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駕車肇事引起了國人的廣泛關注,一股嚴打之風在全國展開。這確實讓一些有酒癮的有車族為難:不喝酒吧,有癮;喝酒吧,可能被拘留……與此同時,酒家發現,近期啤酒的銷量也跟著下降……近日,有的酒家打出了新的“賣點”——一個令人驚喜的招牌:“勁爆推出,連交警都檢測不出來的啤酒……”有的服務員也對駕駛員美言相勸:“知道你們是開車來的,不過沒關系,喝無醇啤酒,根本檢測不出來!”
也別說,這些宣傳還真的起了不小作用。據了解,近期各品牌無醇啤酒的銷量明顯上升,很多大的啤酒生產廠家都在加緊趕制無醇啤酒。據某啤酒公司披露,該公司8月份的無醇啤酒僅在廣東省的銷量就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
某公司的曲經理自己有切身體會。他自己駕車,經常有應酬,自從嚴查“酒駕”以后,滴酒不敢沾。但常陪客戶,自己不喝,覺得不敬。有一次,服務員勸他:“喝無醇啤酒吧,喝多少也不醉,不含酒精,也查不出來。現在開車族都喝這種啤酒,而且可以放開喝!”擋不住誘惑,曲經理索性開懷暢飲,一連喝了7瓶無醇啤酒,與客戶好不盡興。飯后,自我感覺不太好,頭重腳輕。可也得回家啊。一踩油門,他明顯感覺到酒精的作用,跑了幾百米,他有點后怕,立即停車,給公司司機打電話要他打車來接。司機來了以后,告訴他:你這樣做就對了,前邊不遠就有交警檢查“酒駕”呢。曲經理出了一身冷汗,從這以后,他只要開車就什么酒也不喝了。
不準酒后駕車,幾乎所有國家都有這樣的法律制度。喝了無醇啤酒真的就檢測不出來血液中酒精含量嗎?曲經理的經歷告訴我們似乎不是這么一回事兒。無醇啤酒是怎么回事兒呢?記者就此采訪了黑龍江省營養學會專家劉龔興。
據劉老師介紹,無醇啤酒最早是由瑞士推出的,然后,德、美、英、日等國相繼開發。我國的無醇啤酒開發也不算晚,1985年就從國外引進了第一條無醇啤酒生產線,到20世紀末走上了快速發展道路。無醇啤酒是啤酒家族中的一名新成員,屬于低度啤酒,它的糖化麥汁的濃度和酒精度比低醇啤酒要低,無醇啤酒的營養同低醇啤酒一樣豐富。因為它酒精度特別低,所以很適合于女性和老年人飲用。
很多人都以為“無醇”就是不含酒精。劉老師指出:這是一個認識誤區,無醇啤酒絕對不等于無酒精啤酒,絕對不是無酒精啤酒,它只是度數更低而已。目前國際上認為:酒精含量在0.5%以下的就可以稱為無醇啤酒。但是,這“0.5%”也是酒精!
無醇啤酒的生產和其他啤酒的生產大同小異,也是以麥芽、大米、酒花、啤酒酵母和水為原料,在不銹鋼設備中經過數周釀造而成。前期發酵過程與普通啤酒相同,無醇啤酒因為要求“無醇”,又有與之不同之處,就是脫醇。其生產工藝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限制發酵法,另一類是脫醇法。限制發酵法是限制麥芽中的可發酵糖向酒精轉化,就是通過控制啤酒發酵過程中酒精的產生,使其處于所要求的范圍內,如酵母法、高溫糖化法等;脫醇法是將正在發酵啤酒中的酒精通過各種手段去除,如減壓蒸發法、膜過濾法等。無論采取什么方法,都要求其保持啤酒的基本營養和口味。
知道了無醇啤酒生產的大致過程,就會明白:無醇啤酒也是酒,也含有酒精,只是酒精的度數很低。有人問:“只喝少量無醇啤酒的人能不能開車上路呢?”交警部門的回答是否定的。我國的《道路交通管理條例》明文規定,司機飲酒后8小時內不準駕駛車輛,這就要求駕駛員在開車前8小時內必須滴酒不沾。現在交警使用的酒精測量儀靈敏度相當高,有的人只喝了兩口酒,測量儀就會有反應,只能照章受罰。交警部門奉勸那些“好喝兩口”的駕駛員’:“無醇啤酒”也是酒,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開車不要喝酒,喝酒之后不要開車。
劉龔興老師強調,無醇啤酒含有的酒精確實很少,但喝了也會有酒精反應,喝多了也會醉。有的酒店說什么檢測不出來,純屬忽悠消費者。有關部門曾做過這樣的試驗:一名志愿者喝了一瓶330毫升的無醇啤酒,然后立馬用酒精測試儀檢測,’結果發現:其血液酒精含量超過30m/100m1,達到了禁止酒后駕車的標準!
不過也有人說,喝過無醇啤酒等一會兒測試,就會檢測不出來了。據說有人做過類似的試驗,喝過一瓶無醇啤酒十多分鐘以后,就檢測不出來了。劉龔興老師認為,這是不可能的,因為酒精的排泄不可能這么快。有關部門的試驗還是比較可信的,一瓶“無醇”下去就“超標”了。這說明駕車者無醇啤酒也不能喝,更不能放量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