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師美術教育專業是培養基礎教育師資的專門教育機構,其實質是一種以培養基礎教育師資為教學目標的職業教育。為了適應現代社會對美術教育師資提出的新要求,高師美術教育應強化教師職業素質的培養。高師美術專業學生應熱愛美術教育事業,具備高尚的道德素質;應有意識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豐富文化修養和內涵;具備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和較強的學科教學研究能力已成為當前高師美術專業學生必備的職業素質。
關鍵詞:高師美術教育;教師職業素質;教育實踐;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7740(2010)03---0193---02
繪畫表現以真摯、生動的感情去撥動人的心弦,給人以美的享受和啟迪,是其他一切藝術無法替代的一種美的形式。美術具有開發潛能、提高綜合素質、促進全面發展以及增強創造能力的重要作用。高師美術專業學生的師范職業特性決定他們是基礎教育美術教學改革的實施者和實踐者。基礎美術教育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基礎美術教育改革的成績,決定基礎美術教育的方向、水平和質量。美術教師不僅是人類社會美術文化的傳承者和發展者,而且也是實施藝術審美教育、塑造完美人格的“靈魂工程師”。如果沒有能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的師資隊伍,再好的方案、計劃也將付之東流,因此,重視教師職業素質的培養是高師美術教育發展的一項戰略性任務。
高師美術院校美術教育專業是培養基礎教育師資的專門教育機構,其實質是一種以培養基礎教育師資為教學目標的職業教育。從2001年我國基礎教育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啟動及《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的頒布與實施為當代教育帶來了一系列嶄新的變化。經過近十年的教改,美術教育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學內容、教學評價標準等方面作了較大的調整。隨著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高要求,美術教育的發展必然會給我國高等師范院校美術教育專業帶來新的要求和挑戰,對高師美術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高師美術專業學生具備新的職業素質。
一、高師美術專業學生應熱愛美術教育事業,具備高尚的道德素質
合格的美術教師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教育方向和馬列主義文藝觀,熱愛美術教育事業,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質和道德素質,這在新的歷史時期的師資隊伍建設上顯得尤為重要。高尚的道德素質,要求美術教師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這是最重要的精神要素之一。熱愛美術教育事業也是美術教師最基本的職業要求。有了事業心和責任感,才能產生強大的持久的動力,才能忠于職守、踏實工作,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除了對教育事業的熱情外,還應具備高尚的道德素質,還要求美術教師具有無私奉獻的精神。搞繪畫藝術,可貴的是功力和靈氣;搞美術教育,最重要的是熱忱和無私。當一個畫匠要比當一個畫家容易得多,而當一個畫家與當一個美術教育家相比,后者比前者艱巨得多。因而,美術教師的道德素質應表現為獻身教育、志向堅定、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美術教育事業是需要付出艱苦勞動而又沒有豐厚回報的一項事業,高師學生一定要明確教師職業性質所要求具備的奉獻精神和自律性,并且時時刻刻以美術教師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美術教師只有熱愛美術教育這一職業,才能夠把自己對美術的感受、體會與熱愛傳達給學生,讓學生獲得情感上的共鳴,進而去熱愛美術教師這一職業;另一方面,美術教師還應該熱愛學生,真正把學生自身的發展放到第一位,才能夠與學生產生情感上的交流與共鳴,成為真正的“靈魂啟迪者”,使美術發揮其凈化靈魂、陶冶情操的作用。
二、高師美術專業學生應具備豐富的文化修養和內涵,具備全面的綜合素質
美術教師應具備全面的綜合素質,全面的綜合素質包括全面的文化知識素質和智能素質,以及精深的專業知識素養。長期以來,高師美術教育太過注重繪畫技能的培養。忽略了美術教育所蘊涵的文化內涵以及美術與相關學科之間的聯系。這一點首先就表現在高師的招生考試模式上。例如,對美術考生的文化課分數要求不高,而學生入學后往往將美術作為自己的主修課程,不認真對待文化課的學習。另外,許多高師院校美術教育專業學生培養方案中也忽視了提高學生文化修養的課程設置。因此,高師院校美術專業的大多數學生存在著人文意識淡薄、文化水平偏低、研究能力不足等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影響高師學生的專業發展,也將使美術專業的培養目標出現偏差。
首先,要有牢固的基礎知識。在科技、文化高速發展的今天,大量的新發現充斥著各個知識領域,新理論、新學科、新技術令人目不暇接,但各學科的基礎知識是相對穩定的,只有牢固掌握基礎知識,融會貫通,才能沉著應變,不斷進行知識更新
