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媒體技術及藝術的發展,數字短片以其獨有的特點悄然盛行。文章探討數字短片的內涵界定,根據傳播學認識媒介的原則探析數字短片的特性。并根據數字短片主體情況提出數字短片對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啟示。
【關鍵詞】數字短片;認識原則;媒介特性;媒介素養教育
【中圖分類號】G420【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10)06—0045—03
引言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數字技術的不斷革新,數字短片逐漸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我國的數字短片作為一種新媒介文化逐漸被關注,大量數字短片被生產出來,通過網絡傳播,影響很大。由于是新興的媒介,關于數字短片的界定一直沒有確定的范疇,所涵蓋的范圍甚廣,對數字短片進行清晰的認識與界定顯得很有必要。通過了解發現,數字短片的主體以年輕人尤其是年輕大學生為主,他們既是數字短片的主要接受者也是數字短片主要的創作者和傳播者,所傳播與傳達的信息質量好壞取決于主體的媒介素養。文章探析數字短片的內涵及根據施拉姆認識媒介的八條原則,深入認識數字短片,并根據其主體特點總結數字短片對當今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啟示。
一“數字短片”內涵界定
數字短片是數字技術發展的產物,在媒介大量擴張的時代成為新媒體重要內容。數字短片在年輕創作者的手中很快形成消解意義、邊界模糊、適應現代社會碎片化生存的特點。數字短片也是影視工作者為了稱謂一批特定的電影電視作品而創造出來的一個概念,它屬于新媒體藝術的范疇。事實上,在所有與影像有關的詞典中都沒有“數字短片”這一詞條,只有《電影詞匯》對短片有這樣的定義“正式文件只提出了長片(1600米以上)和標準規制短于1599米的短片兩種概念。在實踐中,分為短于30分種的短片、短于4分種的超短片(不足100米)和在30分種到1小時之間的中長片(900米到1600米)等類別。”[1]關于數字短片,業內也有學者在文章中做了相關界定:
“數字短片是遵循一定的創作方式和審美特點,運用數字化創作手段所創作的具備單獨流通信息的包括多種動態影像表現形式的影視作品。”
“數字短片是用數字技術制作的短片,它屬于新媒體藝術的范疇,包括了很多動態影像的表現形式,如DV直拍的短片、實物動畫、三維動畫、平面動畫、Flash動畫等藝術形式。”
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當如臺州學院單仁慰學者從數字短片的制作、播放平臺和市場化渠道角度,認為“數字短片是隨著數字技術的進步,多媒體時代的到來,電影電視藝術的發展,借助網絡、手機、移動電視等多種播放媒介盛行起來,在短時間內播放的數字影視內容。”[2]數字短片包括影視短劇、藝術短片、網絡短片、MV、專題片、廣告短片、手機短片等。
筆者根據前人對數字短片的界定,結合專家、學者以及普通民眾對數字短片的認識,認為數字短片應兼具如下內涵:
第一,從創作到傳播均采用數字化手段;第二,經由一定的藝術構思和藝術創作;第三,使人產生審美的愉悅并具有一定主題表現;第四,聲畫兼具的動態影像。
數字短片因為其制作和傳播形式不同,有很多類型,不同學者之所以對數字短片界定各異,源自于各自從不同層面對數字短片進行界定。在此,筆者從題材、制作方式、傳播載體三個層面分別列舉當前數字短片類型。
根據題材表現不同,數字短片類型可分為:影視短劇、藝術短片、MV、專題片、廣告短片、宣傳短片等。
按所選制作手段的不同,數字短片在類型上又可分為:DV短片、實物動畫、三維動畫、平面動畫、flash短片等藝術形式。
從傳播載體角度也可將數字短片類型分為網絡短片、電視短片和移動數字短片(包括手機、mp4、公交移動電視)等。
二 數字短片特性分析
1 媒介認識原則角度分析數字短片
為了更深入了解作為新型媒介的數字短片的媒介特性,根據威爾伯#8226;L#8226;施拉姆認識媒介的八條媒介認識原則[3],下表列出數字短片和傳統媒體代表廣播、報紙的比較。
(1)從刺激感官角度
媒介符號的通道通常包括聽覺、視覺或是其他,數字短片和電影、電視一樣是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刺激感官,而傳統媒體廣播、報紙刺激感官的通道均只有一種,分別為聽覺、視覺。
(2)從各種媒體接受反饋的渠道和速度不同角度
