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7·5事件是繼3·14事件之后的又一次嚴重暴力事件,是對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的又一次沖擊和挑戰,給國家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財產損失,給人們的心理烙上了恐怖陰影。7·15事件再一次的向我們敲響了新時期加強公民愛訇主義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警鐘。我們應以此為契機,加強公民的愛國主義精神教育,弘揚和培育公民的愛國主義情感。
關鍵詞:7·5事件;愛國主義教育;內涵和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7740(2010)03---0215-03
2009年7月5日20時左右,新疆烏魯木齊市發生了慘絕人寰的、震驚世界的7·5打砸搶燒嚴重暴力犯罪事件。7·5事件是以熱比婭為首的境內外三股勢力精心策劃和組織的嚴重暴力事件,其實質和最終目的就是把新疆從祖國的版圖中分離出去,以達到削弱、分裂祖國的圖謀。它是對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的又一次挑釁和侵犯,使國家和人民遭受了巨大的生命財產損失,給人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再一次拉響了公民愛國主義情感薄弱的警鈴,敲響了新時期加強公民愛國主義教育的警鐘。我們應以此為契機,加強公民愛國主義精神教育,弘揚和培育公民濃郁的愛國主義情懷。
一、愛國主義內涵及其內容解讀
愛國主義是千百年中形成并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的祖國的一種崇高深厚的感情,是人們忠誠、熱愛、報效祖國的一種集情感、思想、意志于一體的社會意識形態,是一種把維護祖國利益和獨立統一,促進祖國進步和繁榮富強作為自己最高職責的思想觀點和行為準則。它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凝聚民族、國家、人民緊密團結的堅強紐帶,也是推動社會歷史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在內容上,愛國主義不僅承接了歷史上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又吸納了鮮活的時代精神。具體而言,新時期愛國主義內容表現為:熱愛中華人民共和國,熱愛祖國的疆土、資源、文化、語言和民族優良的文化傳統;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努力促進和維護國家統一;熱愛社會主義,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獻身于建設和保衛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具有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具有民族意識、國家意識、憂患意識和國家安全新觀念。
二、7·5事件:再一次敲響了新時期加強公民愛國主義精神教育必要性和緊迫性的警鐘
(一)7·5事件回放
2009年6月25日晚23時許,一名在廣東韶關旭日玩具廠實習的女工黃某誤入新疆籍員工宿舍后被幾名新疆籍員工挑逗戲弄。黃某回到宿舍后向其他員工訴說遭遇,引發非新疆籍部分員工到新疆籍員工宿舍理論并發生了沖突,數百人參與斗毆,致120人受傷,其中新疆籍員工89人,兩名新疆籍員工經搶救無效死亡。事件發生后,以熱比婭為首的境外三股勢力與國內的分裂勢力抓住這件事不放,大肆宣揚抄作,借機對中國進行攻擊,煽動維族同胞上街游行示威,從而釀成了這起駭人聽聞的、令人發指的、震驚中外的7·5打砸搶燒嚴重暴力犯罪事件。
(二)從7·5事件語境視閾下盤點新時期加強公民愛國主義教育的緊迫性
1.從7·5事件的“帶頭大哥”、始作俑者盤點新時期加強公民愛國主義精神教育的緊迫性
7·5事件的始作俑者、煽動者、指揮者熱比婭,是一位出生在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維族人,是一位在改革開放和西部大開發中發跡和富裕起來的女商人。在經商期間,她不僅不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還在經商中偷稅漏稅、泄露國家機密。此外,在其赴美就醫期間,熱比婭一出境就和分裂主義、極端主義、恐怖主義的頭面人物勾搭在一起,并作為世維會的領導者從事分裂、危害國家的活動,并精心策劃、組織了7·5打砸搶燒嚴重暴力事件。在7-5事件發生后,熱比婭不僅不接受其親屬的勸阻、在西方國家展開一系列積極的公關活動,扮成一位無辜受害者用制造假信息、假視頻、假照片在國外大肆造謠,并在媒體上大肆叫囂,揚言將在祖國的六十周年慶祝日上搞破壞活動。熱比婭作為一名吃著中國的奶、穿著中國衣的中國公民,作為一名生在紅旗下,長在新社會的一名幸運商兒,不僅不感謝祖國,熱愛祖國,反而以各種非法途徑背叛祖國、破壞祖國的統一。7·5事件的“帶頭大哥”、始作俑者熱比婭用其無恥的言行向我們證明了新時期加強公民愛國主義教育的緊迫性。
2.從7·5事件的損失和危害解讀新時期加強公民愛國主義精神教育的緊迫性
