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人文關懷護理對腦動脈支架植入術患者焦慮情緒的影響。
方法 將68例擬行腦動脈支架植入術檢查的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35例)和對照組(33例),對照組按腦動脈支架植入術護理常規進行護理,干預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人文關懷護理干預,分別于干預前后對兩組患者采用 Zung 焦慮自評量表(SAS)測量病人焦慮程度。結果干預前兩組患者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干預組患者的SAS評分顯著降低(P<0.01),對照組患者的SAS評分顯著增高(P<0.01),干預組對焦慮的控制明顯好于對照組。結論 腦動脈支架植入術患者術前給予人文關懷護理干預能減輕焦慮情緒,提高應對手術耐受能力。
【關鍵詞】 人文關懷;護理干預;腦動脈支架植入術
文章編號:1003-1383(2010)06-0704-02 中圖分類號:R 743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6.026
人文關懷的內涵是以“人的生命價值”為本的人文關懷理念體現在專業性關懷行為中[1]。在臨床護理中所涉及的人道包括:尊重病人的生命與健康、權利和需求、人格和尊嚴,公正對待病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嚴重威脅人類生存及生活質量,其中缺血性腦血管病占75%~85%[2],血管內支架植入術治療腦供血動脈狹窄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新方法,對于缺血性腦血管病的防治有重要意義,但它是一種有創的治療手段,存在一定風險,對病人是一種重大應激源,容易引起焦慮情緒,直接影響手術效果。而有效的人文關懷能減輕患者的焦慮情緒[3],為此,我科對腦動脈支架植入術患者根據其生理、心理、社會需求提供個性化人文關懷護理,以探討人文關懷護理對腦動脈支架植入術病人焦慮情緒的影響。
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在我科住院擇期行腦動脈內支架植入術患者68例,均排除有意識障礙、智能障礙、語言交流障礙及精神癥狀者。隨機分為兩組。干預組35例,其中男28例,女7例;年齡 32~75歲,平均年齡 41歲;顱內段血管支架植入13例,顱外段血管支架植入22 例(其中頸內動脈系統10例,椎基底動脈系統12例);對照組33例,其中男28例,女5例;年齡 28~76歲,平均年齡40歲;顱內段血管支架植入12例,顱外段血管支架植入21例(其中頸內動脈系統9例,椎基底動脈系統12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史、患病時間及穿刺部位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對照組按腦動脈支架植入術前護理常規進行護理,主要包括心理護理、手術體位的訓練、完善術前相關檢查和輔助檢查;干預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人文關懷護理干預,由在神經內科工作5年以上,大專學歷,有責任心,善于溝通的護師以上職稱擔任。具體干預措施:①關心同情患者,主動與患者溝通,鼓勵患者傾訴,耐心聽取,認真解答,細心觀察病人的言談舉止、表情和情緒變化,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根據病人不同性格特征給予不同的方式幫助調整其不良情緒。②發揮家庭、社會的支持作用,幫助解決困難,給患者溫暖和信心。③采取溫和的態度及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及家屬講解腦動脈狹窄的特點,目前國內外治療的現狀,血管內支架治療的必要性,手術方法和注意事項,可能出現的并發癥,術前術后血壓的調整、控制方法,術后穿刺側肢體制動時間、加壓繃帶拆除時間等。④指導患者練習臥床排尿、有效咳嗽和使用放松技術,如緩慢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等。⑤將我們治療過病例的有關資料包括腦動脈狹窄部位、手術過程、術后腦動脈狹窄改善的圖片、術后患者恢復情況等做成圖文聲并茂的多媒體形式,讓患者盡可能全面地了解病情特點、治療措施及轉歸等,同時術前安排患者與已成功手術的患者交流一次,利用成功例子現身說法,讓患者了解手術過程中的感受及術后效果體會,增強信心、安全感。
