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天津市設施農業的快速發展,設施農業面積不斷擴大,給農業生產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帶來了新的問題,給農業生產造成損失,筆者對設施農業發展有利于病蟲害發生的方面和設施農業病蟲害無害化防治方法進行了總結介紹。
關鍵詞:設施農業;病害;防治
中圖分類號:S436.3文獻標識碼:A DOI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0.02.046
Facility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and Disease and Insect Pest Control of Vegetable
ZHANG Liu-jiang, LI Rong-bo, LIU Yun-xian
(Plant Protection and Quarantine Station, Jinnan District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Bureau of Tianjin,Tianjin 300350,China)
Abstract:Control of agricultural disease and insect pests presented new problems, and yield had a degree lose because of quick development of facility agriculture and plant area increasing. The reasons for disease and insect pests of facility agriculture and harmless management were summarized in the paper.
Key words: facility agriculture; disease; control
設施農業是利用現代工程技術手段和工業化生產方式,為動植物生產提供可控制的、適宜的生長環境,充分利用土壤、氣候和生物潛能,在有限的土地上使用較少的勞動力,以獲得最高的產量、品質和經濟效益的一種高效農業。設施農業具有高投入、高技術含量、高品質、高產量和高效益等特點,是現代農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由傳統農業向現代化集約型農業轉變的有效方式,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一些發達國家,設施農業發展很快,目前已經普遍采用計算機控制的大型工廠化設施,進行恒定條件下的全天候生產,效益大為提高。近年來,設施蔬菜更是成為許多地方農業經濟、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天津市2006年開始實施設施農業工程以來,取得了突破性發展。在設施農業為農作物提供適宜環境的同時,也為蔬菜病蟲害的發生提供了有利條件。由于有害生物周年存活,病害的發生和流行相對頻繁,并成為露地蔬菜和大田作物的外來侵染源,導致病蟲害基數增多,為害加重,病蟲害已成為制約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子。
1設施農業發展有利于病蟲害的發生
1.1易滋生病蟲害
在有保護設施的條件下,小氣候特點是溫度高、濕度大、通氣性差。這些條件有利于病蟲害的發生,能使病蟲繁殖速度加快。如蔬菜灰霉病,在通風、干燥的環境條件下,少有發生。但是,由于近年來大棚、溫室面積逐年增多,該病已逐漸成為蔬菜生產上的一種重要病害,嚴重為害番茄、茄子、辣椒、黃瓜等多種蔬菜作物,給生產造成很大損失。
1.2為病蟲害提供了合適的越冬場所
蔬菜周年生產使蔬菜種植的間隔時間縮短,而且重茬嚴重,從而使一些原先不能在北方越冬的病菌也能安全越冬。隨著設施農業的發展,黃瓜進行周年生產,使黃瓜育苗和生產處于連續狀態,導致了黃瓜霜霉病的流行。同時蔬菜周年生產的連續性,還使得一些病蟲害不再越冬、越夏,常年為害。如溫室白粉虱,自20世紀80年代傳入天津后,在周年生產的溫室和露地蔬菜上為害,冬季在黃瓜、番茄、西葫蘆等作物上繁殖為害,在冬、春茬作物收獲后一部分飛到露地蔬菜和雜草上,秋季又轉回溫室繼續為害。
1.3露地蔬菜病蟲害的最大侵染源
設施內小氣候溫度高,病蟲發生早。在天津地區,保護地常和露地相連,因而成為露地蔬菜病蟲害(如黃瓜霜霉病、番茄灰霉病;白粉虱、潛葉蠅等)的最大初侵染源。
1.4設施栽培引種的同時帶來了新的病蟲害
由于早熟栽培和設施栽培的需要,在引進許多新的蔬菜、花卉和苗木的同時,也隨之帶入了一些新的病蟲害。如美洲斑潛蠅,自1993年底首次在中國發現以來,已成為菜農防治的難題,為害茄科、豆科、瓜類等多種蔬菜作物,造成了巨大的損失,成為潛在的危險性害蟲。番茄潰瘍病是一種毀滅性病害,自1985年在北京市發現后,已相繼在內蒙古、山西、河北、黑龍江、吉林、遼寧、天津等省市、自治區發生為害,嚴重發病的地塊番茄減產達25%~75%。中國已將其列為檢疫對象,以防止和控制其發生蔓延。
2設施農業發展中病蟲無害化防治對策
2.1采用抗病蟲良種
選擇抗病蟲良種是防治病蟲害最經濟有效的方法。抗黃瓜霜霉病的品種有津雜1號、津雜2號、津春3號、碧春等;抗番茄晚疫病和病毒病的品種有中雜4號、佳紅、佳粉10號、中疏4號等;抗炭疽病的甜椒有中椒2號、甜雜2號等。
2.2合理作物布局與輪作倒茬
