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回顧了中國畜牧業的發展成就及存在問題,探討了中國畜牧業市場信息服務組織的構成,即由政府性質部門、準政府性質機構、教學科研系統、社團組織和其他信息組織構成,進而分析了畜牧業市場信息服務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畜牧業市場信息服務應采取的措施,即完善信息采集系統、建立完善主要畜產品市場監測預警體系、加快農民經濟合作組織化進程、建立健全涉農信息化法律法規、提高農民素質等。
關鍵詞:畜牧業;發展;市場信息;信息服務;中國
中圖分類號:S8-1文獻標識碼:A DOI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0.02.018
Consideration of Market Information Service of Animal Husbandry in China
LIU Yu-tang, JIA Bao-hong, WANG Jian-chu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ianji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Tianjin 300192, China)
Abstract:Firstly, the accomplishment and problem existed of China animal husbandry was reviewed,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organization of animal husbandry market information service in China was explored, which included government department, quasi- government department, teaching and research system, society group and so forth. Secondly,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animal husbandry market information service were also analyzed. Finally, proposes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animal husbandry market information service were proposed, including to perfect information collecting system, to construct monitor early-warning system of main animal products market, to speed up the extent of economic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to establish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and to improve the peasant quality.
Key words: animal husbandry;development;market information;information service; China
1中國畜牧業發展的成就
3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畜牧業生產發生了巨大變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改革開放前,老百姓買肉、蛋得憑票。今天,肉蛋奶不但敞開供應,而且開始講究安全放心。
據統計,2005 年中國畜牧業總產值為1.3 萬億元,至2008 年,已達到2 萬億元。全國共養殖有16億頭豬、4億頭牛和7億只羊,雞、鴨、魚等其他畜禽類的數量就更多。2008 年,全國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7 278 萬t、2 701 萬t和3 781 萬t,比1980 年增長了4.7 倍、9.5 倍和26.7 倍,平均年遞增6.4%、8.8%和12.6%。1978年,全國人均肉、蛋、奶占有量分別只有8.9 kg、2.4 kg和1.0 kg,到2007年,人均占有量已分別達到52.0 kg、19.0 kg和27.5 kg,分別是1978年的5.8倍、7.9倍和27.5倍,中國人均肉蛋奶的消費已經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5%[1],畜牧業經濟已從家庭副業成長為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2畜牧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中國是一個畜牧大國,但在當前的畜牧養殖產業體系中,存在著國家、集體、股份制、個人等多個生產業態。農業和牧業相結合的農牧業結構仍然還是目前畜牧養殖業的主體,工廠化畜牧企業依然只是鳳毛麟角。