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搞好斜紋夜蛾綜合防治工作,進行了害蟲的生物學特性調查,同時進行了影響防治效果的因素調查與高防治效果、低防治成本的配方篩選試驗。調查發現,斜紋夜蛾在鹽城地區一年發生6代,以4~6代為害嚴重,藥劑防治中以辛硫磷、高效氯氰菊脂、毒死蜱較為敏感。蟲態中以蛹期抗藥性最差,幼蟲階段以1到3齡抗藥性較差。篩選出2個用于防治斜紋夜蛾的低防治成本、高防治效果復配藥劑配方。對人畜短安全間隔期(6d)配方:4.5%的高效氯氰菊脂、50%的辛硫磷、增效劑和水的體積比為1∶1∶1∶4 000。對人畜長安全間隔期(12 d)配方: 40%的毒死蜱、50%的辛硫磷、增效劑和水的體積比為1∶1∶1∶4 000。2種復配農藥的實驗室室內試驗、室外棉田小區防治試驗的校正防治效果可達:93.9%~96.8%。
關鍵詞:斜紋夜蛾;生物學特性;生活史;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綜合防治
中圖分類號:S433.4文獻標識碼:A DOI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0.02.016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rodenia litura
SUN Yong-jun1, CAI Guo-xiang1, FENG Zheng-di2
(1. Yancheng Biology Engineering School, Jiangsu United Vocational Technological Institute, Yancheng, Jiangsu 224051, China; 2. Yancheng Plant Protection and Inspection Station, Yancheng, Jiangsu 224002, China)
Abstract: An investigation of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rodenia litura and experiments to screen the highly-effective and low-cost formula are conducted for the comprehensive control of the pest. The investigation shows that Prodenia litura has 6 annual generations in Yancheng region, and 4~6 generations cause most serious impact. Among the chemicals tested, phoxim, alphacypermethrin and chlorpyrifos prove to be effective. Among different morphological stages, pupa shows the weakest resistance, and larvae is the least resistant during the first three instars. The experiment has found 2 Synergistic Insecticide formula. Short safety interval formula for human and animals (6 d): 4.5% alphacypermethrin,50% pyoxim,synergist and water at volume ratio1∶1∶1∶4 000; long safety interval formula(12 d): 40%Chlorpyrifos, 50%phoxim, synergist and water at volume ratio1∶1∶1∶4 000. The rectification result of the control effect of these two synergistic insecticides, as shown in the lab and field control experiments, is 93.9%~96.8%.
Key words: Prodenia litura (Fabricius);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life cycle; bio-control; chemical control; comprehensive control
斜紋夜蛾(Prodenia litura Fabricius)在分類學上屬鱗翅目夜蛾科,別名蓮紋夜蛾。該蟲食性雜,全國各地均有分布,是一種暴食性害蟲,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茄科等植物。對番茄、豆類、瓜類、棉花等植物為害尤其嚴重。害蟲以幼蟲取食葉片、花蕾、花及果實,嚴重時可將植株吃成光稈。該蟲在年度間危害差異較大,在江蘇沿海屬偶發性害蟲。近幾年在鹽城市各地雖有為害,但時輕時重。 2007年,此蟲在江蘇省鹽城市的亭湖區及射陽縣沿海一帶暴發為害,將大片棉田棉葉吃光,后又遷移到靠近棉田的高大楊樹上為害,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由于此蟲具有極強的抗藥性[1],當地棉農對此蟲的防治束手無策。因此,進一步研究此蟲的生物學特性,探討發生規律,查明其生活史,尋找生活史中的薄弱環節,篩選出有效的防治藥劑,對于搞好此蟲的綜合防治,提高棉花及蔬菜等植物的經濟效益,對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對于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為此,由鹽城市植保植檢站牽頭,由鹽城生物工程高等學校、大豐市植保站、東臺市植保站參與,共同組成斜紋夜蛾生物學特性及防治技術研究課題攻關小組,2003年開始預研,2008年1月開始對斜紋夜蛾生物學特性及防治技術進行系統研究。現將試驗結果報告如下。
