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檢察機關是法律監督機關,在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進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檢察機關要履行好法律監督職能。檢察官隊伍素質是基礎,而檢察官專業化之路正是提高檢察官素質的必然選擇。
關鍵詞:檢察官;專業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D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7740(2010)03--0168--02
在當前和今后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如何建設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優良、執法公正的檢察官隊伍,努力推進檢察官隊伍的專業化建設,是擺在各級人民檢察院面前的一項重大任務。本文在充分論述檢察官專業化建設的重要意義的基礎上,提出了專業化建設的四個途徑。
一、加強檢察官專業化建設的意義
(一)檢察官專業化是法律監督職責的內在要求
司法是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要把準、把嚴“司法公JE\"的防線,最關鍵的是要建設一支具有較高專業水平的高素質的檢察官隊伍。法律賦予檢察機關的職責就是履行法律監督職能,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充分發揮檢察機關的法律職能,就要依靠具有較強法律政策水平的檢察官,盡職盡責,依法行使法律監督職權,嚴厲打擊各類刑事犯罪,加大查辦職務犯罪的力度。
首先,檢察官是履行國家法律監督職能的主體:法律監督職能在國家監督機制和法制系統中具有相對獨立的地位。一方面,檢察機關是行使法律監督職能的專門機關,法律監督職能是由檢察機關履行的專門職能。另一方面,檢察官是從那些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專業資歷的人員中遴選出來,并經過法定程序任命,進而履行法律監督職責的。其次,檢察官擔負著維護公平正義的重任:從檢察官獨具的主動追訴職能看,檢察官是社會公平正義的積極維護者。公正執法是檢察機關法律監督職能的本質要求,是檢察工作的核心內容,這就要求檢察官本身的專業素質要過硬。再次,檢察官在恪守客觀性義務上具有很高的專業性:檢察官不僅代表國家對犯罪進行追訴,維護法律秩序,而且還負有保護人權之責,這就使得檢察官負有“客觀性義務”。用通俗的話說,檢察官的客觀性義務就是在追訴犯罪過程中,既要維護訴訟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保障人權,又要維護國家法律的統一正確實施。最后,檢察官的法律監督活動就是一種適用法律的專業活動。在加快法治進程的今天,法律監督程序越來越規范,適用法律的活動越來越專業化,這就要求檢察官必須具有較高的法律專業水平和較強的檢察專業技能。
(二)檢察官專業化是檢察官法律職業屬性的要求
檢察機關的專業化建設,歸根結底是檢察官的職業素質建設,可以說,職業素質就是職業的精神和靈魂,這是提高法律監督能力的根本所在。檢察官的法律職業特征,對中國檢察官的從業素質提出了以下要求:
1.檢察官的職業道德。立法是公正的尺度,審判是公正的藝術,而檢察官則是公正的守護者和實現者。正如恩格斯所說:“實際上,每一個階級,甚至每一個行業,都各有各的道德。”檢察機關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對于檢察官而言,職業的特殊要求需要檢察官首要的品質是公正和公平,這既是執法的技術要求,也是一種道德要求。鑒于檢察人員可能發生偏離公正執法對于法律監督權威的損害遠遠大于執法技術上的失誤,因此維護公平正義首先應被視為一種對檢察人員職業道德品質方面的要求。同時,由于檢察人員的活動依法具有較大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法律對其身份具有保障權,執法的公正與否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其“良心”保證的。因此,相對于外在的監督與制約,職業道德和檢察職業自律是更為重要和有效的保障機制,在這方面最基本的要求用一句通俗的話講就是“依法辦事”,要培養檢察人員對于憲法和法律的信仰和尊崇感,不受任何外在的壓力和干擾左右的、對實體法和程序法的嚴格遵守。
