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南京精武館總教練和南京武當顧式太極拳研究會會長
他在歷屆“中國永年國際太極拳聯誼會”多次奪得過多項冠軍并被授予“太極大師”
他是經武術權威機構指定和本門派稚薦的武當顧氏太極拳第九代掌門人
他是中國武當拳研究會特邀研究員
他于2004年7月成立了“青島第一家太極會館”
他培養的弟子在國內外多次奪金奪銀……
來到曉望路17號,為一睹大師風采,走進“登信太極會館”,尋訪武當顧氏太極拳第九代掌門人劉登信大師。
劉登信大師出生在河北省邯鄲市雞澤縣雙塔鎮,自幼酷愛武術,先后學過通背拳、六合拳及刀、槍、棍、鞭等器械。14歲拜河北省曲周縣堪稱太極奇人的武當顧式太極拳第八代傳人張斌為師,學習武當顧式太極拳及推手,經二十余年的苦練,悟其道,受其功,達爐火純青出神八化的境地。
武當顧式太極拳是由清初武當云游道長顧殿一所傳,其拳架氣勢宏大、技擊精湛并具有延年益壽之奇效。為弘揚武當顧氏太極拳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在青島,劉登信大師的“登信太極會館”承載著武當顧氏太極拳的文化藝術瑰寶,在這里可感受和領悟到武當顧式太極拳內在涵義。
走近“登信太極會館”,迎面看到古式琉璃瓦架起的飛角房檐,朱紅的大門鑲有兩排銅釘,門兩邊柱子上是一幅字體雄渾有力的對聯“秉陰陽承武當尊德崇道,懷太極師顧祖培李育桃”。不禁使人感受到進入了道教文化的意境,想不到在此鬧區竟還有如此妙地!
劉登信大師得知我們來訪,熱情地從二樓上快步迎了出來,握手寒暄后,就開始將會館情況一一介紹。他指著柱子上對聯說:“我們秉承道家武學文化,由三百年前云游道長顧殿一所傳,一直為道教內部健身防御之絕技,從不輕易授人。何故呢,因過去修道之士,惟恐山不高,惟恐林不密,他們煉丹成道之地,幾乎都選擇在深山老林,少有人煙,與世隔絕之地。一旦生病,無法求醫問藥,就要靠此拳的功力來祛疾養身;如遭受野獸襲擊,就要靠此內功坊御并反擊。”
為何此拳能有如此好的奇效?
劉登信大師談到此處,更是兩眼神光四射,興致高昂。內家功法是集導引、吐納與武術的完美結合,外導內行。外合乎天地自然之規律;內合機體生理之節律。處處求圓、求松、求活、求靈、求柔、求通。黃帝內經中講,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只有打通經絡才能百病皆無。因道家內功要求一通百通,所以百病皆治、百病皆防。
經過長久不懈的練習可達體厚身渾,內力充盈,柔中寓剛,剛柔并濟,四兩撥千斤,以小力勝大力。這種高深的技擊功能符合于力的作用時間和速度變化的規律,符合于物體慣性的規律,符合于合力的原理,符合于力偶的原理,并采取隨遇平衡,變換虛實來穩定自己的重心,處于不敗之勢。
劉師傅一番引典引據、抑揚頓挫、妙語連珠,既符合科學又符合返璞歸真的拳理拳法介紹,道出了祖師張三豐遺訓:“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愿天下豪杰益壽延年,不徒做技藝之末也。”之真諦!
在愉悅的交談中,我們走上了二樓,大廳共占面積700余平方,四面環窗,通風透氣,優雅高檔。墻上掛滿了弟子們在國內外大型比賽時的獲獎照片及榮譽證書,并設有教學區、練功區、電教室、茶室、更衣室、淋浴間及實戰區。
恰逢有二十多位會員在練功,有的在行功走架,有的在推手過招,有的則靜坐修心,都是三四十歲的中年人。他們說平時工作壓力太大,擠時間到這里來學練道家功夫,是一種非常好的緩解方式,改變亞健康狀態,以便更有利于工作!
劉登信大師在學員的強烈要求下,展示了太極球絕技。只見他雙手卡住一百多斤重滾圓的石頭球拋向頭頂,如是三次,然后在石球不觸及身體的狀態下,由小腹處往左往上環至頭頂,再從右側方緩緩落下,構成一個360度的大圓,連走三圈,穩穩放下。筆者也親試了一下,石頭球在地上絲毫未動。
更使筆者感興趣的是實戰區,周圍墻壁上裝有三十公分厚的海綿防護,地上鋪有厚厚的毛毯,以免練習者受傷。“要想知道梨的滋味,必須親口嘗一嘗”,即使請教更是出于好奇,筆者提出與劉師傅“過過招”,劉師傅微笑著說:“那你就進攻吧”。第一回合,試探性的進攻,沒想到一接觸,如遭電擊,被擲出丈外,摔在墻上;第二回臺,使足勁猛力出手,沒想到一下跌撲在地。真是莫名其妙不可思議!劉大師解釋,第一回合在拳論上叫做“仰之則彌高”,也叫“引進落空合即出”,所以你會騰空而出。第二回合叫做“俯之則彌深”,也叫“應手即撲”,所以你會撲空倒地。
通過劉大師的身演口述,筆者覺得用“太極巨擘” 、“一代宗師”來形容劉登信大師點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