1生物學特性調查[2]
調查發現斜紋夜蛾在鹽城地區1年發生6代,以4~6代為害嚴重。自然條件下,卵期3~5 d ,平均4 d ;幼蟲期20~24 d ,平均23 d;蛹期7~10 d ,平均8 d ;成蟲壽命3~7 d。卵期按發育經過,可劃分為初期、中期、后期3個階段。幼蟲按發育經過劃分為6個齡期,1齡幼蟲又可劃分為4個階段,蛹期也可劃分為前期、初期、中期、后期4個階段,根據其各發育階段的特征,提出了分齡分級標準(表1)。

2影響防治效果的有關因素[3]
通過室內試驗、室外調查發現,不同的藥劑、同一藥劑不同的濃度、同一藥劑同一濃度不同的蟲態、同一藥劑同一濃度幼蟲的不同齡期對防治效果的影響不同,藥劑中以辛硫磷、高效氯氰菊脂、毒死蜱較為敏感,蟲態中以蛹期抗藥性最差,幼蟲階段以1~3齡抗藥性較差。施藥于棉葉背面優于施藥于棉葉正面。
3 高防治效果低防治成本的專用防治藥劑配方篩選[4]

經室內試驗、室外調查,篩選出2個用于防治斜紋夜蛾的復配藥劑配方。對人畜短安全間隔期(6 d)配方:4.5%的高效氯氰菊脂、50%的辛硫磷、增效劑和水的體積比為1∶1∶1∶4 000。對人畜長安全間隔期(12 d)配方:40%的毒死蜱、50%的辛硫磷、增效劑和水的體積比為1∶1∶1∶4 000。2種復配農藥的實驗室室內試驗、室外棉田小區防治試驗的校正防治效果可達:93.9%~96.8%。10 hm2棉田中試的校正防治效果達92.4%~96.6%。2種復配農藥對棉大造橋蟲、紅腹燈蛾、白星花金龜等也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4試驗結果
4.1多角體病毒防治試驗[5,6]
多角體病毒對環境無污染,只要掌握防治適期(一般在1~2齡階段),防治效果可達70%左右,且有長期抑制作用,是生產無公害蔬菜的首選措施。
4.2斜紋夜蛾性引誘劑示范防治試驗[7]
不同廠家、同一廠家不同生產批次、同一廠家同一生產批次不同的使用方法,對斜紋夜蛾的防治效果不同。一般認為,性引誘劑的使用,可顯著降低成蟲在田間的產卵量,在害蟲大發生年份,可減輕化學防治的壓力。性引誘劑的質量標準有待規范。
4.3部分新農藥的防治試驗
無公害農藥3%除蟲菊素CS和除蟲菊素、苦參堿CS對斜紋夜蛾低齡幼蟲有70%左右的防治效果,但對高齡幼蟲防治效果較差。江蘇大豐市豐山集團開發的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快殺靈系列防治效果可達60%左右。
5綜合防治方案
(1)加強預測預報,掌握在1~2齡時人工捕捉。一般1~2齡幼蟲群集棉葉背面為害,食葉呈網眼狀,易于識別,人工摘除后可大大減輕綜合防治壓力。
(2)化蛹盛期進行除草松土,破壞害蟲的化蛹環境,可提高綜合防治效果。
(3)進行生物防治。在中等偏輕年份,可用多角體病毒NPV在害蟲的1~2齡階段進行防治,也可以在成蟲羽化盛期用性引誘劑進行防治。田間施用性引誘劑,可干擾害蟲雌雄成蟲的正常交配,減少田間的落卵量,減輕化學防治的壓力。
(4)化學防治。中等偏重年份,可用辛硫磷、氯氰菊脂、毒死蜱等2 000倍液在1~3齡階段防治。特重年份,可采用課題組的專利配方進行化學防治。其配方是:對人畜短安全間隔期(6 d)配方為 4.5%的高效氯氰菊脂、50%的辛硫磷、增效劑和水的體積比為1∶1∶1∶4 000;對人畜長安全間隔期(12 d)配方為40%的毒死蜱、50%的辛硫磷、增效劑和水的體積比為1∶1∶1∶4 000,增效劑為表面活性劑類化學物質。
6開展預測預報研究
通過研究害蟲的生物學特性,掌握了害蟲的發生規律及各階段特征后,對害蟲進行了預測預報。發布了14期有關斜紋夜蛾病蟲情報,在面上有效地指導了棉農、菜農對斜紋夜蛾防治工作。
7綜合防治中試
2008年、2009年示范輔導綜合防治面積均在200 hm2以上,通過發布病蟲情報部署綜合防治,實際防治面積2 000 hm2以上。
總之,雖然斜紋夜蛾的抗藥性極強,防治極為困難。但是,只要摸清其發生規律,搞好其預測預報工作,配合恰當的綜合防治措施,選取合適的防治藥劑,一定能將斜紋夜蛾的為害控制在經濟允許為害水平以下。
參考文獻:
[1] 周曉梅,黃炳球.斜紋夜蛾抗藥性及其防治對策的研究進展[J].昆蟲知識,2002,39(2):98-102.
[2] 馮正娣,蔡國祥,陳華,等.棉田斜紋夜蛾生物學特性調查[J].江蘇農業科學,2009(4):131-133.
[3] 蔡國祥,馮正娣,林水中.若干因子對棉田斜紋夜蛾防治效果的影響[J].江蘇農業科學,2009(2):111-113.
[4] 蔡國祥,馮正娣,蔣守清.棉田斜紋夜蛾專用防治藥劑配方篩選試驗[J].江西農業學報,2009,21(2):55-58
[5] 荀賢玉,丁志寬,林雙喜,等.科云斜紋夜蛾NPV防治花椰菜斜紋夜蛾試驗[J].植物醫生,2009,22(5):41.
[6]曹益明,高云,林雙喜,等.斜紋夜蛾發生及綜合防治技術[J].上海蔬菜,2009(4):74-75.
[7]錢愛林,丁志寬,林雙喜,等.性引誘劑在斜紋夜蛾防治中的示范應用[J].長江蔬菜,2009(7):36-37.
[8]陳華,王永山,姚小麗.斜紋夜蛾發生及綜合防治對策[M]//沿海農業有害生物監控技術研究新進展.北京:北京農業出版社,2009:187-188.
[9]王永山,王風良,梁文斌.“蟲瘟一號”防治斜紋夜蛾試驗[J].江蘇農藥,2000(2):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