2.檢察人員的職業技能。檢察人員的職業技能包括法律的邏輯思維與推理能力、對法律規范的理解與解釋能力、法律意識、掌握證據的和事實的能力、思辨、辯論和撰寫理論調研和法律文書的能力等等。從某種程度上說,檢察官的學識比法官還要高一籌,因為檢察官所從事的法律監督工作之一就是發現法官在司法中的錯誤,并依法提出糾正意見。這些職業素質不同于文化素養,它的掌握和提高主要依賴于實踐經驗的長期積累和長時間的磨練,因此高素質的檢察人員其職歷的長短和年齡本身就成為其素質的一個顯著標志,這也說明一個成熟的檢察官的成長之所以需要較長時間的原因所在。這就需要我們在遴選和培養檢察官時必須充分考慮檢察人員的工作經歷和實踐經驗,注重對檢察官多個崗位的使用和鍛煉,應當看到多種業務經歷對檢察人員的綜合素質的形成具有的實踐意義,也更加有利于檢察官職業素質的形成和完善。
3.檢察官的學養。一個檢察官的學養不僅包括法律方面的素養,即對法律規范的理解和法律意識,更重要的是指他們在處理法律監督事務中所必需的社會常識,即對社會生活、生活價值和生活利益等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尤其對于基礎的檢察官而言,一定的生活經驗和人生閱歷還意味著對當地社會及其一般行為規范和價值觀的了解,這些都是處理法律監督事務所必需的。現代社會經濟生活的迅速發展決定了檢察業務涉足的領域越來越多。交換的標準與分配的比例,刑法的適用和補償的確定等,相當一部分要通過監督活動去確認和實現,而由于社會總是在發展,社會生活總是具體的、復雜的,法律是先定的概括的,人的認識是多樣的、受局限的,而審查和判斷又必須是明確的、肯定的。因而檢察官在處理具體案件時,必須既全面掌握相關的知識,同時又必須兼顧相關的價值。
二、檢察官專業化建設的途徑
在我國法律的構建和社會轉型期的政治經濟條件下,檢察人員職業素質的形成和成長往往滯后于法律制度,甚至出現與社會脫節的現象。這不僅表現在檢察官的數量上,更重要的是表現在檢察人員的素質上,因此,在推進檢察官專業化建設中。我們應當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立足國情,嚴格檢察官的職業準入,強化職業培訓,確保人員素質符合條件。長期以來,由于檢察體制的原因,檢察機關的人事、編制、工資經費都隸屬于地方管理,這種狀況造成地方對檢察機關的人事權享有絕對的決定權,使得人事審批和把關方面存在著許多矛盾和沖突。因此,當務之急要嚴把檢察官人口關,嚴格進人程序,必須在年齡、學歷、專業等方面符合檢察官法的要求。在今人之后,對錄取人員進行專業培訓,擇優安排工作崗位:當代世界法律人員的素質教育主要分為兩種基本模式。一是在大學教育體系之外,由專門的司法培訓機構承擔職業培訓,其重點在于實務知識的傳授和長時間的實習,并在就職后以逐級升遷和繼續教育保證檢察官的素質水準,在美國,職業素質教育則是由法學院來承擔,并通過從律師中選任檢察官的制度作為檢察官經驗積累的途徑,他們所強調的都是從事特定專業職務之前的職業培訓以及實踐經驗的積累。我國可以借鑒美國的做法,檢察官的錄用必須從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取得任職資格的人員中擇優選用,之后進行職業素質培訓,使檢察官錄用逐步正規化、專業化。
2.建立檢察官分類管理制度。檢察機關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法律專業性強,根據我國檢察職能的特點,應當淡化目前檢察機關濃厚的行政色彩,合理確定檢察官與書記員、司法行政人員的配備比例,實現檢察官與司法行政人員的分類管理,建立獨立的書記員職務序列。按《檢察官法》的規定,從檢察官職業特點出發,建立和完善檢察官職業化管理機制。根據人員崗位的不同特點和實際需要,科學設置崗位,明確不同崗位的職責、權利和任職條件,對重要崗位引入競爭機制,推行競爭上崗,從而提高檢察隊伍管理的科學性。
3.完善檢察官職業保障制度。一是要保障檢察官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堅決排除各種干擾,包括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對案件辦理的干預。保障主訴、主辦、主偵檢察官依法享有的特殊職權。二是保障檢察官的職業地位,檢察官一經任用,除正常工作變動外,非因法定事由,非經法定程序,不得被免職、降職、辭退或者處分。三是完善檢察官等級制度,逐步實現檢察官福利待遇、工資與檢察官等級相配套。四是在檢察官的人身和財產安全保障方面,應為檢察官辦理人身和財產保險,設立檢察官傷害基金、檢察官徇職撫恤金及一次性補貼等,因公死亡,應有一次性家屬補貼。
4.完善檢察官監督制約機制。首先,要加強對檢察官執法辦案活動的監督,加強對檢察官的監督,充分發揮檢察機關各部門的作用,加強對檢察工作各個環節的制約;其次,要拓寬接受對外監督的渠道,檢務公開,增強檢察工作的透明度,健全檢察機關接受人大、政協和社會各界、人民群眾、新聞輿論監督的制度。同時要加強與公安機關、人民法院的溝通聯系,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不斷增強檢察官執法的公正性和透明度;最后,要加大查處檢察官違法違紀案件的力度,對檢察官違法違紀案件發現一起,查處一起,一查到底,決不能姑息遷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