數字短片接受反饋的渠道和速度明顯要多與廣播和報紙的反饋渠道和速度。無論是網絡上的數字短片或者是手機數字短片,都能獲得在線的評論或者及時的反饋。
(3)不同媒介對傳播活動可控性不同角度
在大眾傳播中,總體而言網絡環境下的數字短片也和報刊一樣可控性要強于廣播和電視。對于數字短片和報紙,可以靈活控制續,而廣播和電視可控性差,只能被動接受。
(4)不同媒介使用不同的訊息代碼
從訊息代碼角度區分不同的媒介,數字短片的訊息代碼主要以聲音圖像等形式出現,比以文字或者語言形式出現的傳播媒介直觀、形象。從訊息代碼看,數字短片和電影電視類似。
(5)不同媒介的信息增值能力不同
媒介的信息增值能力,即有不同的信息覆蓋和信息分享能力。數字短片和廣播、報紙相比,不但能夠被許多人分享,而且視聽媒介還可以為文盲提供一定的便利。
(6)不同媒介保存信息的能力不同角度
廣播傳播轉瞬即逝,而印刷媒介在保存信息方面占有優勢,數字短片如果處理得當也具有較強的保存信息的能力,如可以以數字光盤的形式保存或者存儲于電腦硬盤,但和報紙相比,數字短片保存信息能力具有一定的風險性。
(7)不同媒介克服棄取的力量不同
不同媒介克服棄取力量不同,即不同媒介的傳授雙方管理緊密度不同。例如,我們可以打斷閱讀報紙的活動,一定情況下可以打斷正在觀看的數字短片,打斷正在收聽的廣播的活動卻要費勁的多。
(8)滿足專門需要的能力不同
大眾傳播媒介在滿足社會的一般需要方面迅速而且有效,但在滿足特殊、專門的需要方面較差,尤其是視聽媒介。
2 冷、熱媒體角度分析數字短片
根據麥克盧漢對媒介的分類,媒介有冷、熱之分,通過這樣的區分,他強調了運用媒介的重要性。熱媒介是能夠“高清晰度”地延伸人體某個器官的媒介,清晰度是指媒介所提供的信息充分、完善的程度。根據他的分類,數字短片可看作是熱媒介,他們沒有留下很多空白讓受眾去補充和完成,接收者不需要動用更多的感官和思維活動就能理解,因此,熱媒介需要受者參與其中的參與其中的程度低。冷媒介,傳遞的信息少而且模糊,在理解之際需要更多的感官和思維活動的配合,如補充、聯想等,受眾參與其中的程度高。電視電話漫畫談話等屬于冷媒介,數字短片不屬于其中。
三 數字短片主體情況分析
數字短片是新媒體技術發展的產物,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獨有的媒介特性。由于拍攝數字短片需要一定的文化藝術修養,以及需要掌握一定的數字技術,目前數字短片制作者主要以青年群體為主。對國內最大的數字短片網站,三杯水DV文化網進行深入分析之后發現,DV創作以青年為主,其中創作者主要為大學生,即便是民間DV其內容也是大多以大學生活為主線[4],或者創作者是已經畢業的大學生。
另外,從北京電影學院國際學生短片大賽的舉辦到各大高校電影協會的成立,投入到數字短片創作中的青年學生逐年遞增。從南京藝術學院傳媒學院網站了解到,“高校數字短片大賽暨數字短片創作學術研討會”2007年舉辦以來,至今已舉辦三屆,參賽作品數幾乎呈倍數增長。
雖然這只是一個省級的比賽,吸引的是省內一些高校大學生,以及部分省外高校學生參加,但還是能夠看出越來越多的青年學生投入到數字短片的創作中來。數字短片的主體為青年,尤其是大學生,他們既是數字短片內容的主要接受者,也是數字短片的主要創作者和傳播者,所傳播和傳遞內容的優劣、積極與否取決于主體的媒介素養,因此,數字短片的特性對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有著深刻的意義。
四 數字短片對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啟示
1 我國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現狀
所謂媒介素養教育是指教育學生了解熟悉大眾傳播資源的內容,理解大眾傳媒的本質,掌握運用傳媒的基本技能,學會管理自己的傳媒事務和傳媒生活,建立與傳媒合理互動的關系。我國對媒介素養和媒介素養教育的關注始于1997年中國社科院副研究員卜衛發表的論文《論媒介教育的意義、內容和方法》。[4]2004年9月,上海交通大學首開《媒介素養》專業課。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師范大學、復旦大學、安徽師范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安徽大學等高校已經開設“媒介素養”課程。
復旦大學媒介素質研究中心主任陸曄教授指出:“相對于歐美和港臺地區由民間組織、教育研究機構、公共媒介、政府組織等共同推動的社會運動,目前中國內地所開展的有關媒介教育的嘗試,其社會影響力和效果都還十分有限。”[5]因此,對現階段我國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深入關注任重而道遠。
