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連續(xù)7年對天津地區(qū)小菜蛾田間種群采用葉片浸漬法進行不同殺蟲劑田間抗藥性測定,結果表明:小菜蛾對50%辛硫磷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90%殺蟲單可溶粉、1.8%阿維菌素乳油抗藥性倍數分別達到35.31,136.28,55.15,5.12倍,抗性增長迅速,其中對高效氯氰菊酯、殺蟲單達到高抗(RR:40~160)水平,為小菜蛾抗藥性治理提供了依據。
關鍵詞:小菜蛾;抗藥性;現狀
中圖分類號:S436.341.2+4文獻標識碼:A DOI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0.04.012
Insecticide Resistance Status and Monitoring of Diamondback Moth(DBM) in Tianjin
LI Wen-ping
(Plant Protection and Quarantine Station of Tianjin,Tianjin 300061,China)
Abstract:Determination of different pesticide resistance to Diamondback Moth(DBM) by leaf dip method for 7 yearsin Tianjin was don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esistance of50% phoxim, 4.5% beta-cypermethrin ec,90%monomehypo, 1.8%Abamectin to DBM was 35.31, 136.28, 55.15 and 5.12 times, respectively. Resistance increased rapidly, 4.5% beta-cypermethrin ec and 90%monomehypo was highly resistantlevels(RR :40 ~160), it provided a basis for Diamondback Moth(DBM) resistance management.
Key words: Diamondback Moth(DBM);insecticide resistance;status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是甘藍、花椰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上的主要害蟲,其危害主要是影響蔬菜產量和降低蔬菜商品性。隨著蔬菜保護地栽培的發(fā)展,為小菜蛾提供了豐富的食料和適宜的棲息場所,為害呈逐年加重趨勢。天津地區(qū)小菜蛾有春季和秋季兩個發(fā)生與危害高峰,其主要世代的自然危害損失率為10%~30%,嚴重者達70%以上甚至絕收,對十字花科蔬菜生產威脅極大。生產中小菜蛾的防治更多依賴化學殺蟲劑,因長期單一使用化學農藥,小菜蛾通過藥劑的選擇壓力和自身遺傳作用很快產生抗藥性。筆者從2003—2009年對天津地區(qū)的小菜蛾田間種群進行了不同殺蟲劑田間抗藥性監(jiān)測,旨在為綜合防治小菜蛾提供理論依據。
1材料和方法
1.1供試昆蟲
小菜蛾敏感品系由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提供,并在人工氣候室(溫度26 ℃,相對濕度70%)內無藥劑選擇壓力下飼養(yǎng)多代;田間種群采自天津市武清區(qū)南蔡村鎮(zhèn)郭官屯村甘藍上,將收集的老熟幼蟲和蛹帶回室內,用新鮮甘藍凈葉飼養(yǎng)至下一代供試。以上試蟲均饑餓4 h后待測。

1.2供試農藥
(1) 有機磷類:50%辛硫磷EC(鄭州現代化工有限公司);(2) 擬除蟲菊酯類:4.5%高效氯氰菊酯EC(江蘇紅太陽集團);(3)沙蠶毒類:90%殺蟲單SP(湖南昊華化工有限責任公司);(4) 抗生素:1.8%阿維菌素EC(桂林集崎藥業(yè)有限公司)。
1.3抗藥性測定方法
采用葉片浸漬法。用直徑5 cm的無毒甘藍菜葉在不同濃度的農藥商品制劑稀釋液中浸5 s,取出用吸水紙拭干殘余藥液,自然晾干后放入直徑20 cm的塑料養(yǎng)蟲盒(盒內底部用濕濾紙保濕),接入小菜蛾3齡幼蟲15頭,置于(26±1) ℃的恒溫養(yǎng)蟲室內飼養(yǎng)觀察。除抗生素類殺蟲劑72 h后檢查外,其他殺蟲劑均48 h后檢查小菜蛾的存活情況。死亡標準:以軟毛筆尖觸碰幼蟲腹部末端,蟲體不能蠕動,個體寬者視為死亡。每處理重復4次。計算機編程求算直線回歸方程及LC50,并與敏感品系比較,求出抗性倍數(RR)。
2結果與分析
2003—2009年共7年對武清區(qū)小菜蛾田間種群用不同種類殺蟲劑進行抗藥性測定,結果見表1。小菜蛾對有機磷類50%辛硫磷乳油、擬除蟲菊酯類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沙蠶毒素類90%殺蟲單可溶粉、抗生素1.8%阿維菌素蟲乳油等均產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藥性。其中以菊酯類殺蟲劑抗性倍數最高,達136.28倍。表明十字花科蔬菜田多年單一使用菊酯類殺蟲劑,造成對小菜蛾防效越來越差。
小菜蛾對4種典型殺蟲劑的抗藥性呈曲線增長趨勢,其中普遍認為對小菜蛾防效好的1.8%阿維菌素,小菜蛾對其抗藥性由2003年的2.03倍增加到2009年的5.12倍,凈增了1.52倍,抗性增長迅速。造成抗性增加的原因主要是多次單一使用1種農藥、隨意增加用藥量、盲目增加用藥次數,提高了小菜蛾對農藥的選擇壓力,造成抗藥性逐年增加。
從2003年起小菜蛾就對供試的高效氯氰菊酯抗性達到高抗水平(RR:40~160),2005年對殺蟲單也達到高抗水平,對辛硫磷為中抗水平(RR:10~40),對阿維菌素雖然為低抗水平(RR:5~10),但抗性快速增長,應引起高度重視。
3討論
通過抗性監(jiān)測表明,天津市甘藍、花椰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已受到抗性小菜蛾的嚴重威脅,近年來,由于害蟲的生育因素及栽培、氣候環(huán)境和人為因素的綜合影響,小菜蛾對農藥的抗性顯著增強。如使用菊酯類農藥防治小菜蛾的效果很差,有的甚至為零。由于小菜蛾對目前常用的大多數殺蟲劑都已產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藥性,從而增加了防治的難度,因此,必須采取相應的防治對策來控制小菜蛾的危害。
應加強小菜蛾的抗藥性監(jiān)測工作,準確掌握小菜蛾的抗性發(fā)展動態(tài),為綜合防治小菜蛾提供依據。在小菜蛾的防治上應優(yōu)先考慮物理防治(殺蟲燈、性誘劑),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對產生高抗性農藥如高效氯氰菊酯、殺蟲單等農藥要限制使用或停用;輪換選擇農藥品種,如Bt、滅幼脲、甲氨基阿維菌素、菜喜、氯蟲苯甲酰胺等,科學進行農藥交替、混配使用,控制同種作用機制的殺蟲劑使用次數,延緩抗藥性的產生。
參考文獻:
[1] 王鳳洲,郭維勝,趙作鵬,等.25%毒死蜱·阿維菌素乳油防治白菜小菜蛾試驗研究[J].天津農業(yè)科學,2009,15(增刊):121-122.
[2] 江國虹,霍飛,李靜,等.天津地區(qū)果蔬農藥施用與殘留狀況及控制對策[J].中國食品衛(wèi)生雜志,2003(5):24-26.
[3] 劉梅芳.我國蔬菜質量安全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農村經濟與科技,2006(12):24-27.
[4] 農業(yè)部農藥檢定所.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1990.
[5] 王學臣,袁廷城,韓福友,等.10.5%阿維菌素·毒死蜱乳油防治蘋果樹桃小食心蟲田間藥效試驗[J].天津農業(yè)科學,2009,15(增刊):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