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獨山鎮如何將中國第一將軍鎮與紅色旅游、生態旅游相結合,發展旅游業的同時,構建新型城鎮的文化底蘊。
【關鍵詞】紅色旅游 將軍鎮 文化底蘊 生態旅游
一、將軍鎮概述
獨山鎮地處六安市西南部,大別山北麓,西南與革命老區金寨縣接壤,是六安市面積較大、人口較多、資源豐富、特色明顯的重鎮。
她是革命老區,紅色資源十分豐富。1929年11月8日在這里爆發了規模較大的暴動,打響了“六霍起義”第一槍,創建了第一支工農革命武裝——安徽游擊第一縱隊(后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第三十三師),建立了第一個工農民主革命政權——六安縣三區工農革命委員會,獨山暴動標志著六安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始走上武裝斗爭的光輝道路,為安徽省武裝革命斗爭拉開了序幕。1930年12月29日,紅一軍軍長許繼慎在該鎮雙峰村魏大橋指揮的香火嶺戰役,對第一次反圍剿全面勝利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她曾兩次成為縣級紅色政權的所在地,1931年5月至1932年9月,中共六安縣委、六安縣蘇維埃政府曾在這里辦公;1947年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時,在這里成立獨山縣委、縣政府,現今保留在老街內的九處革命舊址是集黨、政、軍、文化、教育、司法、經濟等為一體的縣級機構,為全國罕見,安徽唯一,2006年5月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2006年連續兩次被安徽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還被國家發改委等八部委確定為全國3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中的100個經典景區之一。她是紅色土地,將軍的故里,大革命時期,這里有5000多位英雄兒女投身革命,解放后被追認為烈士的有530余人,1955年至1964年授銜中,獨山鎮就有16位少將、33位校官,被譽為中國第一將軍鎮。
這塊紅色熱土,匯集革命策源地、國保存放地、瓜片原產地、景點聚集地、名人過往地于一身,享有博物館、植物園、聚寶盆、金土地之美譽。
天然的生態環境,豐富的旅游資源,便利的交通環境,完善的集鎮配套為人們休閑娛樂度假提供了良好的去處。
二、旅游資源之發展前景
1、紅色旅游資源獨特
獨山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主要組成部分。曾兩次成為縣級紅色政權的所在地,也是將軍的故里。這些是獨山鎮的紅色旅游資源。
2、綠色旅游資源豐富
(1)獨山鎮以機場為中心,承接橫排頭風景區、九公寨、鳳凰松、獅子山、王伯堂山、龍井溝為一點的自然風光游,安排游程一日。
(2)以鎮區9處紅軍時期舊址群為中心,包括紀念塔、陳列館、將軍陵園為中心的紅色歷史文化游。另加天峰普渡寺、李宗仁題碑、冷水沖千畝“六安瓜片”茶葉基地及號稱安徽“獨生子”、全國第二家的橫河嶺萬畝國外松基地,安排游程一日。
(3)以黃巢尖為中心,含蓋打鼓尖、點將臺、演將沖、上馬石、梳妝臺、龍井溝、觀音洞、大、小人洞、棺材溝、柳樹沖為一點的名勝遺跡探險游。