2 數字短片對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啟示
數字短片是新媒體技術發展的產物,其所特有的媒介特性,以及多元化的傳播渠道,自由的拍攝手法等都對青年尤其是大學生進行媒介素養教育啟示頗多。
(1)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強化媒介教育的體驗性
媒介素養是人的實際素質和能力,單純依靠理論說教和道德教化很難提高,一定要結合實際展開教學,強化學生對媒介運用的切身體驗。在教學過程中,說教式的教學方法遠遠不及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教學活動有效。[6]制作數字短片的過程是大學生媒介素養培養的良好途徑,因為制作數字短片涉及到視頻、音頻等媒體技術的操作和使用,以及內容正確和積極與否的判斷。大學生制作數字短片也可幫助其大致了解新聞媒體的工作性質,幫助其確立理性的批判性思維。通過數字短片的制作實現媒介素養教育中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強化媒介教育的體驗性。
(2)鼓勵數字短片創作,強調媒介教育的多元性
大學生思維活躍,富于創造性和想象力,對媒介發展中的新鮮事物具有強烈的興趣。一部數字短片的制作,不僅涉及到技術的運用,聲音的感知,也包括劇本的創作,大學生有著良好的創造力,若能各司其職,發揮各自的優勢與長處不僅可以創作出符合審美的優秀作品,也有助于開發各自的優勢智能。同時,隨著網絡技術及媒體技術的發展,不可避免得成為人們交流的重要平臺,尤其對于青年而言,這是展示自我必不可少的工具。大學生是自我表現欲望較強的人群,數字短片的出現,再加上數字短片的非專業性和制作成本的低廉,使得它被眾多有思想的大學生所青睞,通過這種方式,他們可以用自己獨特的眼光去詮釋這個世界,表現自我感知的魅力,從而幫助大學生找到自我。
(3)采用多種教學形式,發揮媒介教育的探究性
目前多數學校媒介教育的師資來源于新聞類或教育技術專業,師資的緊缺必然會影響課程開始情況。在媒介素養教育中,可以定期聘請媒介從業人員開展講座、學術報告等活動。通過選修課、競賽、學生社團、社會實踐、媒體參觀、媒體見習等多種教學形式,營造積極的氛圍,引起大學生的重視和興趣。當然,在媒介教育中數字短片也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大學生對于網絡上流行的數字短片了解頗多,若能借由數字短片自身的力量,不僅能夠引起興趣,更因為這些數字短片主要由青年制作,容易引起共鳴。若內容不健康或者思想傾向不正確會引起大學生的反感,從而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當然,大學里進行媒介素養教育更重要的是教學的設計以及物質保障、制度建設、人力資源等方面的投入。對大學生進行媒介素養教育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數字短片對其的啟示只是冰山一角,無論是對數字短片的深入研究還是對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探討都值得相關人員長期關注。
參考文獻
[1] (法)瑪麗-特雷莎#8226;茹爾諾,曹軼譯.電影詞匯[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5:125-126.
[2] 單仁慰.多媒體時代下的數字短片——從制作、播放平臺和市場化看數字短片[J].電影評介,2008,14:75-76.
[3] 董璐編著.傳播學核心理論與概念[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115-118.
[4] 任儆.在大學推廣媒介素養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J].電化教育研究,2005,(4):26-29.
[5] 陸曄.中國媒介素養的十年[DB/OL].
[6] 王銦,李偉,莊榕霞.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之教學策略設計[J].現代教育技術,2006,(2):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