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民教師是傳播知識,解釋疑惑,傳播人類精神文明的使者。盧梭曾經說過:“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更應該具備廣博精深的知識。因為語文課教學的內容包羅萬象,涉及到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因此,要做一個學生喜愛的語文老師,必須要不斷的學習,學習,再學習。作為一名教學多年的語文教師,愿將在教學中的一些體會,和廣大教師同行們共勉。
關鍵詞:喜愛;閱瀆;廣抄博記;愛好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7740(2010)03--0199--02
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的韓愈先生有句名言: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民教師是傳播知識,解釋疑難問題,傳播人類精神文明的使者。教師講課是一門藝術,而語文課則是眾多學科中教學難度較大的。因為語文知識包羅萬象,涉及到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作為一個語文教師倘若不具備廣博寬厚的學識,就難以贏得學生的喜受,故有專家稱,語文教師應該是一位雜家。
語文教師知識的多寡,水平的高低,口才的優劣,對教學影響很大,它深深地滲透到教學的每個環節中,直接影響到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高低,文化素質的優劣。作文水平的好壞,因此,若要做一個學生喜愛的語文教師就要不斷學習,用知識豐富自已,與時俱進。下面淺談我在這方面的具體做法。
一、經常看電視,聽新聞。閱讀報刊雜志
眾所周知,學生不喜歡照本宣科的老師,刻板的教學方式和死氣沉沉的課堂氣氛。為了迎合學生的口昧,跟上時代的步伐,我每天都堅持收聽中央廣播電臺和地方臺的“新聞和報紙摘耍節目”,觀看電視臺的新聞聯播,還訂閱各種報刊,不斷充實自已,把握了時代的信息及充實了教學內容,教學效果頗佳。例上晉代陶淵明的經典之作《桃花源記》我告訴學生:這是一篇向住和平生活,厭惡戰爭的千古佳作,長期以來它一直是中學古文的保留課文,我們大陸的學生不但學它,據報上說,連港澳、臺灣、日本以及海外幾乎所有的中文學校都選它人課文,可見《桃花源記》千百年來一直是全世界愛好和平人民心目中伊甸園。這篇文章你們的爺爺,爸爸學習過,現在你們學習它,將來你們的子子孫孫都要學習它。因此,你們要好好學習它,做一個熱愛和平,保衛和平的人。或許是這段開場白吸引了學生,這篇文章他們學得特別有興趣,特別用心,效果特別好。又如講授蒲松齡的小說時,我對學生說:《聊齋志異》是一本文言文短篇小說,毛澤東同志非常喜愛看它,一有空就讀,并贊賞它,說讀這本書尤如嚼橄欖。越嚼越有味。這本書有許多好的故事還被搬上銀幕,其中最著名的有《畫皮》、《勞山道士》、《俠女》。我還對學生說,蒲松齡滿腹經綸卻考不上狀元,便下決心寫一本好書,于是他在村口設下茶莊,請過往的客人講一個故事給他聽,然后,他便把故事收集成書。幸好蒲松齡考不上狀元,否則,世上就多了一個姓蒲的狀元,少了一本好書。由此可見,寫出一本好書,就會揚名千古。據報載,20世紀90年代,有一對愛好文學的夫婦,效仿蒲松齡設個茶莊,請客講故事,結果也出書了。你們有興趣的話,將來也可以學習蒲松齡,寫出一本好書,揚名天下。頓時學生興趣大增,在幼小的心靈中播下了熱愛文學的種
二、廣抄博記與課文有關的資料
學生特別喜歡老師上課時能用清晰,幽默,富于哲理的語言,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和發人深思的提問,使課堂自始至終處在活躍的氣氛中。讓學生處在這種積極的思維狀態中接受教師講授的知識和分析問題的方法,這就需要教師廣抄博記與課文有關的信息和材料。我收集有剪貼的,摘抄的,按高初中不同的年級歸類集冊,備課時將與之有關的內容收集進去,上課時運用到教學中去。例如上毛澤東同志的《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我對學生說:在1949年4月15日,國共雙方談判,我方提出8條21款的和平協議,但南京國民黨政府拒絕簽字,談判破裂。因此4月21日毛澤東主席發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銳不可當,而國民黨的廣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打內戰,聽說南京政府拒絕和平,都很泄氣。