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滿足真空冷凍干燥食品生產流水線的需要,生產出符合出口要求的優質小香蔥產品,對國內外部分小香蔥材料進行品比試驗,篩選出德國小香蔥為主推品種;并制定了《出口香蔥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結果表明,按規程種植香蔥增產率達21%,采收期可延長3個月。
關鍵詞:香蔥;加工性狀;蔥管直徑;栽培技術;標準化
中圖分類號:S633.1 文獻標識碼:A DOI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0.04.026
Study on Standard All-season Production Techniques of Export Oriented Fresh Chive
NI Bai-ren1,ZHU Zhong-nan2,QIU Yuan2, LU Bu-ming3,ZHU Ai-ping1,WANG Shi-zhong2
(1.Chong-Ming Zhongxing Town Agro-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of Shanghai, Shanghai 202163,China; 2.Chong-Ming Extension Station for Vegetab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2150,China;3.Shanghai Urban Agriculture Company Limitted,Shanghai 202174,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 of streamlined coordination production of food through vacuum freeze-drying, and to deliver chive products that measure up to the export requirements, some chive varieties were collected domestically and from abroad, and through quality comparison experiments according to the export requirements, a German variety was determined as recommendable. A standard production practice of export oriented chive was also establish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yield of chive increased 21% based on the standard growth,harvest time could delay 3 months.
Key words: chive;processing properties;leaf tube diameter;cultivation technique;standardization
香蔥(Allium schoenoprasum L.)屬百合科蔥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由于其辛香氣味濃郁,產品柔嫩,是一種上等調味香料蔬菜,也是我國出口加工蔬菜的主要品種。近年來,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上海市崇明地區的蔬菜加工企業引進真空冷凍干燥食品生產流水線,加工生產凍干香蔥出口日本及歐美地區。為確保加工企業原料的均衡供應、周年生產,并針對國際農產品貿易中的“綠色壁壘”,對出口香蔥的周年安全生產關鍵技術開展研究,并制定實施出口香蔥生產技術規程,建立標準化生產體系,以確保加工香蔥符合出口標準。
1材料和方法

1.1品種篩選
為選擇適應本地區栽培、適應加工、品質佳、符合出口要求的香蔥品種,從國內外引進了10個不同類型的香蔥品種(表1)進行比較與篩選,9月17日播種育苗,11月20日定值,在生產期調查株高、蔥管直徑、分蘗枝數、產量及抗逆性等,并進行綜合評價。
1.2地膜覆蓋對香蔥生產及產量影響
試驗設4個處理:(1)黑色地膜;(2)銀灰、黑色配色地膜;(3)普通透明地膜;(4)不覆蓋地膜。地膜覆蓋后打洞定植,行距20 cm,株距10 cm,每穴栽植5株,小區面積60 m2,隨機區組排列,設3次重復,品種為德國小香蔥。其它按大田常規管理,調查不同處理小區地膜覆蓋后對香蔥的生長情況和產量的影響。
1.3不同施肥水平對香蔥生長和產量的影響

試驗設置:(1)每公頃干豬糞4 500 kg+三元復合肥750 kg;(2)每公頃干豬糞7 500 kg+三元復合肥750 kg;(3)每公頃干豬糞10 500 kg+三元復合肥750 kg。采用黑地膜覆蓋,其中(1)、(2)處理在每茬香蔥收割后每公頃追施尿素225 kg,處理(3)不進行追肥,其它管理措施相同。
1.4不同栽培方式對香蔥生產的影響
處理設:(1)小環棚栽培;(2)大棚栽培;(3)露地栽培(CK)。供試品種為德國小香蔥,小區面積180 m2,3次重復,各處理小區在生長期內的所有栽培措施均相同。
1.5不同藥劑對害蟲的防效
針對香蔥生產中為害嚴重的潛葉蠅和蔥薊馬,在加強農業防治的同時,篩選藥效較好,對產品質量和生產環境無影響,符合出口產品質量要求的生物農藥和化學農藥。
防治潛葉蠅試驗設:(1)海正滅蟲靈1 200倍液;(2)75%潛克可溶性粉劑3 600倍液;(3)50%蠅蛆凈可溶性粉劑2 000倍液。

