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外游玩遇著雨,尤其是滂沱大雨,真是大煞風景,令人掃興,直呼天公不作美。一腔游興,遭此棒喝,只好偃旗息鼓,收兵回營。
其實,你大可不必懊惱,美無處不在,雨中亦有好風景,就看你是否具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古來許多先賢,他們慧眼獨具,能化腐朽為神奇,發現他人不曾感覺到的美麗。比如唐代詩人杜茍鶴《春日登樓遇雨》,一處處雨中景物。一幅幅喜人的畫面,不斷地跳人詩人的視野,于是,他援筆賦詩,把雨中的一派盎然景致,生動地披覽在讀者面前:“忽的晴天作雨天,全元暑氣似秋間。看看水沒來時路,漸漸云藏望處山。風趁鷺鷥雙出葦,浪催漁父盡歸灣。一心準擬閑登眺,卻被詩情使不閑”。再如大名鼎鼎的蘇東坡,宴客有美堂,時逢暴雨,他不怨天而別開生面,蕩開一筆:“游人腳底一聲雷,滿座頑云撥不開。天外黑風吹海立,漸東飛雨過江來。十分瀲滟金樽凸,千丈敲鏗羯鼓催。喚起謫仙泉灑面,倒傾鮫室瀉瓊瑰”。同樣是這位才高八斗的詩人,在西湖的望湖樓上,把六月間大雨中的景色,又寫成了另。一段千古絕唱:“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他們遇雨不驚,卻把雨中之景搜入眼底,潤于胸中,發于筆端,吟誦成篇,這是何等的妙趣,何等的灑脫超然。
受古人的感染,我也“東施效顰”,西湖不可企及,邛海近在咫尺,要去那雨中一游,體味雨中景,景中情,情中韻是個什么感覺。
九月的西昌,仍在雨季。天空乍晴還雨,晴雨不定,昨日還是好端端的一個太陽,今晨就變了臉,大雨驟然而至。
趁著大雨我去到了邛海邊。撐著雨傘,立于海岸,極目四顧,細雨如油,海面無風無浪,恰似鋪開的“琉璃”,青藍青藍的,很是惹眼。海對岸的田野、村舍,全都睡在雨霧的夢中,沒有丁點生氣。回轉身來,看那濛濛雨中的瀘山,竟變成了一個凄美絕倫的女子,將她俏麗的面容埋在愁云里,不知是哀嘆春華的早逝,還是怨恨秋雨的無情;或者不是哀,也沒有怨,只是將身躲進云霧里,讓秋雨為她洗洗女兒軀,待到秋陽下,重展她色彩斑斕、嫵媚嬌艷的姿色。我注目良久,想起楚襄王夢會巫山神女的美麗故事,它讓多少過往三峽的人,翹首仰望那云纏霧鎖中若隱若現的神女想入非非。眼前這雨中的瀘山“美眉”,怕不知要傾倒多少游人,我想。
一會兒,陰霾的天空伸出無數的雨腳,不遠的海空中,突然來了很多的海燕,不停地往來穿梭,上下翻飛。這小小的精靈麗日晴空時,不知去了哪里,偏偏在這秋雨中,云集于海上,掮動著雙翅的羽剪,似要剪斷雨腳,還一個清明的海空。雨還在不斷地下著,“剪”也在不停地飛動,雙方之間,大有不決勝負難罷休。看著海燕那忙碌的形象,勇敢無畏的舉動,不由使人想到“精衛填海”的傳說,海未填平,精衛已累死在海上。這傳說,激起古往今來許多身處逆境的人們,敢于去與命運抗爭。人類社會的發展,不正是在與自然界經過幾百萬年的抗爭而到今天這一步的么?看來,一切生物的天性里,都有抗爭的基因遺傳。面對這些勇敢的小生命,卑躬屈膝者只能感到汗顏。當然,我明白我十分敬重的海燕不會是有意同“雨伯”過不去,那它又為的是什么?出于不解,我走向岸邊的游船,去請教船夫。
岸邊的垂柳,經秋雨的洗滌,仍然是鮮得可愛,但畢竟是深秋的時節,生命的色彩已由往日的蔥綠轉為蒼翠。海中無船,船已歸岸。寬闊的水面在低沉的天空下,顯得岑寂而蒼涼。到了停船的岸口,船夫們有的圍坐艙中“斗地主”,有的抽悶煙,有的侃家常,都期待著停雨后的游客。我朝著一位獨坐的船夫走去,剛上得船頭,船夫問我去哪里?我不便專為請教而開口,只好順便說聲去對岸。步入艙中坐定時,船夫披上雨衣,戴好草帽,掛好船槳,輕輕一頓,船兒就緩緩地駛離了海岸。在與船夫的交談中,我得知海燕群飛,是因雨天的空氣濕度大,淺海和水草多的地方,蚊蠅只能在水上的低空活動,正好引來燕子覓食。海燕貼著海面低飛原來是它們的生存之道,哪里是什么剪雨?只不過是自己的臆斷罷了,自己真是個愛胡思亂想的閑人。
不覺間,船已到了海中央,海空上的雨時大時小,雨大時,那雨打船蓬如槌擊鼓“砰砰”作響,讓人有些驚悚;雨小時,又似飛沙落盤,“沙沙”聲綿綿不絕于耳,引出人的落寞之情。此時,一葉扁舟行于滄滄之水,那份出世的孤獨,真不知與當年助越王勾踐成就霸業(上世紀七十年代,邛海邊的海南鄉曾是電影《臥薪嘗膽》的外景拍攝地)功成身退而浪跡西湖的范蠡又有何不同?一會兒,雨駐了腳,從船艙中出來,只見彌天大霧,把海罩得嚴嚴實實的,使人分不出東西南北,看不見天有多高,海岸線在哪里。我便轉回倉中靜坐,閉目沉思。這濃濃的大霧,使我看不見霧中的一切,但看不見也好,正如世間的許多人和事,讓“黑幕”掩著,被“濃霧”罩著,就是不能讓人看透。倘若幕后霧中的人和事,都被天下人看得一清二楚,這人間不知又要生出幾多“天問”的屈子和悲憤滿紙的《離騷》。正因其未曾看透,就會使人糊涂,多了糊涂就少了煩惱,少了煩惱,自然就有不少糊里糊涂的快樂。人在快樂時,早把那些愛恨情仇、今非前嫌皆拋進“爪哇國”去了。看來,這濃霧還真是一本教人如何生存的大智慧書,書頁無字,由人去慢慢參悟。
正在我似醒非醒,出神入化之際,船夫一聲“到了!”讓我睜開眼來,船果然到了小漁村碼頭。岸上的霧,潮水一般涌向海中。看不見青藍的“琉璃”,也不見覓食的“小精靈”,對岸的瀘山更露不出真容,我只好悵然棄船登岸,乘車回城。
邛海雨中游,沒尋得古人那般絕美的詩句,只怪自己不具有生出“慧眼”的慧根。可是,雨中別具神韻的景物,卻使我有一些別樣的感觸,覺得不虛此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