼料為清潔后的禾本科草。采集和飼養獲得的若蟲及成蟲標本在整姿和展翅后干燥保存。
本試驗中對天津常見蝗蟲種類的識別主要從成蟲形態特征[1-4]、若蟲形態特征[5]、體色變化[5]3個方面進行。
2結果與分析
2.1成蟲的識別
對1999—2008年10年間采集與飼養所獲的標本進行鑒定,發現了天津常見的蝗蟲有20種,分屬7個科,各種類名稱如下。
2.1.1癩蝗科 Pamphagidae
(1)笨蝗Haplotropis brunneriana Sauss
2.1.2錐頭蝗科 Pyrgomorphidae
(2)短額負蝗 Atractomorpha sinensis Bol.
2.1.3斑腿蝗科 Catantopidae
(3)短星翅蝗 Calliptamus abbreviatus Ikommikov
(4)中華稻蝗Oxya chinensis Thumberg
(5)長翅素木蝗Shirakiacris shirakii I.Bolivaar
(6)短角異斑腿蝗 Xenocatantops brachycerusC. Willemse
2.1.4斑翅蝗科 Oedipodidae
(7)東亞飛蝗 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
(8)大墊尖翅蝗 Epacromius coerulipes Ivan.
(9)花脛綠紋蝗Ailopus tamulus Fabricius
(10)黃脛小車蝗 Oedaleus infernalis Saussure
(11)亞洲小車蝗 Oedaleus decorus asiaticus Bei-Beinko
(12)疣蝗Trilophidia annulata Thunberg
(13)紅翅皺膝蝗 Angaracris rhodopaFischer-Walheim
(14)輪紋異痂蝗Bryodemella tuberculatum dilutum Stoll
2.1.5網翅蝗科Arcypteridae
(15)條紋異爪蝗 Euchorthippus unicolorIkonn
2.1.6劍角蝗科 Acrididae
(16)中華劍角蝗Acrida cimerea Thumberg
(17)線劍角蝗Acrida limeata Thunberg
(18)荒地劍角蝗Acrida oxycephala Pallas
(19)二色嘎蝗Gonista bicolor De Haan
2.1.7蚱科 Tetrigidae
(20)日本蚱Tetrix japonicus Bolivar (也被稱為菱蝗)
這20常見種類之間的簡要區別列于檢索表內。對每個種類的詳細記述請參閱本文參考文獻部分所列的國內蝗蟲研究專家的專著,本文限于文字數量略寫。
天津常見20種蝗蟲檢索表
1 前胸背板呈菱形,覆蓋蟲體腹部背面日本蚱
1’ 前胸背板不呈菱形,不覆蓋蟲體腹部背面2
2 成蟲前后翅短,末端不達到第2腹節笨蝗
2’ 前后翅末端伸達腹部6~8節,或達到腹部末端3
3頭頂與顏面兩部分之間形成銳角4
3’頭頂與顏面之間近乎垂直或顏面略微向后傾斜8
4 前胸背板上有明顯的顆粒狀突起物,特別在前胸背板兩側邊緣上成列短額負蝗
4’ 前胸背板上多具呈不規則的短棒狀突起物,或者無明顯的顆粒狀突起物5
5體近黃綠色,復眼后緣開始至前胸背板兩側縱貫一條棕或棕紅色條紋二色嘎蝗
5’ 復眼后緣開始至前胸背板兩側無明顯的縱向條紋6
6 前胸背板的后橫溝呈弧形向前突出線劍角蝗
6’ 前胸背板的后橫溝較平直,不呈弧形向前突出7
7 體型大,雌性體長58.0~81.0 mm;雄性30.0~47.0 mm。下生殖板后緣具3個突起,中突與側突幾等長中華劍角蝗
7’ 雌性體長50.0~60.0 mm,雄性29.5~35.0 mm;生殖板后緣具3個突起,中突較短于側突荒地劍角蝗
8 前胸腹板上有似柱狀或圓錐狀的突起9
前胸腹板平坦,無突起12
9 后足腿節外側有兩個完整的黃色傾斜斑,脛節紅色。胸部側面觀,在后胸后側片區域常有一條黃色條紋 短角異斑腿蝗
9’體上斑紋與上述不同10
10從復眼后緣開始至前胸背板兩側各縱貫一條黑褐色條紋,跗節爪間的中墊較大,常超過爪長中華稻蝗
10’體色與上述不同, 爪間中墊短于爪長11
11雄性尾須狹長,端部分上、下兩枝,上枝長于下枝短星翅蝗
11’前胸背板具寬而明顯的黑色縱條紋,其兩側具有較狹的黃色條紋長翅素木蝗
12翅端部到達6~8腹節,前胸背板兩側各縱貫一條黑褐色條紋似稻蝗條紋異爪蝗
12’ 翅端部超過腹部8節,到達或超過腹部末端13
13后足脛節基部膨大部分背側具平行細橫隆線,后翅基部玫瑰紅色紅翅皺膝蝗
13’ 后足脛節基部不具平行細橫隆線14
14前胸背板中隆線明顯隆起,被中、后橫溝深切斷,側觀呈突出的2齒疣蝗
14’ 前胸背板中隆線不明顯隆起,被中、后橫溝深切斷并側觀呈突出的2齒狀15
15 成蟲前胸背板背面有似“×”形斑紋16
15’ 成蟲前胸背板無類似“×”形斑紋17
16后翅基部淡黃綠色,從前緣至后緣的黑褐色輪紋狀斑,在第一臀脈處較狹的斷裂,斑紋在全長的2/3處向翅基方向彎轉亞州小車蝗
16’后翅基部淡黃色,中部暗色橫帶約在其1/2長度處向翅基方向彎轉… 黃脛小車蝗