7·5事件給中國人民帶來的嚴重的生命財產損失,破壞了人們的正常生產和生活秩序,摧殘了人們的心靈。截至2009年8月5日下午,“7·5”事件已造成1700多人受傷、197人死亡,被毀車輛達260部,受損門面房203間,民房14間,總過火面積達到56850平方米,全市共有220多處縱火點,有兩棟樓房被燒毀,直接經濟財產損失過億。除此之外,7·5事件還給新疆的旅游業、招商引資、學校的招生、人才的引進等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和無形的損失,對新疆的發展極為不利。7-5事件的損失和危害向我們展示和說明了任何破壞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的行為都會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嚴重的生命財產損失,破壞人們正常的生產和生活秩序,摧殘人們的心理,給人們帶了嚴重的心理創傷和心理疾病。因此,7·5事件的損失和危害向我們證明了新時期加強公民愛國主義精神教育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3.從7·5事件中國際社會的作用及其反應透視新時期加強公民愛國主義精神教育的緊迫性
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給予解讀。一是從國際社會在7·5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來解讀。7·5事件是以熱比婭為首的民族分裂分子及其所領導的“世界維吾爾代表大會”等境外三股勢力利用“6·26事件”大肆炒作和煽動的結果,是一起典型的南境外指揮、煽動,境內組織、實施的有預謀、有組織的嚴重暴力犯罪事件,境外三股勢力在7·5慘案中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扮演著組織者和參與者的角色,直接導致了7·5事件的發生。二是從7-5事件發生后國際社會的反應來解讀。7·5事件發生后,日本、澳大利亞等國明知熱比婭是中國的民族分裂分子,中國統一的破壞者,卻仍不顧中國人民強烈反對呼聲,仍允許和接受熱比婭的竄訪。更氣憤的是,日本在送走疆獨分子熱比婭后,將于2008年9月和11月分別接受“臺獨分子”李登輝和“藏獨分子”達賴的竄訪。此外,在對7·5事件的報道上,某些西方媒體仍存在著歪曲、偏見和不實報道的情況。從7·5事件中國際社會發揮的作用和作出的反應我們可以看出,在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下,威脅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的敵對勢力還依然存在,宗教極端勢力、民族分裂勢力和國際恐怖勢力恰似一顆毒瘤,對中國虎視眈眈,時刻尋找機會與中國境內的分裂分子內外勾結,利用中國的民族分裂勢力牽制和遏制中國,以達到其“分化”、“弱化和分裂中國的圖謀,7·5事件中國際反應和所發揮的作用為我們敲響了新時期加強公民愛國主義精神教育的警鐘。
4.7·5事件中國民的反應折射新時期弘揚和培育公民愛國主義精神教育的緊迫性
從7·5事件發生后國民的反應折射出了新時期公民的愛主義精神缺乏理性、愛國激情帶有盲目性和極端性,7·5事件發生后,由于部分公民對該事件的處理方式和處理進程不滿,對7·5事件的傷亡者打抱不平,新疆公民在未獲得政府的允許下自發組織和聚集數萬人上街游行示威。這充分體現了中國人們的愛國熱情,但同時我們看到。人們在表達愛國主義熱情時缺乏理性,帶有盲目性和極端性。這種=作理性的愛國主義熱情,如果未得到有效的疏導和控制,不僅不利于問題的解決,還有可能落入分裂分子布下的陷阱,引發新一輪的災難。因此,從7·5事件中國民的反應可以看H{,國民在抒發自己的愛國熱情時,缺乏理性,帶有強烈的盲目性和極端性,容易因激怒和情緒激動產生過激行為,引發不必要的沖突。對此,我們需要加強對公民愛國熱情的疏導和引導,使公民的愛國主義情感更具理性。
三、新時期弘揚和培育公民愛國主義精神教育的途徑與對策
(一)正確理解和把握愛國主義的時代內涵及其價值
新時期要弘揚和培育公民的愛國主義精神,正確把握和解讀愛國主義的時代內涵及價值是必不可缺少的環節,也是培育和增強公民愛國主義精神的基礎和理論前提。公民想要實現自己的愛國主義理想和價值,首先得理解和掌握其內涵、要求和價值。試想,一個不能解讀或正確解讀愛國主義內涵,他又怎會懂得如何去愛自己的國家呢?一個不懂得愛國主義意義和現代價值的理性人,他會盡其所能甚至犧牲自己的寶貴生命去保衛自己的祖國嗎?因此,要弘揚和培育公民的愛國主義精神,首先要讓公民懂得什么是愛國主義,愛國主義對新時代的國家和人們具有何種意義和價值,只有這樣,人們才會積極主動、奮不顧身的為國家的利益、安全和統一作出應有的努力。
(二)以豐富多彩的愛國主義活動為依托,在全社會營造一種濃郁的愛國主義教氛圍
情感的培養和激發需要有好的環境和氛圍,良好的環境能使人受到無形的、潛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對此,我們可以豐富多彩的愛國主義活動為依托,利用各種媒體在全社會大力進行愛國主義的宣傳教育,在社會中營造一種濃郁的愛國主義教氛圍,讓公民沐浴在濃厚的愛國氛圍中,隨時隨處感受到愛國主義的感染和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自己的愛國情感。如在全國開展愛國人物評選活動、播放愛國影視片、舞臺劇;加強愛國主義基地的建設,組織學生、群眾參觀游覽愛國名勝古跡;播放愛國歌曲,開展愛國歌曲創作和比賽,愛國主義征文比賽,愛國主義書畫展和圖片展;開展大型愛國主義晚會,文藝匯演,愛國知識搶答賽;邀請愛國志士做巡回演講和報告,出版愛國著作和紀實錄、回憶錄;設立專門的愛國主義研究機構、學界,開展以愛國主義為為研究熱點的學術研究等等。
