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著這幾年新聞出版業諸多發人深省的統計數字,我們的“雙百億”目標是否應該更多地考慮一些更深層的問題?
眾所周知,中國人的數學能力獨步天下。剛剛獲得中國科技進步獎,并受到胡主席接見的谷超豪就是一個著名的數學家,他提出的孤立子理論及應用早在十多年前就由浙江科技出版社向斯普林格出版社轉讓了全球英語版權。
2010年開年,有兩個阿拉伯數字在業內特別搶眼:一個是“雙百億”,一個是“一萬億”。
根據今年1月8日《中國新聞出版報》轉發新華社報道提供的數據:2009年全國新聞出版總產值突破1萬億元,增長20%;圖書銷售增長20%左右,產值約780億元。報刊業保持6%的增長速度,日報出版總量連續9年居世界首位;新媒體出版增長42%左右,總產值超過75047'元,幾乎與圖書銷售產值相當;出版投資總額增長35%左右;印刷工業總產值達5746.2億元,同比增長24.9%。
應該說,在“一萬億”的構成里780億圖書產值屬于核心數據。但我們不知道780億產值對應于書業哪個統計口徑。是碼洋還是實洋?根據清華大學《2009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2008年全國圖書銷售收入為548.52億元(實洋),2009年尚無圖書銷售收入的數字。按20%的增長率,2009年的全國圖書銷售實洋應該是640億左右。
許多文章都提到了7504L的新媒體總產值距離傳統圖書的銷售只差30億,并稱之為傳統書業和新媒體的轉折點。但我們同樣也不知道7504L新媒體總產值的構成。2008年發布的全國數字圖書銷售是3000萬冊和3億元,2009年就算增長兩倍也只有9億元。也有數據表明,2009年的全國網絡游戲銷售約為2704L元,互聯網互聯網廣告收益2008年的數據為13247,元。所以,75047'新媒體的總產值和78047'的圖書總產值是否可比,也仍然是+問題。
關于“一萬億”的數據來源,一向嚴謹的《文匯報》提供了一個名稱模糊的機構:“國家科研機構”。難怪筆者查遍互聯網,想了解這“一萬億”產值更多構成,卻一無所獲。但是。還是從相關的統計中找到了一些可資參考的數據。
2009年4月清華大學傳媒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發布的《2009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說:“2008年中國傳媒產業的總產值為4220.82億元,比2007年增長11.36%。其中網絡游戲出版產業實際銷售收入達183.8億元,增長76.6%,并為電信業、IT業等帶來直接收入478.4億元人民幣。”此間所提及的傳媒業4220億總產值中,明確包括了網游,但沒有提及印刷產業。2008年,新聞出版總署的官方統計年鑒表明,除書報刊和電子出版物,屬于新聞出版總署管理和統計范圍的全國6427家印刷企業的產值為828億元,但這828億應該還含有不少的商務印刷產量。除去書報刊印刷,還有將近50004L的商業印務能否歸入新聞出版產業值得探討。另據《法制晚報》提供的另一組數據,2000年全國新聞出版總產值是400億,到2007年增長到1300億,2008年為8500億。如此的暴漲好像是把全國印刷業的產值全部歸到新聞出版業了。在國內外印刷產業總體構成上,書報刊只占有很少的份額,經濟越發達,非書刊的印刷比重越大。根據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2006年的一個統計,該年全國3100億的印刷產值中,書報刊僅為1255億元。根據2005年“國際印刷發展論壇”公布的數據,全世界2005年約7000億美元的印刷產值中,包裝印刷占37%。圖書占1.96%,雜志2.11%,報紙1,63%,連壁紙、紙袋、標簽的比重也要超過書報刊。
另外,尼爾森2009年在上海發布的2008年中國全年廣告投放監測結果顯示,2008年,中國的電視、報紙、雜志三大主流傳媒拿到了5203億元的業績,其中電視占廣告投放總量的比重高達83%,報紙和雜志分別為15%和2%。這樣報刊的廣告收入應該是8844L,電視廣告應該是4318億。但國家工商總局發布的消息稱,2008年全國廣告經營額1899億元,其中電視廣告501億元,報紙廣告342億元,廣播廣告68億元,期刊廣告31億元,網站廣告27億元。兩組數據截然不同,又是一個數字魔方。
按照部委的行業分工,以上廣告收入只能把期刊廣告列入新聞出版總署“一萬億”的統計范圍,而電視廣告肯定不在新聞出版總署的行業統計范圍。不過廣電從大概念上應屬于新聞出版上千億的電視廣告道理上應為總署“一萬億”的囊中之物。新聞出版產業應該加快建設大傳媒體系,盡快整合廣電傳媒、網絡傳媒、手機傳媒等內容產業,而應該將商務印刷排擠在外。
中國人精于數學。但數字一旦用于官樣文章卻變得十分的模糊和隨意。關于圖書出版規模的統計,就有總產值、總定價、總銷售、銷售收入等不同的概念,特別是銷售和銷售收入是我們所有分析“雙百億”文章中最不統一的概念。
五花八門的數字讓人眼花繚亂。但不管怎么亂,在國民經濟,甚至在大傳媒的盤子里,傳統書報刊所占的比例其實非常有限,“雙百億”也是小兒科。所以,中國出版集團總裁聶震寧認為,打造國家級出版集團,主業銷售必須在300億—5004L元。我們可以看看,2009年我國彩票市場總銷量就達到1324億多元,彩民人均購彩已超過美國。煙草業的發展也非常紅火,全年實現工商稅利5131.1億元。吃喝玩樂的旅游業更不得了,2009年旅游總收入約為1.26萬億元,其中國內旅游增幅超過15%。物質豐富,生活繁榮,書香慘淡,天下之大,真的有點容不下一張書桌。
關于“雙百億”則已經有更多的評論。1月18日《法制晚報》在題為《全國新聞出版業破萬億大關泡沫需警惕》的文章中說:“全國在所有銷售出去的圖書中,37.33%是中小學課本,26.63%是教育類讀物(比如課后輔導材料),7.96%是大中專教材。三者相加,超過70%。這就是說,中國圖書市場大部分都是靠課本在維持。除去課本和教育類讀物,493.2億的圖書銷售總額將只剩下138.5億”。根據新聞出版總署的官方統計,2008年大中小學課本總定價為273.65億元,還不包括總量不少的教輔。我們不知道《法制晚報》的數字的出處,但總署的統計也基本印證了全國一般圖書的銷售收入(不是碼洋)也就是一百多億,只夠一家出版集團打造雙百億集團。如此說來,正應了中國的一句俗語:一棵樹上停不了兩只“鳳凰”。實現“雙百億”,股市雖然可以幫很大的忙,比如時代出版傳媒集團2009年市值高達7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3倍,但報告銷售收入和利潤和凈資產同期只增長了12%、10%和10%。
出版的主業到底能否做大做強,多元反哺主業的模式究竟是否科學。傳統出版在新媒體浪潮中能否找回自己的權力和尊嚴,新聞出版業做強做大的根本究竟是進行簡單的產業調整,做加減法,還是直面深層的體制障礙,長痛不如短痛,實施真正的體制改革。面對著這幾年新聞出版業諸多發人深省的統計數字,我們的“雙百億”目標是否應該更多地考慮一些更深層的問題?如果我們的政治體制改革不能繼續向前推進,民營和外資不能真正進入新聞出版行業,新聞出版業的地域行政分割就不可能有實質性突破,真正開放完善的新聞出版市場體系也不可能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