在保護地四周,注意選種保護地內作物上易發生病、蟲的非寄生性植物。如設施內黃瓜、番茄等作物上易發生溫室白粉虱,四周應選種白菜、韭菜、蔥蒜等蔬菜或大豆、玉米等大田作物,就可阻斷溫室白粉虱的蔓延,減少其發生為害。瓜田四周不要建溫室、大棚,一定程度上可以推遲霜霉病的為害時間和減輕為害程度。據調查,在冬季溫室蔬菜栽培少或不栽培的地區,翌年早春很少發生斑潛蠅,反之發生為害嚴重。目前設施內常年種植高產高效的黃瓜、番茄、茄子、辣椒等蔬菜,多年連作引起土傳染害嚴重發生。枯萎病、疫霉病、黃萎病等為害越來越重。若能堅持輪作3~5 a,病害的發生程度也能大大減輕。因此,在生產上進行合理的作物布局,在設施內堅持輪作倒茬,是進行病蟲害防治的一項重要措施。
2.3加強植物檢疫和種子處理
生產上許多病蟲是通過引種傳入的,因此,不要盲目引調有病蟲的種子,防止如瓜類黑星病、番茄潰瘍病等檢疫對象和危險病害的傳播。對引進的種子、苗木進行嚴格檢查,不得銷售帶有檢疫對象的種子。若發現引進帶有危險性病蟲的種子,必須徹底銷毀。對引進的各類蔬菜、花卉種子,要進行處理和消毒。采用磷酸三鈉浸泡或采用酸處理等,可以防治病毒病和細菌性病害。對花卉和苗木噴灑藥劑和熏蒸可以減少害蟲傳播。
2.4調節設施內生態環境條件,抑制病害發生
通過各項管理技術將設施內的生態環境調節到蔬菜作物生育的最適條件,而不利于病害的發生,從而使蔬菜生長達到高產、優質。如現在生產上推廣的生態防治法、物理防治法,就是在溫室條件都適合病害發生的季節,采用一天中不同時間、不同溫濕度管理,使利于發病的溫、濕度盡量縮短,達到控制病害發生蔓延的適溫,并達到作物生育適溫的上限,保持一定時間。下午日落后根據室內條件,盡量晚閉風口,將溫度迅速降到發病溫度以下。在一天中盡量縮短有利發病條件的時數,控制病害發生。降低濕度也是減少病害發生的一項有效措施。霜霉病、灰霉病、細菌性角斑病等都是在植株葉片上有水滴或水膜的情況下才能完成侵染和傳播的。降低空氣濕度可以通過控制澆水,采用地膜覆蓋或膜下暗灌,盡量減少噴施藥液,采用煙劑或粉塵來防病蟲害。
2.5培養健康植株,抵御病害發生
調查發現,凡是地力差、施有機肥少、管理粗放的田塊,病害發生就重。因此,提高植株的抗病性要從植株賴以生存的土壤環境抓起,培肥地力,加強田間管理,增強植株的抗病能力。
2.6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減輕病蟲害發生
設施內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需要采取正確合理的方法,如果違背客觀規律,在污染農作物和農業生長環境的同時,還能造成食物中毒等一系列的嚴重后果。化學防治施用農藥能迅速、準確、高效、及時地防治病蟲害。在使用農藥時,要嚴格按照生產綠色蔬菜產品的要求,選擇合適的農藥品種。但是,單一使用化學防治,會增強病蟲害的適應能力,只有采取綜合防治措施進行防治,才能有效控制病蟲害的發生與為害。
2.6.1抓住重點環節進行防治設施蔬菜生產主要環節是越冬生產和早春保護地栽培。越冬生產往往和早春育苗同時進行,如對病蟲防治不利,易使越冬病、蟲帶入早春作物田間。設施栽培具有面積小、相對封閉等特點,噴藥時一定要均勻周到,做到防治徹底,減少露地蔬菜病害的初侵染源和蟲口基數。對設施內的植株殘體要集中處理(燒毀或深埋),不能扔到設施四周,避免病蟲蔓延、傳播。
2.6.2抓住有效時機進行防治設施栽培病蟲害發生早,蔓延速度快,應以預防為主,發現中心病株(蟲)立即施藥。如黃瓜霜霉病,從中心病株出現到設施內葉片變黃不到一周時間,如不能及時控制病害,常會錯過防治時機。
2.6.3運用生態防治和物理防治通風降濕可控制多種病害,高溫悶棚能控制黃瓜霜霉病的發展;夏天灌水后,覆蓋薄膜熱力消毒土壤,防病、蟲、雜草均有良好效果;覆蓋多功能農用膜,抑制灰霉病菌的孢子形成;用黃板誘蚜蟲和白粉虱成蟲;用銀灰膜拒避蚜蟲防病毒病;用黑光燈誘小菜蛾、棉鈴蟲、煙青蟲、銀須蛾等;引入天敵和保證天敵的安全,并充分發揮其防治作用。
2.6.4采用正確的防治方法進行防治由于保護地種植能充分利用空間,種植密度較大,防治病蟲害存在一定難度。有些病菌和害蟲在葉背面侵染繁殖,若不能將藥液噴灑到作用位點,藥劑的內吸和滲透作用不強,就難以控制病害發生。因此,采用煙霧劑、粉塵劑、熏蒸劑可以克服施藥不勻的弊病。蔬菜斑潛蠅的防治存在同樣的問題,成蟲在植株間飛翔,幼蟲鉆蛀于葉片表皮與葉肉間,蛹落到地表土面,如單一采用葉面噴霧處理,不可能有地效地防治各蟲態的害蟲,必須采取多項措施,如熏殺成蟲、藥劑噴霧、撒毒土等多種施藥方法,才能有效控制斑潛蠅的為害。
總之,設施農業生產為農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前景,同時,也對農業從業者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采取科學合理的栽培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法和手段,才能做到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楊其長.中國設施農業的現狀與發展趨勢[J].農業機械,2002(1):36.
[2] 王文漢,李東,吳傳云.設施農業生產技術在我國的應用[J].農機推廣,1995(5):26-27.
[3] 周建華.國外設施農業發展新趨勢[J].農村百事通,2004 (10):30.
[4] 秦瑞海,趙麗,謝敏.農機推廣在設施農業中發揮的作用[J].農機科技推廣,2002 (3):27-28.
[5] 郝永娟,王萬立,劉春艷,等.設施蔬菜土傳病害的綜合調控及防治進展[J].天津農業科學, 2006(1):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