(三)大力拓展和充分利用公民愛國主義的教育載體
一是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作用,加強公民愛國主義教育。革命根據地、歷史博物館、紀念館、紀念碑、烈士陵園、戰斗紀念設施等都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和場所,傳承著悠久的歷史文化,記述著中國人民奮發圖強的光輝業績,是激發愛國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大課堂。因此,我們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建設,充分發揮其愛國教育功能。二是充分發揮傳統大眾傳媒的功能,對公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傳統大眾傳媒主要是指廣播、電視、報刊和書籍,與其它教育載體相比,傳統大眾傳媒具有覆蓋面廣,使用成本低,技術門檻低等優勢,是目前我國進行公民愛國主義教育的最好載體。因此,我們可以利用傳統的大眾媒介,對公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三是充分利用網絡等新型媒體,構建“網上愛國家園”。在新時期愛國主義受教育的群體中,很大一部分受眾是網絡粉絲,網絡已成為他們的家常便飯。因此,我們可以借助網絡這個新載體,對公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如可利用網絡對愛國主義進行宣傳教育,建立紅色網站、紅色論壇以及博客社區,并上傳一些優秀典型的愛國主義文章、圖片、人物,制作一些生動活潑的MTV、FLASH動畫片等。這種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網絡教育方式不僅能讓人們易于接受和廣泛參與,而且還使我們的愛國主義教育工作更具時效性,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四)弘揚和培育公民愛國主義教育的關鍵環節
一是以國內外重大事件為契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一般而言,國內外重大事件的發生會在全世界和全社會帶來轟動的影響,具有重大的意義和廣泛的影響,是愛國主義精神教育的鮮活載體,能增強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效性。神七的成功發射、金晶誓死保衛奧運圣火傳遞詮釋了什么是愛國主義;3·14事件、7·5事件,用血淋淋的事實讓我們認清了分裂祖國、破壞統一的行為給國家和人們帶來的災難。我們可以此為契機,激發和點燃人們的愛國熱情、激發人們的愛國之情、報國之志。二是以先進典型為載體,弘揚和培育公民的愛國主義情感。先進典型具有示范、教化、凝聚作用,能引起民族精神教育中的“名牌效應”,給人一種直觀而真實的感覺,釋放效應強烈而持久,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感召力Ⅲ。因此,我們要善于以歷史和現實中的愛國主義先進典型為榜樣和載體,發揮其模范和示范作用,激發人們的愛國主義情感。
(五)弘揚理性愛國主義精神,將公民的愛國熱情引至理性軌道
當國家的利益無端受損、名譽遭受侮辱時,當民族的團結和祖國的統一遭受敵對勢力的挑戰和破壞時,人們會奮起反抗,表達內心的不滿和憤怒。然而,由于人們的這種愛國熱情比較單純,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不穩定性,當遇到國際國內的重大事件時,容易因激怒而失去理智,因情緒沖動走向極端,產生過激行為,使愛國主義演變成極端狹隘的民族主義。甚至引發不必要的沖突,給國家和人民帶來新一輪的災難。韓國奧運火炬傳遞中出現的沖突事件、新疆7·5事件后漢人的游行示威和今年在法國舉行的獸頭拍賣事件都向我們透視和折射出國民的愛國主義缺乏理性,是一種極端的愛國主義。因此,新時期除了要尊重和保障公民表達自己愛國熱情權利的同時,還應對公民激昂的愛國熱情加以適時的引導,將其納入理性的軌道,使公民選擇一種更為理性和建設性的情懷和行為方式來抒發自己的愛國情感。
參考文獻:
[1]王昱昕,試論愛國主義[J],貴陽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3,(2):45.
[2]吳燕端,新形勢下的愛國主義教育新途徑[J],時代教育,2008,(6):45.
[3]胡孝紅,弘揚與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4,(4):125-129
[4]周伯政,現代愛國主義的基本內涵和培育方法[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8,(8):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