據統計,91%的豬肉產品、99%的牛肉出自農牧方式,工廠化養殖方式僅為1% ;羊肉的散養方式占98% ;禽肉的農牧式占82% ,禽蛋的農牧方式占94%,其中專業戶占36% ,散養戶占58% ;牛奶農牧式占80% ;綿羊毛放牧式占70% ,農牧式占30% ,工廠化則為0。以農牧結合為主的畜牧業在中國的畜牧產業中仍占主導地位,而在農牧結合的畜牧業中又以非專業養殖戶的傳統式散養或小規模圈養為主[2]。如此一個大規模的行業產業,再加上上述生產模式,在市場經濟的調控下,行業的發展很容易受市場價格的制約。據2009年上半年統計,四川省農民人均現金收入2 596.3 元,同比增加了307 元,增長13.4%,但是農民人均牧業收入只有571 元,同比減少了60.56 元,減少了9.59%。農民人均出售豬肉26.57 kg,同比增長了5.25%,人均收入380.29 元,同比減少了21.73%。據對亳州、合肥等地部分養殖場(戶)調查,每出欄1頭肥豬平均虧損50元左右[1],可見,畜牧業是增產減收。對于上述諸多的問題,誠然有些問題屬于政策、法規層面,需要各級政府配合有關部門解決。但是有很多的問題是與畜牧業經濟信息及市場信息密切相關的,沒有建立起有效、科學、快速的反應機制,使得產業容易出現價格上漲一哄而上,價格下跌生產收縮,這就給行業發展帶來巨大沖擊和波動,這種沖擊和波動不利于提高農牧民收入水平和實現產業的可持續性發展[3]。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缺少有效的市場信息引導。由此看來,市場信息體系的滯后和不完善,直接影響到行業產業的發展與穩定。
3中國畜牧業市場信息服務組織
中國畜牧業市場信息和其它行業在大的格局上沒有區別,也存在著市場、生產、流通、銷售等環節。畜牧業市場信息服務工作是畜牧業發展的牛鼻子,牽一發而動全身,畜牧業市場信息服務工作做好了,畜牧業經濟也將被帶動起來。大量事實可以證明,中國畜牧業的發展,畜產品及其加工品的市場供給日益豐富多彩,優質產品率不斷上升,新品種、新產品層出不窮,毫無疑問與中國畜牧市場信息的服務有著密切的關系。當今畜牧業市場信息主要來自以下服務組織[4]。
3.1政府性質部門
國家有關行政管理部門。他們負責向社會定期或不定期地發布政策信息、統計數據、市場動態等。
3.2準政府性質機構
各級國家有關部門的信息中心、畜牧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等。他們是政府部門直屬單位,承擔政府的部分信息服務任務。
3.3教學科研系統
各級各類畜牧教學、科研單位。他們產生和傳播大量畜牧科技等方面的信息。
3.4 社團組織
畜牧行業協會和學會。他們發揮著協調、咨詢、服務、橋梁紐帶作用。
3.5其他信息服務組織
有關媒體、商業性機構、大型企業內部的信息服務機構、畜牧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村合作及中介組織、經營大戶、農民經紀人等。他們一頭連農戶,一頭連市場,搭起了畜產品走向市場的橋梁,彌補了政府信息服務功能的缺欠。
4畜牧業市場信息服務存在的問題
雖然上述信息服務組織對畜牧業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很難滿足農牧民對畜牧市場信息的需求。
(1)中國經濟管理體制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市場經濟體制已經確立,現在人們已經在圍繞市場情況考慮和安排生產、加工、經營、消費等一切經濟活動。但畜牧交易市場體制不完善,畜產品貿易市場建設滯后,仍屬傳統自由交易,交易行為不規范;市場信息缺失,畜牧業生產信息、銷售流通信息不暢,對市場的需求變化把握不準,由此使畜牧生產存在著一定的盲目性,某些畜產品存在階段性、結構性過剩[5],造成了畜產品價格的起伏不定,既浪費了資源,又損害了養殖戶的利益,影響了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
(2)中國畜產品由不同部門歸口管理,缺乏統一協調的信息服務管理機制,各部門和各單位分別依靠各自獨立、相對薄弱、體系建設存在交叉重復,信息資源尚不能得到充分共享;信息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還有較大差距;信息采集、處理、分析、發布等手段落后;信息的采集面相對較窄,采集、分析和發布缺乏統一的標準;信息分析形式和發布窗口的實用性、統一性和固定性較差。
(3)現有的信息服務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技術人才不足,培訓工作滯后等[5]。
這些因素影響了市場信息服務質量與效率,使得畜產品市場信息的需求和供給之間在結構、質量、有效性、時效性等方面存在巨大缺口,難以滿足加入世貿組織后畜牧業和畜牧經濟發展的需要。
5畜牧業市場信息服務應采取的措施
畜牧業市場信息服務質量與畜牧經濟的發展密切相關。從一定意義上講,信息靈通,就能解決農牧民的生產問題和“買難賣難”問題,可以致富。反之,農牧民就不知道養什么、怎樣養、養多少、賣給誰。因此,要建立多元的畜牧市場信息服務網絡和服務體系。
5.1依托國家電子政務工程,改進完善信息采集系統
