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幾張簡單的照片,一段惡搞的文字,把一位默默無聞的街頭流浪者推上網絡,“犀利哥”的走紅可以說是網絡創造出來的另一個奇跡。本文對該事件所體現的網民心態和網絡集群行為的特征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網民心態 網絡集群行為 網絡狂歡
一、“犀利哥”事件與網絡集群行為
2010年2月21日,在天涯論壇上出現了一個名為《秒殺宇內究極華麗第一極品路人帥哥,求親們人肉詳細資料》的帖子。帖中發布數張被稱為“犀利哥”的照片,因其放蕩不羈、不倫不類的感覺以及“混搭”潮流,被網友追捧,并“人肉搜索”。眾多PS高手紛紛對犀利哥照片進行PS。此后,“犀利哥”事件不僅吸引了國內媒體,還得到了一些國外媒體的關注。“犀利哥”被冠以“乞丐王子”、“中國最酷的男人”、“時尚潮人”之名,一時間成為網絡明星。
“犀利哥”的走紅與網絡集群行為有關。傳統集群行為理論認為,集群行為是指在相對自發、不可預料、無組織的以及不穩定的情況下對某一共同影響或刺激產生反應的行為。從性質看,由于這種新型的集群行為發生在互聯網上,可稱之為網絡集群行為。一般來說,網絡集群行為具有以下特征:
1、超時空性
人們的集體行動不再受地理空間、時間及社會身份的限制。因為缺乏階層、年齡、性別等身份的核實使得互聯網擁有多個聚集的個體,網絡也更能便利地為集體事件的發生提供場所和機會。只要擁有一臺電腦和寬帶,那么就可以成為事件的參與者。
2、超功利性
網絡集群行為中參與者的參與動機、參與行為、參與目標與個人利益基本無關,具有超功利性。“犀利哥”事件伊始,網民積極參與,純粹是為了娛樂,是無聊的惡搞和對“潮流”、“時尚”的戲謔。后來,事件演變成為一種對弱勢群體的關心和幫助,對社會道德的呼吁。從參與動力來看,有關倫理道德的內容及其所激發的情緒容易成為網絡集群行為的動力和持續發展的內在要素。在其激發下,網民自由地宣泄義憤并快速累積、膨脹,進而形成網絡輿論。
3、成員關系松散、無明顯組織者
集群行為是參與者自發的、偶然的、在突發因素激發下非連續和非常規的互動而產生的社會現象,自發性、偶然性和無組織性的特征,意味著集群行為參與者之間各自獨立、人際互動簡單、了解和掌握對方信息較少,參與者之間人際關系呈現顆粒化。“犀利哥”事件的參與者具有同樣的特性。他們來自全國各地,彼此以虛擬世界中的網名來稱呼,基本隱匿了現實生活中的信息資料。同時,事件自始至終沒有明顯的領導者和組織者。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帖子雖然沒有組織者,卻存在一些決定帖子走向的關鍵人物,當網民“街頭濕人”用調侃、惡搞的語氣發帖后,馬上得到了眾網民的響應,各種各樣惡搞的回帖隨之而來。當有網民PS出“犀利哥”的圖片以后,隨后引發一場PS狂潮。
4、行動信息的多點化和多向化
傳統集群行為發生后,參與者形成一個相對封閉的群體,與外界的信息交流基本停止,成員間的信息交流是一種相對封閉的內循環,是在一種有限信息基礎上各自進行信息的加工與傳遞,有效信息量基本沒有增加。以網絡為載體,網民成為了獨立的信息源,可以制造信息、改變信息和發布信息。在此過程中,參與行動的網民都可以而且會根據自己的價值取向、利益訴求、網絡特長等不斷衡量、豐富信息。網民正是通過自己對信息的加工建構整個行動的結構。網絡集群行為由于一直處在開放的互聯網上,任何一位參與的網民都可以成為信息源,表現為行動信息的多點化。凡是與該行動相關的存在于網絡上的內容都有可能被不斷地獲得和加工。與此同時,信息發布和傳遞不是指向特定對象,而是以全體網民為對象,供愿意參與集群行為的網民選擇和接受,構成了多點和多維的信息傳遞的扁平化網絡。在“犀利哥”事件的傳遞過程中,不斷有網民提供“犀利哥”的最新動態,甚至有網民專程去尋找“犀利哥”,與他交流,并把這些信息發布在帖子里。
二、“犀利哥”事件中的網民類型
1、網絡看客
