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母親經常生氣地對我說:
“你看,xx家的孩子多勤勞,整天幫忙做家務。哪像你,天天惦記著玩。”
“你看,xx家的孩子這次考試又拿了第一名,你說人家成績怎么就那么好,你呢?老是那水平。”
“你看,xx家的孩子就是比你文靜乖巧,多有女孩子樣。哪像你,整天拿著破漁網抓魚!”
…………
終于有一天,在母親的嘮叨當中,我發出了抗議:
“你看,xx的爸媽都有錢,她不僅不用做家務,還有保姆伺候她。你們有時候連我的學費都拿不出。”
“你看,xx的爸媽多有書卷味兒,她爸爸天天教她背唐詩宋詞。你們只有初中的水平,字還沒有我寫得好看。”
“你看,xx的媽媽多厲害,她的毛衣都是她媽媽自己織的,漂亮得都讓我們嫉妒。你連手套都不會織。”
…………
在大眼瞪小眼的對峙當中,母親首先敗下陣來。像只泄氣的皮球,對在一旁抽煙的父親說:“她是對的。”
我向上帝保證,我說這些話絕對沒有瞧不起我父母的意思。天知道,我有多愛他們。是他們逼我說出來的。
比!比!比!
這就是我們從小就被灌輸的思想。
不對,應該是打娘胎就開始了。因為經過千千萬萬的精子的競爭,才孕育出了我。
讀書時,比成績。
工作時,比薪水。
結婚時,比愛人。
老了時,比子女。
甚至死了也不忘記比一下。看誰的葬禮排場比較大,誰的兒女哭得厲害。
沒有盡頭的“比”,如影隨形地跟著我們,從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在“比”的壓力下,會活得很累,開始厭倦很多東西,為的是有一個沒有“比”的世界。
我希望,我的形成是輕松自在的。那條精子是在閑庭漫步時,孕育了我。
我希望,讀書是為了獲取知識,獲取快樂,而不是被大人拿來比成績。那我就可以在課堂上偶爾打個盹,看小說;偶爾逃課去逛逛,吃一下小吃。
我希望,我的薪水高低并不能代表我的職位的貴賤。我可以拿少點薪水,但是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可以一個人打包去旅行,哪怕是短途的。
我希望,我的愛人不會被拿來比職位或外貌,我更喜歡的是他能為我買一袋我喜歡吃的水果,煲一鍋我喜歡喝的湯。
我希望,我的子女雖是工薪階層,但是周末能夠回家陪我做做飯,一起聊聊電視劇。
我希望,我死后,就簡單地燒成灰,用來滋養路邊的小草。就只需用手輕輕一撒。
我希望……
人本來就可以活得這樣輕松自在。有了比,幸福不但沒有來,反而漸行漸遠了。糟糕的是,沒有人發覺。
所以,多看看孩子的興趣,少看成績。說不定,你會發現未來的畫家或鋼琴家。
不要比誰的薪水多了,既然吃得飽,穿得暖,就多花點腦筋去做點其他事情。
老年了,自己做不了國家的頂梁柱,同樣也不要把這壓力放在你孩子身上。多聽聽《常回家看看》,做做老人該做的事情。
放下了比,既活得輕松自在,幸福也伸手可及了。其樂融融,何樂而不為?
(編輯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