其次,要有精深的專業知識。長期以來,高校美術教育普遍存在畫地為牢的狀況,教中國畫的教師不去過問色彩或工藝;甚至教中國花鳥畫的教師還要分為工筆和寫意兩大陣營,專業方向分得太細太窄。這種狀況帶來的副效應就是因人設課、編制的膨脹、師資力量的浪費等等。現代藝術發展的特性之一就是由分化走向綜合,材料、技法、語言的綜合運用使藝術門類之間的界限正在模糊。因此,高校美術教師應具有全面的藝術素養,提倡一專多能。也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美術和美術教育的發展。具體言之,作為美術教師必須掌握美術史和美術理論知識,了解美術概論、構圖學、色彩學、透視學、解剖學、材料學、藝術鑒賞等相關知識;要具有綜合的繪畫知識與技能,掌握素描、色彩畫、中國畫、版畫等基本繪畫技能,同時還要掌握一些設計知識和技能。再次,要有廣泛的專業理論知識。美術專業的教學過程既是技法的傳授過程,也是理論的傳播過程。一個合格的美術教師必須要有系統扎實的理論知識和熟練的技能技巧,懂得藝術教育的規律,才能擔負起“傳道、授業、解惑”的重任。所謂的專業理論,至少由三個部分構成:一是教育理論;二是專業基礎理論;三是藝術美學理論。目前,高師美術教學在很大程度上,仍是基于感性經驗上的側重于具體技法技巧的傳授,比較忽視對藝術教育規律和專業理論的研究和系統把握。高師美術教育中,應有意識加強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提升理論修養,豐富文化內涵,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從而保證美術教師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三、高師美術專業學生應該具備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
新的《美術課程標準》突出了一種教育理念,即美術教育不是技能教育,而是一種審美教育;美術教育最核心的目標不是學習美術知識與技能,而是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促進學生個性的和諧發展。要將這些理念轉化為現實,就需要美術教師的不斷進步。因此,高師學生必須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隨時隨地接受新的信息與知識,逐步實現自我完善。
高師美術專業學生在完善自身知識結構的同時,還要不斷加強對各種美術教學方法的研究與創新,深化對課程標準的認識,有選擇地借鑒國內外的先進教學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在美術教學的內容上,以美術性、審美性、情感性、綜合性等為基本原則,從學生的興趣、原始經驗出發,遵循學生的生理、心理以及藝術審美認知規律。主動構建美術與社會日常生活、相關文化之間的廣泛聯系;在美術教學的設計上,把握“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美術實踐”、“鼓勵美術創造”等基本理念,使每個學生都能夠根據自身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對所學音樂知識產生獨自的見解和感受,激勵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真正成為現代美術教學的主體;在美術教學的方法上,突出學生的聽覺審美和情感體驗。使學生能夠感受各種音樂,與美術產生情感共鳴,并逐步具備理解音樂、表現美術和創造美術的能力;在美術教學的評價上,遵循課程標準提出的“教學評價具有激勵和改善功能”這一理念,把教學評價與課堂實踐緊密結合,根據學生的原有知識結構對學生實施科學、合理、全面、發展性的評價,使學生了解自身的進步,發現自身的繪畫潛能,建立起自信心;在美術教學的關系上,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創新型師生關系,與每一個學生進行平等交流。
四、高師美術專業學生應具備較強的學科教學研究能力
在現代美術教育中,還應培養高師學生備一定的教學研究能力,并形成一定的研究習慣。未來美術教師的工作不僅僅是單純的教學,教學內容也不可能一成不變,因此,必須不斷總結教學經驗,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進行教學創新,不斷地為自己美術教學注入新的活力。作為高師美術教育專業的學生。必須在學習中不斷總結經驗,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夠滿足當代美術教育發展所需,成為合格的美術教育人才。
綜上所述,當前的高師美術專業學生應該是熱愛美術教育事業、高尚的道德素質,具備豐富文化內涵、扎實專業知識與技能與先進教育理念的。只有具備這些“職業素質”,高師學生才能夠勝任今后的工作崗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學生的充分信任,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成為社會所需要的,合格的美術教育人才。
參考文獻:
[1]李春秋,高等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康翠萍,師范性與學術性統一[J],江蘇高教,2001,(3).
[3]賀志樸,姜敏,藝術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4]邵光華,關于我國青年教師壓力情況的初步研究[J]教育研究,2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