“犀利哥”的帖子剛發出來后就獲得了200萬的點擊量,但是發言的人數只有一萬多,可見,大多數網民以“看”為主,通過持續的默默關注來觀察事件的進展。從集群行為產生的必要條件來看,這種“觀棋而不語”式的網絡看客還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集群事件的參與者,但是這些網絡看客滿足集群事件的另一個必要條件,即在短時間內就某一現象迅速達成一致的觀點和態度,并將此看法持續至事件結束。在“犀利哥”事件中幾乎所有網民都認為“犀利哥”盡管是個乞丐,但確實是“潮人”,很帥很有型。當然,也有質疑者認為沒有那么帥的“乞丐”,完全是人為炒作。可見,“犀利哥”以其獨特的魅力,征服了大多數網友,顛覆了人們以往對“乞丐”的印象,也迎合了當代社會人們對于“時尚”、“潮流”的追逐心理。
2、網絡“哄客”
這部分網民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即都非常積極地參與整個事件的討論,且行為和態度取向隨著事件的進展多次發生轉變。在“犀利哥”事件中,首先,大家基本都是抱著娛樂的心態,留言也大都以惡搞為主。像有網友點評道:“那樣拉風的男人,不管在什么地方就好象漆黑中的螢火蟲一樣,那樣的鮮明,那樣的出眾,那憂郁的眼神,唏噓的胡碴子,神乎奇跡的頭發,還有那雜亂的頭發,都深深的迷住了我。”其他網民的留言也基本都是驚嘆于“犀利哥”超凡脫俗的魅力,并把他和許多明星做對比,“甩掉日韓明星一條街”、“犀利哥應該去娛樂圈發展”、“氣場好強大,絕對有明星范。”后來,各種關于“犀利哥”的PS圖片陸續出爐,把帖子的娛樂氛圍推到了極點,網民們對于“犀利哥”的態度幾乎已經達到了頂禮膜拜的地步。更有好事者,開始為“犀利哥”編寫身世,各種版本層出不窮,從抗洪老兵到富姐的老公,從落魄的貴族到痛失愛人的金領。探析這些熱心回帖的網民,其實他們并沒有明確的目的,只是為了消遣娛樂,甚至連消遣都算不上,他們只是無意識地被一種力量裹挾了進去。如果此次事件就此結束的話,那最多也就算是一次惡作劇式的網絡狂歡。但是,隨后一些有理智的網民們提出,“犀利哥”作為這個社會的邊緣人,生活極端困苦,我們應該停止這些無聊的戲謔,更加關心、體諒這些可憐人。一位叫“老饞貓”的網民介紹了“犀利哥”不為人知的生活,無家可歸、缺少與人溝通、靠撿垃圾桶的食物吃。他在天涯發了一組關于“犀利哥”悲慘生活的照片,震驚了整個論壇,許多網民一改往日調侃戲弄的態度,紛紛對“犀利哥”的遭遇表示同情,并對以前的行為表示懺悔,大多數網民表示,應該盡力幫助“犀利哥”,為他做點什么,不應該打擾他的生活,并且呼吁當地的主管部門行動起來,救助那些像“犀利哥”一樣的流浪者。此時,正義善良的聲音主導了帖子內容,整個事件演變成為一種公益活動,喚起人們對于社會底層人們的同情和關愛。
三、網絡集群與網絡狂歡
和“賈君鵬”事件一樣,“犀利哥”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儀式化的行為藝術和話語狂歡,這種行為藝術反映了一種網絡心理,它以一種后現代的行為方式,創造了一個令人費解的話語奇跡。網絡如同一個巨大的狂歡廣場:權威被顛覆,傳統被蔑視,身份被消解,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在面具下進行著一場縱情的話語狂歡。
有專家指出,個體有意識的行為促使“犀利哥”從民間街頭進入網絡世界,而網絡群體的集體無意識行為又進而引爆“犀利哥”,最終又使其回歸現實。“犀利哥現象”僅是網絡集群行為的一個縮影。■
參考文獻
①鄧希泉,《網絡集群行為的主要特征及其發生機制研究》,《社會科學研究》,2010
②王道勇,《匿名的狂歡與人性的顯現——對2006年網絡集群事件的分析》,《青年研究》,2007
③杜駿飛,《理解賈君鵬事件的三重視角》,《新聞記者》,2009
(作者: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07級研究生)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