(4)以蓄能二壩風景區為中心,貫串龍、虎二潭、金雞罩、金山寺、渡假村、釣魚臺并南延響洪甸風景區為一點的山水風光游,安排游程一日。同時重點打造幾個小景區,①獨山革命舊址群已被國家發改委列入全國紅色旅游發展綱要,到2010年,將要把獨山鎮打造成4A級紅色旅游區。規劃把1000米老街按原貌打造成蘇維埃城,重修東街、西街三座牌坊,完善紀念塔二期工程,建造一個大型停車場,整治護城河,恢復清官旗、圈橋、拱橋。利用舊址升國保的大好機遇,全面修復9處革命舊址,征集失散文物,充實展覽內容,真正把獨山辦成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全國人民進行傳統教育的紅色旅游圣地。②大力發展鄉村農家樂旅游。以冷水沖、柳樹沖為基礎,各選10戶為農家樂接待處,按有關接待標準改廁、改水,每戶建標準間4間,接待游客8—10人。吃農家飯、干農家活。③著力開發黃巢尖、龍井溝自然旅游區。可在龍井溝特殊地段鋪設棧道,修建涼亭。從柳樹沖和演將沖各修一條臺階上黃巢尖主峰,從詹沖(黃巢尖北面)架設索道。在黃巢尖主峰修建黃巢聚義廳、掛杏黃旗,武士穿戰袍,山頭各遺跡鋪石板路相連。
三、古鎮風貌與新型集鎮建設交相輝映
(一)獨山歷史悠久,山川秀美,勝跡眾多,最有名的當數梁武帝出家,如今的 “攔頭山”、“駐駕灣”、“落地崗”等名勝都在鎮內。隋唐名將王伯黨踞關守寨、唐朝黃巢起義帶領人馬在這里安營扎寨,留下了無數故事和遺跡。
(二)她的交通優勢明顯,已形成以312國道、滬漢蓉高速鐵路為主骨架,以賽諸戰備路為支線,連接村鎮、輻射組戶的交通網絡。獨山鎮是區域中心鎮,目前,中心集鎮已輻射周邊3縣10鎮、1500平方公里、35萬人口,是名副其實的農特產品、山林作物收購、儲存、加工、外貿商品集散地。集鎮建成區面積4平方公里,人口3.5萬,集鎮配套完善,占地420畝,建筑面積14萬平方米,集休閑、商貿、商住、政務中心于一體的獨山大市場已成為新農村建設的典范。
(三)通過近來的規劃和建設,現在已建成國際商貿城、紅色旅游渡假村,鎮內道路寬廣,群眾服務意識、思想意識、文明意識提高,愛護和宣傳意識增強,古城與新的現代化建設交相輝映。
四、未來發展思路
當前及今后,地方政府按照“以紅帶綠,以綠促紅,紅綠共進”的旅游發展思路,把發展紅色旅游作為今后富民強鎮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打造“安徽的麗江”、淠水的明珠。
(一)抓規劃建設。邀請國內知名規劃設計單位和設計專家來獨山鎮實地勘察,編制紅色旅游總體規劃。
(二)抓宣傳活動。拍攝獨山旅游風光專題片,印制了《魅力獨山》宣傳冊,網上發布旅游信息,使大家更加了解她;利用部隊閑置營房,組建老戰友會所,邀請曾在此當兵的老戰友,以宣傳她,推介她;舉辦“革命傳統代代傳”主題活動,邀請老將軍下輩來“重走父輩路”,開展故鄉行。
(三)抓景點培育。組織專門人員挖掘旅游景點,考證典故淵源,搜集整理民間故事和歷史傳說。目前,已完成對黃巢尖、點將臺、虎頭潭等近40個景點的歷史故事編撰工作。搜集整理“獨山暴動”時期的紅軍及赤衛軍的物品遺物,充實紅色景點內容。
(四)抓綜合配套。按照紅色旅游總體規劃要求,配合紅色旅游開發,重點打造幾個景區及相關基礎設施配套。一是開發黃巢尖、龍井溝景區。二是建設獨山寺。三是建設獨山大市場濱河公園,在獨山大橋下游興建攔水壩,在西淠河上形成一個人工湖泊,與獨山寺景區相連接,在淠河上開辟了“皖西第一漂”、“六安第一索”等景點。初步形成以機場為中心,以獅子山、九公寨、鳳凰松、黃巢尖、龍井溝和集鎮紅色旅游景點為節點“四點一線三日游”。同時在街道、雙峰、長竹、觀音洞等村景點沿線規劃10家農家樂餐館,讓廣大游客盡情享受“游精品點、吃農家菜、品山區味、樂紅綠景”。
五、幾點思考
(一)發展紅色旅游事業,一方面加大對“紅色資源”多層次、全方位、寬領域的開發力度,使“紅色資源”不斷轉化為“經濟資源”;另一方面,要極力保護好革命遺址,合理開發,合理利用。
(二)要深入挖掘和豐富紅色旅游產品的內涵。為增強紅色旅游的吸引力,應在傳統參觀教育基礎上,努力體現紅色旅游的“旅游”特色和旅游接待的專業化水平。
(三)從市場發展看,發展“紅色旅游”要因地制宜,立體開發。即把“紅色旅游”與“綠色旅游”、“古色旅游”結合起來,科學合理地規劃旅游景區,既可以滿足不同層次旅游者的需要,又可以提高旅游業的整體規模效應,把她打造成紅色旅游與生態旅游為一體的新型文明之鎮。■
(作者單位:六安市裕安區國土資源局獨山中心所)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