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盡管立法者力求制訂出最符合現實的法律,然而他們永遠對社會生活中涌現出來的大量錯綜復雜的情況難以預見,因此在適用到具體個案上時,法律總是或多或少體現出偏差和爭議…。引誘、容留、介紹他人賣淫罪的量刑標準不明確、罪刑不協調的問題,就是當前司法實務部門在實踐中引發的許多偏差和爭議中的一個。本文旨在探討本罪相關規定的不完善之處,并冀圖提出有建設性的改進意見。
關鍵詞:違法犯罪;輕刑化;罪責刑相適應
中圖分類號:D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7740(2010)03--0157-02
一、引誘、容留、介紹他人賣淫罪的立法變革
為維護社會治安秩序和良好的社會風氣,我國在立法中明確禁止賣淫嫖娼行為。根據“七九刑法”第169條的規定,以營利為目的,引誘、容留婦女賣淫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1987年1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30條規定:嚴厲禁止賣淫、嫖宿暗娼以及介紹或者容留賣淫、嫖宿暗娼,違者處十五日以下拘留、警告、責令具結悔過或者依照規定實行勞動教養,可以并處5 000千元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991年9月4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嚴禁賣淫嫖娼的決定》對以上規定作了補充,規定引誘、容留、介紹他人賣淫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五千元以下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1萬元以下罰金;情節較輕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30條的規定處罰。
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359條第一款規定,“引誘、容留、介紹他人賣淫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2006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67條規定,引誘、容留、介紹他人賣淫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50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500百元以下罰款。
與原來的法律條文相比,“九七刑法”將介紹賣淫行為分離出來,與引誘、容留賣淫行為并列,但在主刑設置上,與之前的規定基本一致。《治安管理處罰法》除了表述比《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更規范化,在處罰程度上也相差不大。
毋庸置疑。《刑法》第359條第1款規定的引誘、容留、介紹他人賣淫罪,為打擊引誘、容留、介紹他人賣淫行為,遏制賣淫、嫖娼丑惡現象的泛濫,凈化社會風氣,維護社會治安管理秩序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武器。但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在司法實踐中適用本法條時,暴露出許多亟待探討和解決的問題。
二、適用本罪時產生的若干問題
(一)法定刑設置不合理,違法與犯罪間界限不明
新刑法第359條第1款規定,“引誘、容留、介紹他人賣淫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在實踐中對如何把握“情節嚴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執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嚴禁賣淫、嫖娼的決定)的若干問題的解答》中第7條和第9條規定:“多次引誘、容留、介紹他人賣淫的”或“引誘、容留、介紹多人賣淫的”即屬于“情節嚴重”的情形,“多人”和“多次”的“多”,是指“三”以上的數(含本數)。
按照上述規定,引誘、容留、介紹他人賣淫達三人次,即可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以及《治安管理處罰法》中的相關規定,系用于懲處引誘、容留、介紹他人賣淫三人次以下行為。
但顯然,僅刑法中本罪基本犯的法定刑幅度已經非常大,遑論治安管理處罰法中的“一般情節”和“較輕情節”?用有期徒刑、拘役、管制至行政拘留、罰款如此巨大的跨度,懲處引誘、容留、介紹他人賣淫三人次以下行為,顯屬分檔過粗、兩法銜接不當。
司法實踐中,執法不統一現象也無處不在。有的地方按照罪刑法定原則,以《解答》中3人或3次即為多人多次作為“情節嚴重”的標準,凡引誘、容留、介紹他人賣淫的均追究刑事責任,引誘、容留、介紹他人賣淫3人或3次的,沒有法定減輕處罰情節的,即判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導致打擊面過寬;有的地方為避免量刑過重和罪刑不相稱,采取變通的方式,以介紹、容留他人賣淫1次的作為治安處罰,以介紹、容留他人賣淫10次或3人作為“情節嚴重”的標準,導致同罪不同罰的現象較為普遍;有的省高院在制定《關于審理刑事案件中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意見》時,將曾因引誘、容留、介紹他人賣淫受過處罰作為法定刑升格條件“情節嚴重”的處罰情形,從而加重了對引誘、容留、介紹他人賣淫犯罪的處罰;基本相同的引誘、容留、介紹他人賣淫犯罪事實在不同的法院之間和同一法院不同法官之間所判處的刑罰大相徑庭。
