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運用問卷調查的方法,以寶雞市部分在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對寶雞市高校大學生的旅游需求進行了調查和分析。總結出大學生旅游市場的需求特點,并據此提出了開發寶雞旅游業的對策和建設。
關鍵詞:大學生旅游需求;開發;對策
中圖分類號:F5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7740(2010)03---0055-04
前言
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其蘊涵的巨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日益突顯。這使得旅游市場的競爭空前激烈,從某種意義上說,對旅游市場份額的競爭是事關競爭成敗的關鍵,而大學生旅市場是諸多細分市場中最有潛力的。但由于大學生消費能力低其作為旅游業細分市場的一部分,正在有意無意的受到冷落。但是隨著近年來高校的不斷擴招,高等教育也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而且素質教育也由基礎教育延伸到了高等教育領域。此時。高校大學生才成為十分誘人的待進一步開發的旅游市場。在這種形式下對位于我國西部中等城市一寶雞的大學生旅游市場進行探討是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的。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為了更好地了解寶雞大學生的旅游行為特征,在參考國內外的相關文獻,以及實際經驗的基礎上進行了一次抽樣調查。調查對象為寶雞的幾所高校的在校大學生。共發放調查問卷’586份。收回582份,回收率為99.3%,其中有效問卷為546份,占回收問卷的93.8%,問卷中對大學生的個人情況,對旅游所持態度,對旅游目的地的以及旅游方式和旅游線路的選擇,旅游資金的來源以及承受額度等二十幾個項目進行了調查,并對調查結果進行了較為系統的分析。
二、寶雞大學生旅游市場需求分析
(一)大學生具有強烈的旅游需求
雖然受時間、經濟、學習等因素的制約,但通過問卷對寶雞幾所高校的調查分析,仍有82.5%的大學生希望外出旅游。從抽樣調查中得知:有70.4%的大學生表示很喜歡旅游。而不喜歡的比例僅為19%(圖1)。

近期出游的比例僅為39.4%而不出游的比例為60.6%。大學期間希望出游的比例高達86.2%,僅有13.8%的大學生不考慮出游,不出游的原因是因為學習,經濟,時間三大因素,其中學習是主要因素,其次是經濟與時間(圖2)。但是大學生出游時間大多選在周末雙休日、五一、十一長假或寒暑假等等法定假期,與學習時間不沖突,此時對于出游的大學生來說,經濟因素又成了影響大學生旅游的主要因素。從出游時間上分析有82.5%的大學生選擇出游的季節是在春秋兩季,這是因為春秋兩季氣候宜人,適合出游,但更為重要的是,春秋兩季都正處在學期的前半學期,學習任務不重,離備考還有一段時間,這也成了大學生出游的一大原因。

(二)對旅游目的地的選擇特點
1.從景區性質上看。大學生偏愛以自然風光,歷史遺跡和民俗類傳統旅游區為主所占比例為70.2%。而現代旅游健身類、都市風貌和鄉土文化類等現代新興的旅游資源僅占29.8%。在傳統的旅游資源中,又以自然風光為首位占到36.5%的比例(圖3)

2.從景區的地域分布范圍上看。寶雞大學生希望去的景區偏重于寶雞地區以外景區,其比例達到68.5%。但是實際調查過程中發現,去外地區旅游過的大學生比例只占到18.5%。而在寶雞地區內旅游過的比例占到68.8%,并且地區內的景區主要集中在寶雞地區的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法門寺、周公廟、釣魚臺、天臺山以及關山牧場,吳山、炎帝陵等。這種現象表明旅游期望與現實旅游行為存在較大差異。
3.在景區的選擇上。注重路途較近,知名度較高,花費較小的風景區。從調查結果看,在具體旅游方式選擇上,中短距離旅游是大學生的首選,有52.5%的大學生愿意進行中短距離的旅游。有21.1%的大學生愿意進行長途旅游,寶雞大學生選擇的市外旅游大多集中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知名的景點,如華山、兵馬俑等,基本上都集中在陜西省內,且級別比較高的景點。這與經濟又有直接的關系,如果路途太遠,路費在旅游資金中占到50%時,有67%的大學生即會放棄去此景點的旅游,認為不值得。由此可以看出,大學生旅游也非常注重其實效性,即最小旅游時間比。有52.4%的大學生認為旅游時間的與旅游資金消費成正相關關系。即外出旅游時間越長,消費越高。所以大學生外出時間大致在24-48小時以內。
(三)對寶雞旅游景區的認知方式
在調查中的31個景區中,其中有5個是寶雞旅游業的龍頭產品,如法門寺、太白山、關山牧場、釣魚臺、周公廟。這些景點本省學生都比較熟悉,但是外省來此的學生都不甚了解。從了解渠道來看,寶雞大學生對旅游景區的了解主要是通過同學朋友介紹、電視、報紙、書籍這四種方式。其中從同學朋友處獲得信息的占50%,可以說旅游區的口碑是大學生獲得旅游信息的主要渠道。
(四)旅游消費水平與資金來源
在旅游花費方面,有80.2%的大學生可以承受200元以下的費用。對大學生來說,現在仍屬于純消費者群體,況且來自農村學生的比例較高,人均消費水平低。問卷調查顯示,寶雞大學生平均月消費為600元左右,一旦旅游資金超過月生活消費的1/3時,就會對其正常生活產生影響。故有80.2%的大學生只能接受200元以下的旅游費用。其費用來源有31%的調查對象表示希望用自己的打工所得來旅游,有22%的調查對象表示以自己省吃儉用來積累旅游資金,有36%的調查對象則使用父母的贊助,有11%則采取其他方式獲得旅游資金(圖4)。

