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進入了臘月,一年一度的春節馬上就要來到了。我們身邊的氣氛開始隨之逐漸“緊張”起來了一一大家都開始“忙年”啦。親愛的讀者朋友,不知道您是否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春節這一天,其實和平常的一天并沒有任何區別,為什么人們要把這一天賦予特殊的意義?為什么人們在這一天的表現和平時大相徑庭呢?
春節是什么?
這個答案可能會讓您大吃一驚——春節,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其實是一種群體性躁狂發作。
好家伙!躁狂!可能很多讀者朋友會覺得我危言聳聽。呵呵,請先不要忙著下結論,待我慢慢講來。
由于專業跨度和翻譯方法的問題,不少朋友對“躁狂”這一概念的理解不甚透徹,相當一部分人把“躁狂”與“狂躁”混為一談,這并不能怪大家,因為“躁狂”這個詞的翻譯方法存在一定問題,本身就很容易給人以誤導;而且,對于沒有接觸過精神科或心理科臨床工作的朋友來說,在頭腦中描繪出一幅“躁狂”發作的圖畫確實有一定難度。
但是。請不要忘記,科學永遠是來自于生活的。即使再高深莫測的心理學原理,也不太可能脫離日常生活中的現象。通過我的介紹,恐怕還會驚奇地發現,個體的異常心理現象,很多都可以在被我們視為“很正常”的群體現象中發現它們的影子。
躁狂是怎么回事?
躁狂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躁狂最重要的本質,就是透支——心理能量的透支。
這是什么意思呢?就好比是我們手中的信用卡一樣,先消費(透支)再還貸。本來要三個月用的錢,您一個月都花光了。那這個月肯定是很痛快啦!可是剩下那兩個月怎么辦呢?不論怎么透支,最后可一定是要還的啊。
心理能量的透支與信用卡透支的道理是一樣的。我們都知道“精氣神”這個詞,人想要健康地工作生活,就,必須得有“精氣神”,所謂“精氣神”就是我們的心理能量。比如說,本來這部分“精氣神(心理能量)”是半年的“定額”,是要在六個月之內勻著使用的。而“躁狂”就是在兩個月之內把這些能量“揮霍”得精光,于是這兩個月肯定特別興奮,狀態特別好,情緒特別高漲,精力充沛,思維敏捷,感覺渾身有使不完的力量。但是好景不長,由于躁狂本身是一種透支,這就意味著躁狂發作以后就會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處在缺乏心理能量的狀態中。這種狀態,就是我們每個人都耳熟能詳的抑郁。
春節·圣誕節·狂歡節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春節是一年中最大的節日,其最重要的本質特征之一就是透支——無論是在金錢上、飲食上、精力上、體力上、情感上,人們都表現出強烈的透支現象。在“過年”這個理由的支持下,人們連續的暴飲暴食。過度的娛樂狂歡,“瘋狂”的大量購物,在人際關系的圈子里不斷消費著自己的情緒和金錢。在這一段時期內,整個群體沉浸在一種過度興奮的氣氛之中。可是,透支畢竟是要還的。這就是為什么當過年的歡樂氣氛煙消云散之后,不少人會陷入一種身心疲倦、甚至是心力交瘁狀態之中的原因。這種情況就是我們很多人熟識的“節后綜合征”,躁狂發作之后,多半會伴隨有抑郁發作。
我國最重要的節日是春節,西方國家呢?一般來說。歐美主要國家最大的節日是圣誕節。圣誕節的“躁狂”意味比起春節有過之而無不及。不僅如此,在某些歐洲和南美文化中。我們甚至可以見到躁狂意味更加明顯的節日——狂歡節。在這種活動中,人們會陷入一種更徹底興歷狂熱之中。
人為什么要過節?
說到這里,就有一個根本問題開始浮出水面了,為什么人類要過節呢?在研究了世界各個國家、民族的生活之后。我們會驚奇地發現,在我們生活的這個星球上,不論什么文化,人們都會有自己的節日,都會出現心理能量的群體性透支現象。這究竟是為什么呢?這就要涉及到躁狂的心理學機制了。
按照精神動力學的觀點,躁狂的產生是基于對基本沖突和抑郁的抵抗或防御——躁狂是對抑郁的逃脫。這就是為什么心理醫生在臨床上經常會見到,躁狂往往是在患者遭遇了負性生活事件之后發作。患者遭遇了喪失性的事情,比如失去自己的工作、前途、愛人、親人等等,他們拼命想要擺脫這些事件給他們帶來的負性情緒,于是動員了心理能量儲備以使自己“快樂”。但問題是,這種能量的動員本身是一種透支,結果就不可避免地會造成精神能量在透支后的枯竭。
同樣的道理,人們之所以要把某些平常的日子賦予特殊意義,使之變成“不平凡”的節日,成為自己透支心理能量的“借口”,就是因為我們的生活之中不如意的事情太多了。人類的生命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煩惱和痛苦,為了使自己在這些壓力的肆虐下免于崩潰,為了防止自己在不斷出現的痛苦中陷入絕望,人類發明了節日。所以說,節日的另外一個重要核心特征就是回避煩惱、忘記不愉快。人們就這樣通過透支心理能量,使自己沉浸在人為制造出來的“快樂”之中。以求暫時逃脫日常生活中的煩惱和不快。
因此,節日的本質,正是群體性的躁狂發作。這也就是為什么在節日過去之后,很多人就會陷入一種缺乏動力、情緒低落的狀態之中的原因。
過春節,悠著點兒!
正是因為上面提到的原因,各位朋友在過春節的時候可得悠著點兒,可千萬別深陷這種“躁狂”的氣氛中不能自拔,否則假期結束到了該上班該上學的時候就該“抑郁”了。就如西方一位哲人的名言所說,沒有人比剛剛度完假的人更需要放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