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人民日報》涉警報道為經,以1979年-2009年的時間跨度為緯,對《人民日報》涉警報道進行分析,試探究其涉警報道的特點,并對其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對策。
【關鍵詞】《人民日報》 涉警報道 警民關系
一、研究范圍與抽樣方式
1、時間范圍的選取: 197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時間跨度為31年。
2、抽樣方法:采取系統抽樣的方法。按日期排序,以1979年為起點時間,按每隔1年抽取一次的方式抽取了共計16年的報紙。在所抽取各年的《人民日報》報紙中,又按每8天抽取1份報紙的方式抽取樣本,本研究抽樣的起始時間為1月10日,這樣做是因為每年的新年及元旦等節假日時,報紙的報道內容會有所側重,為避免此方面的影響,此間的報道內容未被納入研究范圍之內。這樣,每年抽取45份報紙。16年的報紙當中共計樣本720份。
筆者是通過檢索新版人民日報圖文數據庫與查閱《人民日報》報紙相結合的方式,查找并統計出從197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這段期間的涉警報道的總體內容。但本研究不包括那些僅僅出現了“警察”、“警方”等字眼或對有關警察、警方等一句帶過的報道。根據這一標準,在720份報紙中最終篩選出2146篇以警察為主要報道對象的新聞報道作為本研究的分析樣本。
二、《人民日報》涉警報道的內容分析
本文主要依據構成新聞報道的幾個主要框架進行探討,主要框架如下圖所示:
1、呈現方式
1.1報道數量
⑴總體報道數量
從數量統計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從改革開放以來,《人民日報》的涉警報道的總數量呈上升趨勢。整體數量的上升一方面與當時的版面數量有一定的關系,另一方面可以看出近年來其對涉警報道的重視程度有所增加。
表1:1979年——2009年《人民日報》涉警報道數量
⑵圖片報道數量
新聞圖片在新聞報道中通過視覺手段傳達信息。本文對《人民日報》涉警報道中使用圖片輔以文字說明的報道或單純的圖片報道的數量進行了統計,共有245篇。《人民日報》的涉警報道在圖片的使用數量上有較大的增加,這與時代發展和傳播技術的進步是分不開的。
1.2 報道類型
本文將《人民日報》涉警報道劃分為以下幾類:消息、通訊、評論、深度調查、人物訪談、讀者來信、其他。具體數據詳見表2:
表2:1979年——2009年《人民日報》涉警報道的報道形式
從統計中發現:
⑴《人民日報》涉警報道的報道體裁呈多樣化趨勢
統計發現,在1997年以前的涉警報道中,報道形式主要是消息、評論以及通訊,從90年代后期開始,各種報道形式開始在報道中廣為應用,數量明顯有所增加。其中,深度報道的變化最為明顯。
⑵《人民日報》涉警報道中消息占絕大比重,新聞性與時效性突出
在表中我們可以看出,消息占69.8%,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其涉警報道所涵蓋的信息量大,其報道的時效性也很強。
⑶涉警報道中深度調查的地位逐步提升
在早些年,深度調查在涉警報道中即使有所使用,但數量極其微小。從90年代后期開始,其使用數量開始大幅增長。
⑷互動性有待加強
改革開放以來,《人民日報》涉警報道中讀者來信等體裁的報道較少,互動性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1.3 報道版面
表3:1979年——2009年《人民日報》涉警報道版面分布
(N=2146)
從總體來看,涉警報道在《人民日報》版次的分布相對來說比較集中。基本上分布在要聞版、社會、政治新聞版、法律生活以及民主法制等版面上。據統計,其內容主要集中在兩大區域:一是第3版至第6版的要聞版面,占全部數量的54.8%。筆者認為這與《人民日報》版面存在的時間長短有一定的關系;二是第10版至第12版,這一部分主要涉及政治、社會新聞、法制、法律與生活等內容,占全部總數的26.3%。
