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的書曾經感動和激勵過千千萬萬的讀者,影響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成為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這是一名中國青年出版社忠實讀者的肺腑之言。
1月15日,中國青年出版社建社60周年座談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兆國致信祝賀。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杰、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陸吳、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周長奎、中國出版集團總裁聶震寧、中宣部出版局局長陶驊以及出版發行界、作者和讀者代表近200人參加了座談會。
柳斌杰署長熱情洋溢地說,中國青年出版社成立60年來,始終秉承“啟迪思想、傳播知識、努力為青年成長成才服務”的宗旨,從滿足青年健康成長的多方面需求出發,出版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反映時代精神的、具有重大影響的書刊,在出版青年思想教育讀物、文學讀物、科學知識讀物及青年刊物方面形成了鮮明的個性和特色,鑄就了“服務青年、引導青年”的金燦燦的“中青”品牌。
中國青年出版社成立于1950年1月,其前身是青年出版社與開明書店,是共青團中央主管的、面向全國青年的綜合性出版社。2003年,該社與中國青年雜志社合并組成中國青年出版總社。建社60年來,出版社為不同時代的中國青年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先后被評為“讀者最喜愛的出版社”、“全國百佳圖書出版單位”。
出版社建社至今,出版圖書超過9000種,累計發行9億多冊。享譽中國文壇的《紅巖》、《李自成》等優秀文學作品,《人的一生應該怎樣度過》、《青年修養十二講》、《革命烈士詩抄》、《我的人生感悟》等勵志圖書和《中華文化集粹叢書》、《祖國叢書》等知識讀物,教育和引導了幾代青年人的健康和茁壯成長。
1950--1966年是出版社的創業期。高揚革命理想主義、英雄主義旗幟的《紅巖》、《紅旗譜》、《創業史》、《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被譽為“影響三代青年的紅色經典”。其中,《紅巖》已印行59次,發行量超過一千萬冊。思想修養讀物《平凡的真理》、《人的一生應當怎樣度過》等的發行量均在200萬冊以上。1964年出版的《毛澤東詩詞講解》(發行180萬冊)和《毛澤東著作選讀(乙種本)》(發行1.1213億冊),成為中國現代出版史上的一件大事。
1976---1993年是出版社的復業與繁榮期。出版社發揚傳統、勇于革新,在1983年、1988年兩次全國通俗政治理論讀物評獎中成果豐碩。《閃光的生活道路》(發行509萬冊)等系列圖書被譽為“愛國主義教育的系統工程”。自1989年以來連續開展的20屆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吸引了眾多青少年參與,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長篇小說《李自成》,中篇小說《人生》、《沒有鈕扣的紅襯衫》等影響深遠。《青年文摘》主辦的四屆“五四青年智力競賽”及電視公開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1993年至今是中國青年出版社迎接挑戰、再創輝煌的時期。工作重心也從實施套書戰略轉移到實施精品戰略,形成圖書精品迭出的新局面。《當代中國的唯物辯證法——鄧小平著作中的哲學思想》、《中國書畫鑒賞辭典》、《藏地牛皮書》、《從戰爭中走來》、《毛澤東傳》等圖書分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圖書獎等多種獎項。同時,在裝幀設計上提出了“書籍形態學”的新理念,提倡整體設計,被出版界譽為“裝幀設計的革命”。
同期,中青社啟動了期刊工程,在內容上更加關注當代青年的生存與發展。目前,總社旗下有《中國青年》、《青年文摘》、《青年文學》、《青年視覺》等十種期刊。其中《青年文摘》月發行量達300萬左右,是中國發行量較大的雜志之一。
在中國出版“走出去”的大背景下,中青社積極拓展海外合作業務。2007年3月,出版社在英國注冊成立了倫敦分社,先后出版了《中國》、《西藏》及一批反映中國傳統與當代文化藝術的圖書。
在走過輝煌的一個甲子歲月后,中國青年出版社已發展成為以書刊出版為主、集多種媒介為一體的較大規模的出版機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出版社確立了長遠的發展目標,走內涵發展道路,要把中青社建設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中青出版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