在此情形下,不到24小時我人民。解放軍大軍已突破敵陣,取得了節節勝利。如此一來,學生對課文有了深入理解,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再如,上《奇妙的克隆》,我談到我們了廣西農科院克隆牛的技術是世界一流的,而植物克隆技術也不錯。也許沒有多少人知道,我區的香蕉90%是克隆而來的。至今,己有克隆香蕉、克隆羅漢果、克隆木瓜、克隆馬蹄等等。上《羅布泊》,我講到了1980年6月我國著名科學家彭加木進人神秘的羅布泊搞科學研究去尋找水源時失蹤后,引起黨中央關注,解放軍出動了飛機和搜索隊,解放軍的搜索隊一百多人排成長隊,彼此保持20多米的距離,并排前進,仍無所獲的事導入課文,把學生吸引到課文中。在教學中我都能隨手擷來許多有關內容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三、多聽優秀教師的課
古人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孔夫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好學的人總是善于吸取他人之長,補已之短的。聽優秀教師的公開課,我能從中得到啟發和一些開拓性的思路,受益匪淺,因此,凡是學校,教育局組織的聽課任務,我一節也不落下。如聽了魏書生的,《孟子二章》后,我在介紹作者,時代背景和分析課文時,一改過去包辦代替的陋習,引導學生一一作介紹或分析,講授古文,老師不要從頭串到尾,要引導學生用學過的知識去攻克新的難點,必要時自已才作補充。看了于漪老師的講課錄像,我認識到老師講課不可越趄代皰,應善于設疑,誘導啟發學生對課文的分析和理解。我曾經聽過一位優秀老9幣上詩歌的藝術創作手法課,眾所周知《詩經》里“賦”與“興”手法是課文的難點。這位老師解釋“賦”的含義時,引用同學喜歡和熟悉的流行歌曲《小芳》的歌詞:“村里有個姑娘叫小芳,長得美麗又善良,一雙美麗的大眼睛,辮子粗又長……。”指明這種描寫的手法實就是古代的“賦”。講到“興”時,引用《纖夫的愛》的歌詞:“天不刮風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陽,妹不開口妹不說話妹心怎么想”,從而講清了“興,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辭”的含義。這種以俗解雅,深入淺出的講解,在教學中顯得輕松風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也令我受益匪淺。盧梭說:“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我想,語文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真的能化“壓力”為“魅力”,讓“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就會大增。這樣,將優秀教師的教學方法應用到教學上,既開發了學生的智力,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效果也得到驟升,何樂而不為。
四、愛好文學
教育家葉圣陶說“凡人要作文,學生要作文,因為作文是生活的需要,工作的需要。”古人云:得文章者得天下。可見文章對于我們多么重要。語文教師欲要學生寫出滿意的作文,首先自己應熱愛文學,善干欣賞作品,鑒別文章,會寫文章。這就要求教師勤看書報雜志和暢銷書藉,如《飄》、《誰動了我的奶酪》、《哈利波特》等,每天寫日記,培養自己的觀察能力。多練筆,提高自已的寫作水平。最好在布置學生寫作文前自已先寫一篇作文,有利于提高教學水平。如此言傳身教,以身作則,遠比你教學生怎樣如何立意,怎樣審題,怎樣布局,怎么結構,怎樣使用。語言表達等等一套理論強多了。有位名人說:“教師身上最能吸引學生的是學識才能”。的確如此,博學的老師能引起學生的羨慕和喜愛,學生自然渴望擁老師有這樣的才學,以至激發自己對文學的熱愛和對知識的追求,努力去拓展自己的潛能。孟子有句經典之言:“愛人者,人恒愛之,教人者,人恒敬之。”對于才華橫溢的老師,學生不僅敬重他,更會摸仿他,以他為榜樣。
在教學實踐中,我深深的體會到,語文教師要干好本職工作,做個受學生喜愛的語文老師。必須“不斷學習,學習,再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