防治蔥薊馬試驗設:(1)0.3%印楝素乳油600倍液;(2)25%可克泰水分散粒劑6 000倍液;(3)2.5%菜喜懸浮劑1 000倍液;(4)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5)20%好年冬乳油800倍液。以上藥劑均為噴霧防治。小區面積為80㎡,3次重復,藥后3 d、7 d調查蟲量計算防效,并檢驗農藥殘留量。
1.6香蔥標準化周年生產技術示范
根據香蔥出口要求以及周年生產關鍵技術研究的結果,制定《出口香蔥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在本縣新河鎮、中興鎮出口蔬菜生產基地進行技術示范,示范面積60 hm2。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品種的生長指標比較試驗

通過國內外10個香蔥品種比較試驗結果,根據加工產品的質量要求:蔥管長度30~40 cm,管徑3~5 mm,色澤深綠,對香蔥的株高、蔥管直徑、葉色、產量及其商品性等進行綜合評價。由表1可以看出,10個品種中以德國全綠香蔥表現為好,其分蘗性較強,蔥葉管徑在4 mm左右,產量在符合加工要求的品種中最高,且加工性狀較好。
2.2不同地膜覆蓋對香蔥生長和產量的影響
地膜覆蓋后,由于提高了地溫,促進了植株的生長。從表2可以看出,2種地膜覆蓋后,香蔥的株高和分蘗株數明顯優于露地栽培,蔥葉的產量比露地栽培增長了103.9%~134.8%,增產效果顯著。從3種不同顏色地膜比較,植株生長差異不大,蔥葉產量以銀黑雙色地膜覆蓋為最好,黑色地膜次之,白色透明地膜覆蓋雖然香蔥生長較好,但后期受地膜下雜草的影響,產量有所下降。因此,銀黑雙色地膜和黑色地膜不但對香蔥的生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而且還能抑制雜草生長,增產作用更加顯著。
2.3不同施肥水平對香蔥產量的影響
表3數據表明,各處理香蔥的生長均良好,在株高上無顯著差異,處理2、3的蔥管直徑較粗一些,但每穴分蘗枝數,處理3明顯高于其他處理,這說明有機肥用量多能促進蔥苗的發棵,蔥管粗壯;從蔥葉產量來看,處理3第1、2茬的產量高于其他處理,但在第3茬以后的產量要明顯低于處理2,從總產量來看,處理2產量最高。試驗結果表明,香蔥應在施用基肥的基礎上,結合追施才能取得高產。
2.4不同設施栽培對香蔥周年生長及產量的影響
由于德國小香蔥耐熱性較強,夏季休眠不明顯,但耐寒性較差,因此在冬季采用保護地栽培,使香蔥的生常期延長,從而增加年才收次數,提高產量。
試驗結果表明,大棚栽培的采收時間從2月初一致延續到12月中旬,能采收7茬,比對照多收3茬,基本上達到周年生產;小環棚栽培的采收時間由2月中旬到12月初,也較對照(5月初—10月中旬)明顯延長。因此,采用保護地栽培能明顯延長采收時間,這對加工原料的均衡供應起到一定的作用。
2.5不同藥劑對香蔥害蟲的防治效果研究
藥劑試驗結果表明(表4),參試的農藥對香蔥的潛葉蠅和蔥薊馬都有較好的防治效果,但從防治潛葉蠅的防效來看,以50%蠅蛆凈為佳,藥后7 d防效能達到86.5%;蔥薊馬的防治試驗藥劑中,藥效最佳的是25%阿克泰,藥后7 d的防效達到98.7%;印楝素和菜喜均為生物農藥,防治效果也較好。
2.6出口香蔥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的制定與示范
根據上述試驗結果,制定了《出口香蔥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并在崇明現代農業園區等地的出口蔬菜生產基地進行示范(表5),結果表明,標準化生產技術示范區,較常規生產對照區,出口香蔥年采收次數增加1~2茬,產量增加21.31%;化肥、農藥使用量明顯下降。
3結論
研究結果表明,出口小香蔥采取了地膜覆蓋、增施有機肥、科學追肥、保護地栽培以及采用生物農藥、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農藥防治害蟲等關鍵技術,使出口小香蔥的采收期明顯延長,產量也明顯增加;按研究結果制訂的《出口香蔥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在出口蔬菜生產基地示范,產量增加21.31%,采收期延長至11個月,產品經有關部門檢測結果合格,基本滿足了加工企業出口香蔥原料的周年均衡供應。
參考文獻:
[1] 楊忠,王世忠,朱忠南,等.德國小香蔥栽培技術[J].上海農業科技,2006(4):98-99.
[2] 中國農業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中國農業百科全書.蔬菜卷[M].北京:農業出版社,1990: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