1.4 報道篇幅
本文在具體的統計過程當中將《人民日報》涉警報道的篇幅區分為5類:即200字以下、200—1000字、1000—2500字、2500字以上、圖片新聞。其中,照片和圖表類報道不計入篇幅字數統計數量當中。對其數量的分析統計可知,《人民日報》涉警報道各種篇幅所占比例為:200字以下的報道文章共221篇,占總數的10.4%;200字—1000字的報道共347篇,占63.4%;1000字—2500字的報道共409篇,占19.2%;2500字以上的報道共148篇,占7.0%。
2、報道主題
2.1報道對象
本文將涉警報道的對象劃分為警察人員(包括個人或團體)、警察機構(組織)、其他三大類。據統計:其報道對象主要以警察人員和機構為主,涉及其他主體的數量很少。其中,報道警察人員的有764篇,占35.6%;警察機構(組織)的有1313篇,占61.2%;而以其他為報道對象的有69篇,占3.2%。(見圖1)
圖1:1979年—2009年《人民日報》涉警報道的對象
2.2 報道主題
本研究將《人民日報》涉警報道的主題,分為政策法規、執行公務、工作成效、風紀道德、素質技能、管理資源等六種。①
圖2:1979年——2009年《人民日報》
涉警報道新聞主題分布百分比
《人民日報》涉警報道以執行公務為主題的新聞報道數量最多,其次是工作成效方面的報道,以素質技能以及管理資源為主題的新聞報道數量最少。如圖2所示。
3、報道立場
本研究將《人民日報》涉警報道劃分為三個類別:正面報道、平衡/事實報道、負面報道。下面將分別從新聞文本內容、標題以及圖片三個方面,分析其立場。
3.1 文本內容
在選取的樣本中,其中純圖片新聞21篇,參與文本報道傾向分析的在排除純圖片新聞后的共有2125篇。據統計:正面報道有444篇,占20.9%,平衡報道有1564篇,占73.6%,負面報道有117篇,占5.5%。
對文本內容的分析有助于我們更好地探析《人民日報》涉警報道的立場傾向。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在各主題中,除風紀道德外,平衡報道數量最多、負面報道數量最少。
表3:1979—2009《人民日報》涉警報道
各主題的新聞文本報道傾向(單位:篇)
3.2 新聞報道標題
分析發現《人民日報》在新聞標題的處理和選擇上比較嚴謹,態度中肯、無明顯傾向性。其涉警報道在標題的遣詞造句上均比較含蓄。具體數據為:正面報道296篇,占13.8%;負面報道213篇,占9.9%,平衡報道1637篇,占76.3%。
3.3 新聞圖片
在列入分析樣本的全部2146篇涉警報道中,圖片報道以及附有圖片的報道經過統計共有245篇。
表4:1979年—2009年《人民日報》
涉警報道圖片使用傾向分布
如表4所示,從立場傾向上看,《人民日報》涉警報道在圖片的使用上平衡報道和正面報道基本持平,分別占52.1%和44.5%。在圖片的使用上,正面圖片的使用比例明顯多于負面圖片的使用比例。
《人民日報》涉警報道自改革開放以來也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呈現出自己的變化特征,但無論如何變化,其宗旨都是為了更好地塑造警察在廣大受眾心目中的社會形象。通過研究發現其在涉警報道方面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比如圖片的使用數量上還有待進一步增加、互動性有待增強等。新聞媒介在拉近警民關系、重塑警察正面公眾形象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②廣大新聞工作者也應該不斷努力、以身作則,加強并改善涉警報道方式與策略、在塑造正面警察公眾形象、完善警民關系問題上發揮好自身的作用。■
參考文獻
①陳季汝,《報紙與警察形象之塑造:以聯合報、自由時報、蘋果日報為例》,國立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②鄧立,《借助新聞媒體做好警察公眾形象危機處置工作的思考》,《決策導刊》,2008.7
(作者:大連理工大學傳播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