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市南,打開一個厚重的青島。游走于歲月的印跡中,歷史的厚重氣息如此真切與感人。
市南區于5月24日開館的駱駝祥子博物館,位于黃縣路12號老舍故居,是我國首家以現代文學名著為主題的專業博物館,由老舍的兒子舒乙親自任名譽館長。“這是我國文化建設史上的一件大事,這也是我見到的最好的名人故居的修復工程。今后要向全國推廣這種模式,對我國的博物館建設起到示范引領的作用。”是日,專程從北京趕來的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如是評價。老舍的子女舒濟與舒乙也用了“很像嫁女兒一樣精心”的話,來表達他們對博物館的鐘情與感動,而博物館所有的題字都由舒乙親自題寫。
“終生難忘黃縣路6號(現黃縣路12號)”。老舍夫人胡絮青曾在重游黃縣路老舍故居時如此深情感慨。1934年老舍離開濟南來到青島,就任山東大學文學院教授。1936年春,老舍移居黃縣路12號一樓,在此創作了光耀文學史的巨著《駱駝祥子》等多部作品。在青島期間的歲月不僅是老舍一生中創作最旺盛的時期之一,而且他也在這里收獲了舒乙和舒雨兩個孩子。所以,直到現在,舒乙仍自稱是“青島人”。
從大學路青島美術館正門斜對面的小巷步行2分鐘,市聲被隱在了外面,靜謐的駱駝祥子博物館安坐于此。門口的老銀杏樹,經歷了近百年的櫛風沐雨,見證著老舍一家溫罄幸福的日子,于歲月流轉問散發著淡淡的懷念,讓博物館濃郁的人文意韻暗香浮動。老舍在他的《櫻海集》序中對這所庭院是這樣描述的:
“開開屋門,正看鄰家院里的~樹櫻花,再一探頭,由兩所房中間的隙空看見一小塊綠。”如今,進的門來,依舊可以看到鄰院探出的淡紫色泡桐花,聞到清新的花香。曾經的冬青樹,被畫龍點睛地穿插到整飾一新的院落,充溢著溫情的綠意與寧靜。
整個院落散發著《駱駝祥子》式的懷舊氣息,無論屋頂翻新的普通紅瓦,原色做舊的木質門窗,還是泛著淡光的青石板和暗灰色外墻采用新工藝刻意制造的復古細拉花墻面,都是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建筑風格。門口的“祥子書屋”,老舍的頭像和老北京的人力車夫雕像讓整個博物館的主題呼之欲出。
庭院東墻有《四世同堂》、《正紅旗下》、《茶館》、《龍須溝》等八幅老舍不同時期代表作的陶版畫。庭院西、南墻的二十六幅陶版畫是選自著名畫家孫之儁先生于上世紀40年代創作的《駱駝祥子畫傳》,每一幅連環畫中的人、事、物都是那個年代的真實寫照,這也是《駱駝祥子》迄今為止最形象的解讀。
老舍常常在作品中描寫真實的行動路線,其中屬《駱駝祥子》中的路線描寫最精彩。祥子書屋西墻外有一幅《祥子行動路線圖》,由舒乙親自繪制,詳細描繪了祥子行動的七條線路。跟隨“祥子”逛北京城,讓人仿佛穿越時空隧道,觸模到正宗的老京味風情。
一樓老舍博物館的序廳、版本廳、創作廳、藝術廳、青島廳,擺放著從全國各地征集和老舍家人捐獻來的與老舍以及《駱駝祥子》有關的珍貴的影像資料、展品實物,全面地展現了老舍在青島的創作和生活,以及《駱駝祥子》這部文學名著的創作、發表、出版、研究等方面的情況。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館整體結構的架構不僅匠心獨具,而且還采用了多媒體、電子書、觸摸屏等現代科技元素。這種亦古亦今、動靜結合的展示,讓游客淋漓盡致地感受到了老舍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人文價值與駱駝祥子博物館“讓歷史建筑有了更多尊嚴”的魅力所在。