(五)寶雞大學生區內旅游概況
根據調查問卷顯示,對于是否考慮在寶雞境內旅游的回答中,有70,2%的學生是肯定的,有29.8%的學生是否定的。否定的主要有三種原因:(1)我就是寶雞人,那些以前都去過。再去沒新意;(2)和自己的生長環境相似,沒什么好玩的;(3)在自己居住地旅游沒有意思等。
三、大學生旅游市場的對策和建議
大學生是一個較為特殊的旅游市場,大學生的知識層次,心理需求和認知程度比同齡人教高,因此對旅游的渴望和參與也較多。他們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旅游需求,對大學生旅游市場開發,創造出具有先導作用的旅游產品和項目可以帶動地區旅游的發展。但是作為大學生的旅游群體有其自身的特點。這些特點使得在開發大學生旅游市場時必須有自身的特點。
(一)多渠道拓展市場
以多種優惠方式拓展市場,無論是從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實際消費能力,還是影響出游的原因來看,經濟因素都在學生出游決策上占據著重要位置,各旅游企業應根據大學生自身特點,結合本企業實際,適當降低大學生旅游的準入門檻。
1.為大學生提供優惠的食宿條件。大學生旅游市場的啟動首先應從提供便宜的食宿開始。各景區應利用現有的條件改建一些經濟檔住房。但重要的一點是景區建設不能丟掉大學生青年旅館“安全、經濟、衛生”的原創準則以及教育認知的基本思想。
2.利用校園網絡媒體向外交換宣傳旅游信息。旅游企業可以在各高校網絡建立友情鏈接或建立網站,組成一個高校旅游網絡;利用大學生偏好網絡、追求新奇的特點,在不同時段結合各地推出的旅游項目在網站上推出以時尚旅游、戶外運動等為主題的網絡動態營銷活動,這樣學生可以經常便利的交換旅游信息,以吸引廣大學生的積極參與。
3.各景點統一推行大學生旅游優惠政策。旅游企業可以推出經濟型旅游套餐,在特定的時候制定特殊的優惠價格,以吸引學生市場。在旅游淡季,旅游企業可以通過降價優惠、與學生社團聯合倡導推出戶外運動等措施吸引學生出游,比如,可以對眾多知名景點實行一票制。這種票針對大學生發售,價格要遠低于其總價格,期限為一年,或者更長時間,在有效期限之內可以游遍規定的所有景點,而且不計旅游次數,可以任意游覽。每周雙休日或節假日要去某一景點的大學生提前向組織者提供出游信息,組織者根據出游人數進行包車,把出游費用降到最低,并且提高了出游便捷度。此舉一定能夠吸引眾多大學生積極參與。
(二)形成多元化的旅游產品結構
根據大學生不同范圍內的經濟檔旅游需求,可以利用寒暑假和“十一”以及各種節假日推出各種中長途旅游線路;借助雙休日的時間開展短途旅游,進而形成合理的長短途旅游結構;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為突出特色的主題結構;以及觀光、娛樂、專項旅游構成的旅游等級結構等,比如可以在雙休日推出一些地區內的旅游線路,在寒暑假推出省市以外的長線旅游,以適應大學生旅游的多樣化需求。
(三)開辟各類大學生旅游專線
1.開辟大學生文化旅游專線。大學生群體有較高的文化水準,使他們所追求的旅游目標與大眾旅游有較大差異,旅游企業可以利用這一點開發出旅游成本較低的大學生文化旅游專線。而且這些古色古香并具有濃郁歷史氛圍的旅游線路,一定會被廣大歷史愛好者所接受。
2.開辟服務于大學教育的旅游專線。針對大學生特殊的行為特征及其愛好,可以推出服務于課堂的認知旅游專線。比如高校的地理專業、旅游專業、歷史專業的學生要外出實地考察,美術專業的學生要外出寫生,化工專業和環境專業的學生要外出參觀,中文專業的學生要外出采風等等。
3.培育未來旅游市場。今日的大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就會介入明天旅游市場的主流,所以旅游企業提供的旅游產品要保質保量,不能因為大學生的消費能力不高,而對此不重視,甚至偷工減料,對大學生游客切忌怠慢。如果大學生旅游市場開發的好,那么大學生在今后踏上工作崗位后,還有較大故地重游的可能性,形成良好的“口碑”,這實際上也是在培育一個潛在的未來市場。
小結
通過對西部大學生旅游市場的調查分析,結合大學生的自身特點,得出旅游企業開發大學生旅游市場關鍵是:一是降低大學生旅游準入門檻,即降低大學生旅游成本;二是開發適合大學生的旅游產品;三是改善旅游服務,做到這三點,才能進一步開發大學生旅游市場。
參考文獻:
[1]王衍用,區域旅游開發戰略研究的理論與實踐[J],經濟地理,1999,f21.
[2]張廣瑞,旅游規劃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260-262.
[3]石長波,旅游學概論[M],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1993:145-146.
[4]付志軍,韓景衛,劉哲民,衛旭東,寶雞旅游資源評價及其開發[M],西安:西安地圖出版社,2003:194-195.
[5]霍力,杜文廣,大學生旅游消費心理分析[J],商業研究,1997,(3).
[6]宋枕濤,大學生旅游:被遺忘的商[N],中國教育報,2002-4-30(4).
[7]保繼剛,楚義芳,旅游地理學I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32-33.
[8]萬紅蓮,中國西部大學生旅游消費現狀調查和對策[J],特區經濟,2008,(12):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