依托農業部和省級農業部門,強化建立和開發畜牧業市場綜合數據庫系統,如建立畜牧業生產和市場需求信息、畜牧業生產區域性信息、畜牧業經營性信息、畜牧業產品結構信息、畜禽產品進出口信息、畜禽生產水平信息等數據庫。強化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價格信息系統建設,搞好批發市場價格采集、分析和發布。探索傳感網、物聯網技術在養殖場的應用,開發高質量畜牧市場信息技術軟件研究,推廣應用電子標簽技術(RFID)。加強與涉農部門的溝通與協調,建立信息交換制度,開發數據交換接口,建設公共數據平臺,解決信息孤島問題,實現涉農信息共享。
5.2加強宏觀調控,建立完善主要畜產品市場監測預警體系
在主產區和主銷區建立市場信息監測點,逐步形成覆蓋全國的畜產品市場監控體系。加強對生產、流通、銷售各環節的監測,開展主要畜產品市場風險分析,及時發布市場預警分析報告,科學預測市場和消費需求走勢,正確引導養殖戶生產、經營與決策,規避市場風險。
5.3加快農民經濟合作組織化進程,協調產業鏈各環節關系
目前,農戶的畜產品的銷售主要依靠農民經紀人。他們以市場為坐標,以本地產品為資源,一頭連農戶,一頭連市場,從事經營某一項畜產品的購銷,不同程度的促進了畜牧業的發展。但有的逃避檢疫,存在一定的疫病傳播風險,市場價格他們說了算。因此,農民們最信不過,而又最離不開,鄉鎮干部很怕他們,而又得靠他們。隨著規模化養殖逐漸擴展,經紀人銷售規模與數量有限,他們為了維護自身的經濟利益,與養殖企業之間相互不能交流所掌握的市場供求信息,結果又影響了畜牧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7]。因此,應大力發展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培育生產者利益代言人,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增強農民自我發展能力。同時,不斷完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建立風險基金、保護價收購、利潤返還、吸納入股等多種形式,促進生產、加工、流通各環節形成相互依存、緊密相連的利益關系[8]。
5.4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建立健全涉農信息化法律法規
畜牧市場信息分析預測、市場信息發布、市場信息傳播,政府部門是主體。維護信息主體的權威與權益并積極促進信息的共享,也是政府部門的職責。如美國在農業信息管理上,從信息資源采集到發布都進行立法管理,并不斷完善,形成體系;法國有關法規規定,所有社會產品的生產者和經營者都有義務如實填報自己的生產經營情況,違者按偷稅行為處罰。中國應盡快制定涉農信息化法規,制定信息采集、分析和發布的統一標準,建立權威性的畜產品市場信息統計、分析與報告制度,確立發布為常規、不發布為例外的工作制度,為農牧民提供及時、全面、精確的市場信息和參考資料。
5. 5促進信息的有效利用,必須提高農民素質
怎樣解讀政策信息和市場信息,恰當地進行畜牧生產等各項經濟活動,還取決于農牧民自身的理解與分析能力。可以通過學校式的傳統教育和各種培訓,提高農牧民的認知能力;還可以通過各種畜牧項目示范區和典型示范戶,幫助農牧民更新觀念,增強對知識和信息的接受與分析能力。
6結束語
畜牧業市場信息的獲取、存儲及傳播,在追求速度和效率的今天,體現出得天獨厚的價值。為更好地滿足畜牧業市場信息服務的需求,就必須完善畜牧業市場信息服務體系,創新服務模式。畜牧業市場信息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在服務內容上涵蓋各個環節,包括國家宏觀決策、生產者微觀決策、政策、法規、市場、技術、疫情等信息。
為企業和農戶提供全方位的市場信息服務,需建立并完善政府、協會、企業、院校、科研單位共同參與的畜牧市場信息服務體系,這不僅為中國的畜牧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駕護航,同時對于提升畜牧業現代化、信息化的水平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現實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小健.萬億畜牧業的喜與憂[J].中國人大,2009(18):43-44.
[2] 張正華,潘義瓊,邵瑜.我國畜牧產業信息化管理探索[J].安徽農業科學,2007,35(31):10141-10143.
[3] 廖新俤.中國畜牧生產的生態屏障與可持續系統[J].中國禽業導刊,2004,21(20):16-17.
[4] 呂霄鵬,何剛.信息化管理——發展畜牧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J].中國禽業導刊,2009,26(4):37-40.
[5] 李瑾,秦富.畜牧產業結構調整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畜牧雜志,2007,43(18):37-32,37.
[6] 論農業商務信息的供給體制[EB/OL]. (2008-06-30)[2009-12-20].http://www.gmw.cn/content/2008-06/12/content_781380.htm.
[7] 舒志濤.畜牧業經紀人在畜牧生產中的作用[J].浙江畜牧獸醫,2002,27(3):19-20.
[8] 院萍. 上半年畜牧業負重前行——2009年上半年全國畜牧業生產形勢分析會側記[J].中國畜牧通信,200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