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有許多美名,因為營養(yǎng)豐富被稱為“干果之王”;因為可代糧且價廉物美而被稱為“鐵桿莊稼”,與紅棗、柿子并列為“三大木本糧食”國外稱板栗為“人參果”,而我國板栗在國際市場則被叫做“中國甜栗”。
食用歷史久
板栗,也叫栗子。是我國的特產,古稱“木奄子”,食用歷史悠久。從西安半坡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已發(fā)現有板栗的實物遺存,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采食歷史;殷商甲骨文中已有“栗”字;春秋戰(zhàn)國時期,栽種板栗已非常盛行。
《山海經》中載“南山多栗”《詩經》中多處提到板栗的栽培《呂氏春秋》中更把“箕山之栗”列為美果;先秦時《莊子》、《韓非子》等古籍中均有以板栗代糧并貯以備荒的記載;從北宋時陸游的《老學庵筆記》里可以得知,當時的食肆中已有“糖炒栗子”供應;南宋《山家清供》中記有用板栗和山藥合制的“金玉羹”;元代《居家必用事類全集》中載有將板栗與糯米同磨粉制成的“高麗栗糕”,這大概是最早的“栗羊羹”吧。
營養(yǎng)“高大全”
從某種意義上說,板栗之所以美名多,是因為它的營養(yǎng)豐富。
干板栗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達到77%,與糧谷類的75%相當,鮮板栗也有40%之多。因為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所以板栗能供給人體較多熱能,并能幫助脂肪代謝,具有益氣健脾、厚補胃腸的作用。
板栗蛋白質為3.7%左右,鮮板栗的蛋白質含量可達到4%~5%,雖不如花生、核桃多,但還是高于大米。
板栗屬于堅果類食品,但它并不像核桃、榛子、杏仁等堅果那樣富含油脂,脂肪含量僅占2%,而且是利于健康的不飽和脂肪酸,幾乎不含膽固醇。這對防治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非常有好處。
板栗所含礦物質很全面,有鉀、鎂、鐵、鋅、錳等,雖然達不到榛子、瓜子那么高,但高于蘋果、梨等水果,尤其是鉀含量突出,比富含鉀的蘋果高4倍。
板栗所含維生素主要是B族維生素、維生素C和胡蘿卜素,其含量比—般堅果都高。特別值得推薦的是,板栗的B族維生素非常豐富。尤其是維生素B2的含量高達24毫克/100克,這是糧食所不及的。更為突出的是,鮮板栗中的維生素C含量比公認含維生素C豐富的番茄還要多。
冬令養(yǎng)生寶
民間有句俗語:“十月板栗笑哈哈”,意思是說,十月后板栗開始上市,霜降后宜食板栗進補。老百姓把板栗、核桃和榛子并稱為冬季的“養(yǎng)生三寶”。
霜降之后,氣候轉涼,人體氣血開始收斂,這段時間進食板栗最為適宜。板栗碳水化合物含量高,能提供較多的熱能,有利于機體抵御寒冷;入冬后易發(fā)感冒,而板栗具有很好的益氣作用,其富含的維生素C還可提高身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適量食用板栗,不僅可助人遠離感冒困擾,還可提高機體免疫力。
冬季是心腦血管疾病的多發(fā)季節(jié),富含不飽和脂肪酸、B族維生素、胡蘿卜素、鈣等多種營養(yǎng)物質的栗子特別適合高血壓、冠心病等患者食用。另外,冬季寒冷,容易過量進食油膩食物,加上活動量小,常會出現脾胃不適、腰酸腳弱、氣虛咳喘、口角生瘡等癥狀,而板栗性味甘溫,具有健脾和胃、補腎強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
生食最補腎
