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Allium sativum L.)由于靠鱗莖無性繁殖,易感染病毒病。受病毒侵染的植株經無性繁殖器官傳至下一代。病毒隨繁殖代數增加而綿延不絕,日益增殖,結果導致大蒜種性退化,使其品質和產量下降,甚至使一些珍稀品種瀕臨絕滅。應用組織培養技術脫毒,可清除植株營養體的病毒,并由已祛除病毒的組織再生出無毒植株,進一步擴大繁殖,應用于生產,是目前最有效的防治病毒病的方法。

利用莖尖分生組織培養獲得脫毒苗[1-3],應用生產后大蒜產量品質大幅度提高。但莖尖培養試管苗繁殖系數低,周期長,是脫毒蒜種大面積應用于生產的“瓶頸”問題。因此,為加速大蒜脫毒種的繁殖,各國研究機構和大蒜企業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國外有人采用莖盤培養加速繁殖獲得了脫毒苗[4,5],但未能用于生產。
筆者利用保存的大蒜種質資源5009進行鱗莖盤培養,將大蒜鱗芽在超凈工作臺上用75%酒精消毒后,切取其莖盤,分割成2~3 mm2切塊,接種在B5 +6-BA 3 mg/L+NAA 1 mg/L的培養基上誘導產生簇生芽。接種7 d后開始分化出芽苗,繼續培養30 d左右,平均每塊鱗莖盤切塊長出3~6個芽(圖1),每個芽都發育成完整植株,將大蒜莖盤2~3 mm2切段直接接種到B5+6-BA 2 mg/L +NAA 0.5 mg/L的培養基上誘導微鱗莖,接種后50 d左右,莖盤上直接長出微鱗莖。繼續培養微鱗莖萌發出芽(圖2),成功實現了鱗莖盤切塊培養在不轉管的情況下試管苗直接生出微鱗莖。
上述兩項研究成果應用后將提高脫毒苗繁殖系數,縮短繁育周期,加速脫毒苗的繁殖,對脫毒大蒜大面積用于生產有顯著的推動作用。
鱗莖盤培養誘導簇生芽技術為國內首次報道。鱗莖盤培養直接生成微鱗莖,既能縮短大蒜試管培養時間,又節省生產成本,為國內外首次報道。
參考文獻:
[1] 徐培文,孫慧生,孫瑞杰.脫毒大蒜速繁途徑探討和良繁體系的建立[J].中國蔬菜,1993,5:9-13.
[2] 徐培文,孫慧生,孫瑞杰,等.大蒜脫毒技術及應用研究[J].中國農業科學,1998,31(2):92.
[3] 李昌華,李小川,趙美華.大蒜莖尖脫毒技術及組織培養研究[J].華北農學報,1995,10(3):20-25.
[4] Ayabe M, Sumi S. Establishment of a novel tissue culture method, stem-disc culture, and its practical application to micropropagation of garlic (Allium sativum L.) [J].Plant Cell Reports, 1998, 17(10):773-779.
[5] Ayabe M, Sumi S. A novel and efficient tissue culture method-“stem-disc domecultue”-for producing virus-free garlic (Allium sativum L.) [J]. Plant Cell Reports, 2001,20:503-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