難能可貴的是,展廳中有很多展品都屬于極為珍貴的精品、孤品。比如,版本廳集中展示了40多個版本、300多種不同語言、不同時代、不同國家的《駱駝祥子》版本。
有意思的是,這里還展出了鴛鴦螳螂拳的的后代掌門人孫日成先生捐贈的兵器。老舍當年的武友、島上一代宗師毛麗泉掌門曾與他在青島有一段以武會友的交往。他們二人賞析文章、切磋武藝留下了~段佳話。這個細節也顛覆了老舍“文弱書生”的形象,讓一個“文武兼備”的老舍更豐滿。
創作廳原是老舍當年創作《駱駝祥子》、《文博士》、《我這一輩子》的房間。如今,復原了他創作的情境。廳內展出的由舒濟捐贈的《駱駝祥子》手稿(復印本)是首次亮相。老舍用過的眼鏡、毛筆、印章、花盆等物品和老舍悼唁傅抱石先生的真跡、胡絮青在97歲高齡去世前所做的最后一幅畫作,都令展廳大放異彩,平添了無限的厚重底蘊。藝術廳大屏幕播放的是老舍紀錄片,以及不同時期的話劇、電影、電視劇、曲劇的劇照、資料。四個小屏幕分別是話劇、電影、京劇的影視資料,觀眾可以現場收聽觀看。老舍穿過的衣物,被精心地陳列在玻璃櫥柜里,看上去那么親切。
青島廳全面展現了老舍在青島的印跡。這里有文史家魯海先生捐贈的胡絮青的畫作、有舒乙的畫作精品、有當年山大的校刊和《月牙集》、《我這一輩子》等老版本和老舍去世前7個月的原聲光盤。舒濟看到當年她在這個小院里的童年照片,感慨萬千。
老舍喜茶、愛茶。他每天必做的事情之一便是喝上三通茶。博物館的二樓和三樓就專門設置了“老舍茶館”。走累了,可以到此小憩,品味飄散著書香與茶香氤氳的雅致情調。
5個古香古色的茶室,分別用《櫻海集》、《蛤藻集》、《東海集》、《避暑錄話》、《月牙集》等老舍創作的文集命名。茶室依照民國時期的裝修風格布置,老舍書法的摹件懸掛在墻上。老舍文采的另一種展示,從70多年前的懷舊氤氳中緩緩流出。“每一個茶室都不需要擺花,因為窗外都是春色”。老舍茶館館長趙成華如是說。喝壺清茶,享受高雅而寧靜的書卷氣,看窗外毗鄰的老房子和老銀杏樹斑駁的樹影,想象著老舍當年在這幢房子寫作的那種狀態,豐沛纏綿的老青島風情和百傳干折的老城區情調,讓心情和旅游變得柔軟。
沿著蜿蜒的木質樓梯繼續上樓,是小巧精致的三層閣樓。修日如舊,除了必要的加固,這里沒有做任何改動,使得這里成為青島上世紀30年代老房子架構的經典。房屋保留了原有的工字梁結構,老木頭只是經過了重新打磨,當年的老銅釘還在,穿越時空的滄桑感不期而至。午后的溫熙陽光從老屋的窗戶細碎地投射進來,灑下了無邊的情致與浪漫。在3個雅致的日式榻榻米茶間里席地而坐,最適合游走的年輕人在此感受青島老房子的懷日味道。
駱駝祥子博物館是我市繼康有為故居之后辟建為專題博物館的第二座文化名人故居,同時也是由市南區文化局負責管理和運作的首座博物館。這里位于青島市歷史風貌保護區的中心位置,被一段濃墨重彩的經典過往和有深度的修繕烘托著,堪稱青島極有分量的地理人文景觀,這無疑為當下的人文旅游熱融入了鮮活與厚重的元素。與康有為故居、聞一多故居、梁實秋故居、洪深故居等一道串起名人故居游的線路,增添了市南人文旅游的縱深。
光影之間,時光倒流,名人故居留駐的歲月屐痕,于這樣的游走司,不僅呈現了美學意義上的歷史片段,也有了放飛翩然遐想的生命力。如此的市南人文游,發現的是一段塵封的往事;如此的閱讀城市文化地圖,是一段靈魂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