甚至違法行為與犯罪行為的界限也相當模糊,讓《治安管理處罰法》相關規定和《刑法》間的適用標準不明,因此也給執法者和偵查機關以“凡引誘、容留、介紹他人賣淫必觸犯刑法”或者“可以任意適用法律”的印象。所以有學者論述:“幅度過大的法定刑,必然導致量刑的不穩定性和不一致性,產生同罪異罰的現象。”
(二)刑罰過重,與該罪的社會危害性不相稱,與輕刑化的價值取向相悖
根據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通過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嚴禁賣淫嫖娼的決定》的規定,其中涉及的其他相關罪名,例如組織賣淫罪、協助組織賣淫罪等,在納入新刑法后,其基本刑刑期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例如,《決定》第1條規定,“組織他人賣淫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1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情節特別嚴重的,處死刑,并處沒收財產。協助組織他人賣淫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1萬元以下罰金;情節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1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修改后的《刑法》第358條則規定,組織他人賣淫或者強迫他人賣淫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1)組織他人賣淫,情節嚴重的;(2)強迫不滿十四周歲的幼女賣淫的;(3)強迫多人賣淫或者多次強迫他人賣淫的;(4)強奸后迫使賣淫的;(5)造成被強迫賣淫的人重傷、死亡或者其他嚴重后果的。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情節特別嚴重的,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并處沒收財產。協助組織他人賣淫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結合上文對引誘、容留、介紹他人賣淫罪的比較可見,除本罪基本刑刑期沒有變化,其他罪名均有不同程度輕刑化趨勢。
與刑法中其他幾個常用罪名相比較(見下表),引誘、容留、介紹他人賣淫罪也明顯過重。
如劉家琛同志所言,“在經濟快速增長,社會急劇轉型,利益大幅調整,觀念文化多元,倫理道德的價值取向也急劇發生變化的情況下,犯罪的增長具有必然性,從某種意思上講是不可避免的現象。”口唼淫、嫖娼現象的泛濫,引誘、容留、介紹他人賣淫犯罪的頻發,更多地反映了人們的道德價值取向正隨著社會轉型期的來臨而悄然發生變化,所以,單純靠嚴責重罪打擊并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社會認同和震懾效果。就筆者所在院審查起訴的案件而言,以引誘、容留、介紹他人賣淫牟取暴利、組織結構高度完善、社會影響極其惡劣的并不多見,反倒更多犯罪嫌疑人是生活所迫,為獲取微薄的非法所得。而令自己身陷圈圄。例如,我院今年年初審查起訴的周某涉嫌容留賣淫案,犯罪嫌疑人周某家境貧寒,為補貼家用,將自己住處于趕集日提供給兩賣淫女,當日兩人賣淫三次,犯罪嫌疑人周某從中抽取合計15元酬勞;后其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如上所述,他們的犯罪手段、犯罪動機、犯罪情節一般比較簡單,對社會的危害程度明顯小于故意殺人、搶劫、強奸、重大盜竊等嚴重刑事犯罪和貪污、受賄等嚴重經濟犯罪,如果對他們仍一味科以重責,與國內、國際的輕刑化趨勢完全背道而馳,也容易激化社會矛盾。
三、對引誘、容留、介紹他人賣淫罪修改的建議
(一)明確刑事處罰和治安處罰的界限,避免適用中的任意性
筆者認為,應由最高人民法院盡快出臺相關司法解釋,明確統一標準。可將原《解答》中的嚴重情節,即引誘、容留、介紹他人賣淫多人或多次的情形作為構成本罪的基本情節,將引誘、容留、介紹他人賣淫3人次以下的行為作為治安處罰的對象;或者可以不限于“多次”的提法,根據實際情況略加提高,從而避免打擊面過寬,影響社會和諧穩定。
(二)降低引誘、容留、介紹他人賣淫罪基本犯法定刑,細化規定
考慮到與《治安管理處罰法》的銜接,以及本罪的社會危害性相對較小,為避免出現量刑失衡的情況,筆者建議,應將引誘、容留、介紹他人賣淫罪基本犯法定刑由“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改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將最高刑降到七年或十年。列舉“情節嚴重”的具體情形,例如。引誘、容留、介紹他人賣淫lO人或10次的,獲利數額較大的,均可作為“情節嚴重”情況處理。也可增加“情節特別嚴重”一檔,列舉相關情節,例如引誘、容留、介紹他人賣淫達100人次以上、規模大、持續時間長并嚴重影響他人生活的。
(三)適當運用罰金附加刑
筆者認為,應當適當運用罰金附加刑,在法條中增加規定“單處罰金”,并明確罰金刑區間,例如,基本犯可確定為并處5 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金;對構成犯罪的但情節較輕的單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金。此舉可以:(1)明確罰金上下限額,遵循罪、責、刑相適應原則;(2)在主刑輕刑化的同時,仍能確保對那些專門從事引誘、容留、介紹他人賣淫以牟取暴利的犯罪分子的打擊力度,不遺余力地破壞其犯罪資金鏈和繼續犯罪的可能性,使之受到震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