3.評價方法及標準 分別于手術通知日及手術日晨對兩組病人采用 Zung 焦慮自評量表(SAS)測量病人焦慮程度,SAS由20個條目組成,每個條目根據被測試者的實際感覺,按 1、2、3、4級評分,累計各條目得出粗分,乘以1.25為標準分,分界值為標準分50分, 50分以上就可以診斷為焦慮,分數越高,焦慮越嚴重。
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6.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均數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干預前兩組患者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干預組患者的SAS評分顯著降低(P<0.01),對照組患者的SAS評分顯著增高(P<0.01),干預組對焦慮的控制明顯好于對照組。見表1。
討論
腦內動脈支架植入術是用于治療腦動脈狹窄的一種新技術,患者對此項治療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項了解甚少,加上它是一種有創性治療,因此對患者來說是一種重大應激事件。焦慮是心理應激最常見的反應,適度的焦慮可增強患者對環境的適應性,但是過度的焦慮可使患者煩躁不安、失眠、食欲不振等心理應激,并伴有肌肉過度緊張、血壓升高、脈搏和呼吸增快等軀體應激,使患者對手術的耐受力下降,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同時過度焦慮使患者機體代謝紊亂,內分泌失調,免疫功能減退,易導致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影響患者身心康復。腦動脈支架植入術多數患者術前都處于較高的焦慮水平[4],引起焦慮的主要原因是:腦內動脈支架植入術國內外近幾年才開始開展,大多數人并不了解,再加上價格相對較貴,一些地方剛開始開展,操作經驗不足,發生并發癥的比例相對較高, 同時了解信息渠道相對較少,因此患者信息相對不對稱,產生特殊的心理壓力。這種焦慮情緒可以使其在手術中不能很好的配合,影響手術效果。因此,應該重視對患者焦慮情緒的護理干預。
人文關懷護理就是護士通過認識患者的獨特性,運用各種護理行為幫助他們應對各種壓力源,提高應對能力。護理人員運用人文關懷護理,能夠洞察患者內心的情感,以一種人性化的方式,為患者提供個體化護理服務。人文關懷護理是從“以病為中心”向“以人為中心”的醫學模式轉變的內在要求。護理人員通過關懷護理可以建立一種彼此相互信任與關愛的護患關系,減輕患者痛苦,恢復健康及促進健康。本研究顯示,實施人文關懷護理后干預組患者SAS分值顯著降低(P<0.01),對焦慮的控制明顯好于對照組(P<0.01)。說明人文關懷護理對減輕腦動脈支架植入術患者的焦慮情緒起到積極的作用,考慮與我們在人文關懷護理過程中能及時發現患者的心理變化,分析和總結其原因,并有的放矢地運用生理舒適護理、心理護理和充分發揮家庭和社會系統的作用等人性化護理措施,分散和轉移患者的注意力,解決患者來自社會、家庭經濟等諸多問題的困擾,進而全面減輕患者的焦慮情緒,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
將人文關懷融入到護理工作中,讓患者感受到護士的能力和愛心,對護士產生信任感,在心理上獲得了安全感和滿足感,這對減輕患者的焦慮情緒,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者康復有著重要意義。目前人文關懷護理干預還只是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的支持性干預,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病人的精神痛苦,促進康復,但尚未建立系統的人文關懷護理模式,其可操作性和干預效果評價仍有待于進一步深入和具體化。
參考文獻
[1]張秀偉,姜安麗.護理人文關懷概念的研究現狀與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6):540-543.
[2]陳康寧,遲路湘,史樹貴,等.支架置入術治療頸動脈狹窄的進展[J].重慶醫學,2004,33 (3):473-474.
[3]劉凌云,吳少珠,周小香,等.人文關懷護理對MRI 檢查患者焦慮的影響及效果[J].臨床醫學工程,2009,16(6):78-79.
[4]朱青峰,劉建秦.腦動脈狹窄支架置入前后心理健康狀況分析及干預措施[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9,12(11):76-78.
(收稿日期:2010-10-13 修回日期:2010-11-15)
(編輯:梁明佩)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