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用江蘇省連云港市境內云臺山的野生百合-卷丹為試材,進行了不同培養基、不同外植體的組織培養的研究,結果表明,利用百合的鱗片和自行設計的B-1培養基,繁殖率最高,長勢較MS培養基好,效果最好。
關鍵詞:野生百合;卷丹;組織培養
中圖分類號:S682.2 文獻標識碼:A DOI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0.04.006
Study on Tissue Culture of Lilium Lancifolium Thumb, Wild Lily
SHAO Xiao-bin1, ZHOU Xiang2, XU Yan1, ZHAO Tong-li1, ZHU Peng-bo1, LIU Xing-man1
(1.Lianyungang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 Sciences,Lianyungang,Jiangsu 222006,China;2.Lianyungang Products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Institute,Lianyungang,Jiangsu 222006,China)
Abstract:In the experiment, Lilium lancifolium Thunb from Yuntai mountain in Lianyungang city was used as a kind of material, different explants from which and different culture medium were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t were better that the scales were grown on the B-1 medium designed by ourselves. the rate of propagation on it was the highest.
Key words: wild lily;Lilium lancifolium Thunb;tissue culture
卷丹是百合科百合屬的一個種,是江蘇連云港市云臺山地區分布廣泛、數量最多的一種野生百合[1],但因缺乏有效保護及合理利用,面臨著由于人為破壞而導致的數量銳減甚至滅絕的危機。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利用野生百合資源,加強食用和藥用百合的開發,滿足市場需求,豐富蔬菜品種,本試驗利用組織培養技術繁殖野生百合種苗,對保護野生資源和生態環境有重要意義。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云臺山野生百合-卷丹(Lilium lancifolium Thunb)。

1.2方法
1.2.1不同外植體對芽誘導的影響選取百合的中層鱗片和幼嫩莖稈為外植體。鱗片采用從鱗莖盤到鱗莖頂端1/3部分為誘導材料。嫩莖采用自鱗莖盤到頂芽的全段,采用切片,切片厚度0.5 cm。鱗片及嫩莖置于70%的酒精中消毒30 s,0.1%HgCl2中消毒10 min[2,3],后用無菌水沖洗5~6次。
培養基為自行設計的培養基B-1,主要成分為:花寶3-5號3.5 g/L,微量元素和維生素采用MS培養基的配方,6-BA為3 mg/L,NAA為0.3 mg/L,蔗糖4%,pH5.8。
培養條件為:光照強度2 000 lx[4],培養溫度20~26 ℃,光照周期每天12 h,環境濕度65%,溫差5~10 ℃,周期20~25 d。
1.2.2不同培養基對相同外植體誘導芽的影響選取鱗莖盤到鱗莖頂端1/3部分的鱗片為誘導材料[5]。培養基為MS培養基和自行設計的培養基B-1,成分同上,培養條件同上。

1.2.3不同培養基對百合增殖培養[6]的影響B-1培養基和誘導時采用的主要成分一樣,將6-BA濃度下降到0.8 mg/L,NAA濃度下降到0.2 mg/L,糖濃度調整到3%,pH5.8。MS培養基同誘導時的組成,將6-BA濃度下降到0.6 mg/L,NAA濃度下降到0.2 mg/L,糖濃度調整為3%,pH5.8。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外植體對芽誘導率的影響
通過觀察計數發現(表1),采用野生百合鱗莖片基部誘導不定芽的發生概率最高,其中芽形成率為70%,根形成率30%。百合幼嫩莖節切片芽誘導率不到3%,主要通過愈傷組織形成。
2.2不同培養基對相同外植體誘導芽的影響

B-1培養基經過7 d開始使得表皮細胞出現膨大,組織發白并有明顯芽點生長。MS培養基經過約16 d才觀察到發生誘導生長現象。B-1和MS所誘導出的芽尖均和野生環境中百合花幼芽形態一樣,沒有出現白化、畸形等異常現象。幼芽生長速度和正常培養的百合組織苗一樣,沒有出現退化性生長情況(表2)。
2.3不同培養基對百合增殖率的影響
兩種培養基對百合的總體增殖水平相差不大,增值率為5,但是小苗的健壯程度以B-1培養基為好,主要表現在葉色較MS上生長的綠,葉片寬和厚(表3)。
3小結
通過以上試驗可以看出,野生百合組織培養以百合鱗片尤其是中層鱗片為最好,鱗片的基部可直接誘導出芽,而嫩莖雖然也能誘導出芽,但誘導率低,先產生愈傷組織,再分化出芽和根。MS培養基和自行設計的B-1培養基,均可直接誘導不定芽的產生并得到再生植株,但B-1誘導時間短且長勢比在MS培養好。百合芽的誘導率在B-1培養基和MS培養基的表現差異不大,繁殖系數都較高。所以卷丹百合的組織培養可以豐富野生卷丹百合的數量,為保護野百合種質資源提供一條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 朱朋波,趙統利. 江蘇云臺山野生百合種質資源調查[J].江蘇農業科學,2006(1):144-145.
[2] 齊春敏,王奎玲,劉慶超. 青島百合組織培養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08(4):86.
[3] 段祖安,王洪利,趙艷燕,等. 卷丹百合組培快繁技術的研究[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40 (4):495-497.
[4] 邵紅,宋小濤,沈偉.野百合的組織培養研究[J].佳木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7(2):312-314,320.
[5] 潘佑找,陳香麗,胡瓊,等. 香水百合的組織培養技術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09,15(17):46.
[6] 王秋竹,葉飛.蘭州百合組織培養技術[J].吉林蔬菜,2008(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