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池塘選址、水質處理、苗種選擇、投喂管理、日常觀測及管理、防治病害、收獲等方面闡述了
斑節對蝦的養殖,并且通過對斑節對蝦的試養,認為該品種適合本地區養殖,可大力開發推廣。
關鍵詞:鹵淡水;斑節對蝦;養殖
中圖分類號:S966.12 文獻標識碼:B DOI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0.04.045
Cultivated Technique of Penaeus monodon in Brine and Fresh Water
LI Pei-ruo
(Yingchengzhen People's Government of Hangu District in Tianjin,Tianjin 300480,China)
Abstract:The cultivated techniques of Penaeus monodon were expounded in following aspects: choosing the site, adjusting the water quality, selecting the seeds, running the baits casting, the daily management and observation, prevention and cure, the harvest of Penaeus monodon. According to the test of Penaeus monodon cultivation, the conclusion was drawn that this region was suitable for the Penaeus monodon cultivation, so it could be popularized and promoted.
Key words: brine and fresh water;Penaeus monodon;cultivation
斑節對蝦俗稱鬼蝦、草蝦、花蝦、竹節蝦、斑節蝦、牛形對蝦,聯合國糧農組織通稱大虎蝦。分類學上隸屬于節肢動物門、甲殼綱、十足目、游泳亞目、對蝦科、對蝦屬,是對蝦屬中最大型種。該蝦生長快,適應性強,食性雜,廣鹽性,能耐高溫和低氧,對低溫的適應力較弱,抗病能力較強。另外,其個體大,殼較厚,肉質鮮美,營養豐富,體殼較堅實,經得起用手捉拿。離水后可耐受較長時間的干露,故易干活運輸,以銷售活蝦,深受人們青睞。
斑節對蝦鹵淡水全封閉養殖是我們對斑節對蝦養殖模式的一種新嘗試、新體驗。通過1年的試養,我們對其在本地區的養殖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現總結如下。
1池塘的選擇及處理
試養池塘我們選在了楊家泊鎮東莊坨村,此處池塘位置相對較高,底質堅硬,滲水率低,進排水相對較便利,池塘開發年限較短。養殖面積共計4 hm2,單池開口面積在0.27~0.33 hm2,水深2.5~2.8 m。由于池底是泥質底,因此我們在池底進行了鋪沙處理,厚度達10 cm。每池配備2臺3 kW的增氧機。
2水質調控處理
4月中旬,我們對已消過毒的池塘進行納水,水源為淡水,機井水和鹽場鹵水勾兌成鹽度13‰~18‰,pH值為7.4~8.6的鹵淡水。進水深度30~50 cm,育肥水質。以后每隔5 d加水20 cm,到放苗時,水深在60~80 cm之間為宜,放苗時水色為肥嫩的黃色,略帶些紅色為最佳。養殖過程中水深達2.5~2.8 m左右。通過加入新水,使用增氧機、生物制劑、水質保護劑等調控水質,為斑節對蝦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防止病害發生。
3苗種的選擇和放苗
苗種是我們于3月份從福建購進的無節幼體在自己的育苗場進行培育的。苗種選擇個體大小均勻、健壯、活力強、逆游能力好、體表光潔無附著物、對光觀察透明,體長1.2 cm以上,第一觸角的前端分叉呈V字形,兩條小觸須經常并攏,體節疏而長,蝦苗額角上已長有4~6個刺的苗種。在投苗10 d前進行淡化,調節溫度以適應池塘環境。
放苗密度掌握在225萬尾/hm2左右。應選擇晴天的下午,到日落之前,水溫穩定在20 ℃以上時放苗。放苗時,先將苗袋放入池內浸泡一段時間,使袋內水溫與池內水溫接近(溫差不超過2 ℃),以手感袋內溫度與池塘水溫接近了再放苗,并在池塘的上風處放苗。
4投喂管理
投餌要遵循以下兩個原則:(1)要按照對蝦生活、生長的生理需要進行投餌;(2)要按照對蝦不同生長階段的質量,核對蛋白質的需求,精確計算,確定投喂量和投喂品種。
養殖過程中采取以天然餌料為主(主要是鹵蟲),輔以適口性強、融水時間較長的人工粗粒飼料。蝦苗入池4~5 d后,可適量的投放鮮活生物餌料,以彌補基礎餌料的不足。根據斑節對蝦的白天潛底不動,傍晚日落前后食欲最強,頻繁覓食的生活習性,我們采取“少量多次,日少夜多,均勻投撒,合理搭配,交替使用,先粗后精”的投喂方法,以提高餌料的利用率和對蝦的成活率,促進對蝦生長。一般每天投喂4次,時間為5﹕30、9﹕30、18﹕00、23﹕00,各次投餌量分別占日投餌量的20%,15%,35%,30%。投餌后1.5 h有70%以上對蝦達半飽胃或飽胃,池塘內沒有群游覓食現象為宜。
5日常觀測及管理
每天巡池觀察對蝦攝食活動及生活環境的變化情況2~3次,觀察水體和池底顏色、氣味,檢查活動狀態和攝食情況,檢查是否有滲漏,對蝦是否發生病害等。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采取相應的管養措施。每隔15 d對池蝦的成活數及體長、質量進行測定,觀察對蝦蛻殼生長是否正常。
做好水質監控,維持池水pH值8.0~8.5,水溫25~30 ℃,鹽度8%~15%,溶解氧5 mg/L以上,透明度40~60 cm,水色淺綠色或黃綠色,保持對蝦良好的生存生長環境。
6病害防治
養蝦必須貫徹“以防為主、防重于治、防治結合”的方針。預防蝦病要貫穿于養殖管理的全過程。放苗前要徹底清塘消毒。養殖期間應對池水做到經常性的消毒、殺菌,每半個月投喂1次藥餌,按照維生素C3‰~5‰、大蒜素5‰、魚肝油3‰~5‰添加于餌料,每天喂藥餌兩次,連喂5~7 d。
7適時收獲
斑節對蝦養殖是高投入的產業,有一定風險。特別是到養殖后期,池底積累殘餌、蝦排泄物的污染越來越嚴重,池蝦患病、缺氧造成損失的危險性就隨著增長。因此,斑節對蝦在養殖90 d以后,當平均每公斤蝦20~25尾,90%以上達商品規格時就應收獲出售。我們根據其耐干的特性主要銷往了京津塘等地區。
8結論
養成的商品蝦外觀個體粗壯,身體呈墨綠色,有黑褐色的環狀斑紋,手感粗實。斑節對蝦屬于抗病力較強、食性較廣的養殖品種。養殖過程中,在控制好水體理化指標,控制好投喂的前提下,其很少生病。對其耐干性強,可通過用紙箱鋪以碎鋸末銷售活蝦。因此,其屬于可開發推廣的養殖品種。
參考文獻:
[1] 韓如冰.脊尾白蝦秋季冬季蝦塘養殖技術[J].天津農業科學,2006(4):57.
[2] 胡仲仁.天津市塘沽區對蝦流網生產情況[J].天津水產,1983(1):24-25.
[3] 李世棟.對蝦高產技術探討[J].海洋科學,1989(3):68-69.
[4] 張樹林,邢克智,陳斌.重碳酸鹽型鹽堿蝦池浮游植物與理化因子的相關關系[J].華北農學報,2008(1): 14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