17后翅有一條輪紋狀斑紋,前胸背板溝后區長度約為溝前區長度的2倍,具有明顯的顆粒或短隆線輪紋異痂蝗
17’后翅無輪紋狀斑紋,前翅端部一般伸達后足脛節中部18
18中后胸腹板密生長絨毛東亞飛蝗
18’中后胸腹板無密生的長絨毛19
19前翅亞前緣脈域近基部具一條鮮綠色縱條紋,中胸腹板上中膈方形….花脛綠紋蝗
19’前翅無任何綠條紋,中胸腹板中膈長為最狹小處的1.2~1.3倍…………大墊尖翅蝗
2.2若蟲的識別
不同種類的若蟲可以在同一時期混合發生在同一地塊中,本試驗對采集到的若蟲、飼養得到的若蟲標本與成蟲期特征進行比較,可用于識別的具體特征如下。
2.2.1中華稻蝗若蟲中華稻蝗若蟲期可清楚見到前胸腹板上的錐狀突起,爪墊長度超過爪長度。其他特征參見參考文獻[6-8]。
2.2.2東亞飛蝗若蟲一齡若蟲蟲體呈橙黃色或有黃黑斑點,前胸背板中部的黑褐色條紋邊界不十分清楚,二齡至五齡均明顯,黑色縱條紋絲絨狀,若蟲期頭部顏面與頭頂基本呈垂直狀,與成蟲期相像,另外,若蟲期胸腹部亦著生較多的毛,與成蟲期特征相像[ 6-8]。
2.2.3長翅素木蝗若蟲該種類若蟲體色、大小與東亞飛蝗相像,但采集的最末兩個齡期的若蟲與成蟲都在前胸背板中部縱貫一條黑褐色條帶,條帶的兩側緣帶有細窄的黃邊,胸腹部毛較短、稀,而且前胸腹板上有一柱狀的突起物,可與東亞飛蝗若蟲相區別[8]。
2.2.4黃脛小車蝗若蟲該種類三、四、五齡若蟲的體色及前胸背板背方的“×”紋與頭頂前端的形態特征與成蟲的相同,可用于識別種類。這兩個方面的形態特征與成蟲相同。
2.2.5花脛綠紋蝗若蟲此種類的一至五齡若蟲在頭部的顏面均向后傾斜,觸角基部附近的頭側窩近長方形,前胸背板上的條紋顏色均與成蟲相同,可用于識別種類[8]。
2.2.6條紋異爪蝗若蟲該種類的第四齡若蟲可在禾本科草坪中采到,與中華稻蝗的同齡若蟲十分相像,但是在足端部兩爪之間的中墊長度不超過爪端部,與中華稻蝗若蟲可以區別。
2.2.7中華劍角蝗若蟲該種類的第三、四、五齡若蟲在禾本科草坪中常采到,若蟲在前胸背板表面的特征與成蟲相同,而且后足股節上膝側片頂端內側刺長于外側刺可以識別該種類。但是該種類的末齡若蟲肛上板長,明顯超過腹部末端,這旣是本種類末齡若蟲的特征,也是區別于其他種類的特征。
中華劍角蝗的雌成蟲肛上板末端與腹部末端平齊,與其末齡若蟲不同。線劍角蝗雌成蟲的肛上板也明顯超過腹部末端(但若蟲情況尚不清楚)[8]。
2.2.8短額負蝗若蟲采集到的該種類的二、三、四、五齡若蟲在體形上與成蟲相同,前胸背板上的顆粒狀突起物也與成蟲相同,較易于識別該種類。
2.3體色變化特點
在采集與飼養的標本中發現,同一種類蝗蟲的成蟲及若蟲均可有不同體色變化,種類不同而體色相近的蝗蟲也可同時生活在同一地塊當中。體色變化主要有綠色和褐色兩類。發現有體色變化的種類如下。
中華劍角蝗,該種類除有體色的不同外,前翅中部的斑點有時還有有無之別的變化。短額負蝗、中華稻蝗、花脛綠紋蝗、東亞飛蝗的體色有褐色與綠色兩種。有的種類在高齡若蟲期身體的某些部位是綠色或大部分為綠色,有的是綠色部分出現在成蟲期。相同種類體色不同的個體可直接用該種類的形態特征來識別。
3討論
本試驗中的標本收集開始于1999年,但紅翅皺膝蝗、笨蝗、亞洲小車蝗、短星翅蝗、輪紋異痂蝗在2004年之后的天津農學院校園內沒有再采到,這可能與校園內植被種類改變后,缺少這些種類取食的植物有直接關系。另外,對20種常見蝗蟲的若蟲標本收集不系統,有待今后的繼續工作。
線劍角蝗和條紋異爪蝗是2004年在禾本科草坪上采集的,兩個種類分布數量少,較少見。
1999—2008年間,每年可收集到的標本主要有東亞飛蝗、中華稻蝗、長翅素木蝗、花脛綠紋蝗和疣蝗。這些種類分布相對較廣,其原因有待今后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李鴻昌,夏凱齡.中國動物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1-736.
[2] 鄭哲民,夏凱齡中國動物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1-616.
[3] 劉舉鵬.中國蝗蟲鑒定手冊[M].西安:天則出版社,1990:1-98.
[4] 鄭哲民.云貴川陜寧地區的蝗蟲[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5:1-406.
[5] 車晉滇,楊建國.北方習見蝗蟲彩色圖譜[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48-49.
[6] 江蘇省植物保護站.農作物主要病蟲害預測預報與防治[M].江蘇:科學技術出社,2006.
[7] 西北農業大學.農業昆蟲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7:238-239.
[8] 胡奇,程鵬,姜媛.幾種草坪蝗蟲若蟲的識別[J].天津農業科學,2008,14(6):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