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經國務院批準,銀監會發布了《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2010年1月,銀監會正式批準北京銀行(在北京)、中國銀行(在上海)、成都銀行(在成都)作為主要出資人籌建消費金融公司。這就意味著,在不久的將來,這種在一些發達國家已經存在400年之久的金融機構形式,就要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了。
在我國,消費金融公司是經銀監會批準,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不吸收公眾存款,以小額、分散為原則,為中國境內居民個人提供以消費為目的的貸款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其業務主要包括個人耐用消費品貸款及一般用途個人消費貸款。從消費金融公司比較發達的日本來看,此類公司具備的特點包括:高貸款利率、高壞賬率、低杠桿、高資產回報率、經營業績隨經濟周期波動較大等。基于這樣的特點,加之其無抵押無擔保的政策,在中國特殊的社會環境下,消費金融公司在設立之初及其后續經營過程中必將面臨著一系列的風險。
一、觀念的改變需要時間
任何一種新生事物從出現到真正被社會接受,都需要經歷一段時間。曾經,中國的貸款只提供給企業、工廠。現在的人們已經普遍接受了房屋、汽車這類大額支出的消費信貸,信用卡的使用也越來越普及。但是,如果讓人們習慣于在依靠貸款買來的房子里,添置更多的依靠貸款買來的家具、家電,恐怕還需要三五年的時間。所以,在業務發展之初,不免會顯冷清,很多想嘗試的人也會保持觀望的態度,勢必會導致業務拓展不開,公司經營不景氣的情況。這就要求:一方面,在定位客戶群時,要將主體鎖定為中青年、中低層。這個人群思想活躍、比較開放,對新事物接受的快。此外,他們特定的生命階段和社會階層,也決定了他們需要簡單快捷的資金來源。如對于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和年輕家庭,信用卡的額度可能較低,不足以支持他們購買心儀的電器、電子產品或滿足旅游、裝修的需求,但他們未來有穩定的收入來源,他們可選擇向消費金融公司申請消費貸款。并且,在購買耐用消費品時可即時獲得信貸支持,不像信用卡在申請到領卡間有一段等候期;另一方面,在費率制定時,給予一定的優惠、降低客戶準入的門檻。雖然消費金融公司有無抵押無擔審批快的特點,但如果其費率高出其他貸款渠道很多的話,也很難被人接受。當經過一段過渡期,真正被社會認可并接受之后,可適當提高費率,獲得穩定的收入。
二、違約風險高
我們注意到,在銀監會的相關文件中明確指出,消費金融公司的貸款是無抵押無擔保的,也就是說,這部分貸款在發放時,完全憑借的是觀念上的信用。此政策固然會吸引很多不滿足銀行信用級別要求但又有貸款需求的人,但隨之而來的就是由客戶信用產生的違約問題。目前,我國的征信系統尚不完善,沒有積累起完整的客戶信用記錄,導致在評價客戶信用等級時無據可查。一旦違約行為發生,經催款無果后,這部分損失無法收回。日本第三大消費金融公司Aiful去年底一度面臨破產危機就是個危險的信號。
針對這樣的風險,事前的工作,是利用出資人(銀行)已經掌握的客戶信用資料加以甄別,對其當前還款能力加以考察,包括所從事的工作、收入、是否有其他貸款、家庭情況等;事后的工作,是通過溫和的方式積極的催款,違約情況一旦發生,要及時計提壞賬準備。將有違約記錄的客戶記入黑名單,并拒絕其再次申請貸款的要求。
較為關鍵的是征信系統的建立。目前,我國并不是沒有任何的信用記錄,只是各種信用記錄分散在在人民銀行、電信、稅務、公安、交通管理、水電燃氣公共事業單位等部門中,信息的及時性也較差。如果這些信息能被整合并建立一個綜合的平臺,將對識別客戶信用等級、控制違約風險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此外,銀監會的一項要求也從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此類風險。即消費金融公司的業務主要包括個人耐用消費品貸款及一般用途個人消費貸款,兩者的區別為,前者是通過經銷商發放,而后者是直接向借款人發放。為防止一般用途個人消費貸款被挪作他用,《試點辦法》規定了只有已取得過個人耐用消費品貸款的信譽良好的老客戶才可得到此項貸款。
三、業務競爭激烈
在消費金融公司出現之前,市場上已經存在了多種提供消費信貸的業務,如典當、銀行分期付款、小額貸款、擔保貸款等。這些業務同質性高,替代性很強,存在某種程度的重疊。正因為這樣的原因 ,說消費金融公司是在夾縫中生存也不為過。如果想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中占有一席之地,消費金融公司必須充分體現自身的優勢,突出特色,即審批速度快(通常1小時內有結果)、無需抵押擔保、服務方式靈活(服務時間常常延長到下班后或周末)等。此外,建立穩定的客戶群也非常重要。例如日本消費金融公司的業務就可以做到與信用卡業務并行發展,原因之一就是由于準入門檻、產品特性、使用習慣等方面的因素,形成了相對穩定的特定目標客戶群。
總之,雖然存在上述風險,但在中國現階段的市場環境下,消費金融公司仍然可以起到拉動內需、豐富金融市場、提高人們生活水平的積極作用,其發展前景還是十分令人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