中醫(yī)把板栗列為藥用上品,認為能補腎活血、益氣厚胃,尤其對腎虛有良好療效,故稱之為“腎之果”。早在唐代,醫(yī)藥學家孫思邈就說板栗是“腎之果也,腎病宜食之”。《本草綱目》則稱其可“治腎虛腰腳無力,以袋盛生栗懸干,每旦吃十余顆,次吃豬腎粥助之,久必強健。”
民間用板栗補養(yǎng)、治病的方法很多,但多數人都是熟吃。其實,生吃板栗或許味道不及熟食適口,但好處卻不少。孫思邈在《千金方·食治=》中就特別強調了“生吃’這一用法,“生食之,甚治腰腳不遂”。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轍曾做過一首板栗治病的詩:“老去自添腰腿病,山翁服栗舊傳方,客來為說展興晚,三咽徐收白玉漿。”蘇轍用詩告訴人們,板栗是補腎佳品,而生食板栗則是補腎的科學方法:每天早晨和晚上,把新鮮板栗放在口中細細咀嚼,直到滿口白漿,然后再一點一點地慢慢吞咽下去,就能收到極好的補益和治病的效果。中老年人若是養(yǎng)成每日早晚各吃風干的生板栗5-10枚的習慣,可以達到有效預防和治療腎虛、腰酸腿疼的目的。只是,脾胃不好的人生食不宜超過5枚。
此外,生食板栗還有止血功效,可治吐血、衄血、便血等常見出血癥。將生板栗去殼,搗爛如泥,涂于患處可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臨床證明有一定療效。
人人皆可食
老人,適合指數★★★★★
板栗的營養(yǎng)滋補作用對老年人非常適宜。老年人多多少少都有些心腦血管病,或腰酸腰痛、腿腳無力、內寒泄瀉等常見不適。板栗可以幫助老人健運脾胃、增進食欲,又能補腎強筋,尤其適合老年^機能退化所致的胃納不佳、腰膝酸軟等癥。
中年人,適合指數★★★★★
對中青年人而言,常吃板栗可以補血、補腎氣、強筋骨、治腰酸,減少經常吃快餐和應酬帶來的膽固醇、油脂攝入過多,并能緩解因學習工作引起的過度疲勞。比較好的選擇是栗子粥,把板栗和大米一起煮成粥,或把板栗風干磨成粉,喝粥時添入,這樣相當于生食板栗。
兒童,適合指數★★★★
現在孩子們的物質生活條件比較優(yōu)越,家長對孩子的營養(yǎng)照料又往往過于精細,因此厭食、偏食的孩子不少,臨床上經常能見到脾虛的孩子:面色無華、體倦乏力、形體偏瘦、厭食或拒食。食少、瘦弱、常腹瀉的孩子食用板栗,可起到增加食欲、收澀泄瀉、調理腸胃的作用。不過。孩子的消化能力不及成人,吃多了容易造成積滯。可以做成板栗粥、板栗糕、板栗糊等食用。
孕婦,適合指數★★★
孕婦常吃板栗可健身壯骨,而且有利于骨盆的發(fā)育成熟,還有消除疲勞的作用。尤其是炒熟的板栗味道香甜可口,很符合孕婦挑剔的口味。但要注意適量,吃多了易引起便秘。
病人。適合指數★
嬰幼兒、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者、患有風濕病的人不宜多食。
另外,板栗富含柔軟的膳食纖維,血糖指數比米飯低,只要加工烹調中沒有加入白糖,糖尿病病人也可品嘗。但一定要少吃,以免影響血糖的穩(wěn)定。
食栗有禁忌
飯后不要吃太多。板栗含淀粉較多,飯后吃容易攝入過多熱量,不利于保持體重。最好把板栗當做兩餐之間的零食吃,或做在菜里吃。
不能一次大量吃。板栗生吃難消化。熟食又易滯氣,所以一次不宜多食。吃時要細細嚼碎,嚼為漿液時再一點一點咽下。
選栗有講究
板栗有不同種類,如錐栗、茅粟等,但選購板栗常以北方栗、南方栗來區(qū)分。北方栗果實小,種皮極易剝離,淀粉含量低,質地細膩而糯性,最適于糖炒。南方栗果形較大,種皮稍難剝離,含糖量低,而淀粉含量高,果肉粉質偏粳性,適于菜用,俗稱“菜栗”。
質量好的板栗,果實飽滿,顆粒均勻,色澤正常,無蟲蛀,無悶傷,無霉爛,肉質細,甜味濃,帶糯性。
注意事項:
1 不可一味追求果肉色澤潔白或金黃。金黃色果肉有可能是化學處理過的,如果炒熟后或煮熟后果肉中間有些發(fā)褐,是栗子所含酶發(fā)生“褐變反應”所致,只要味道沒變,則對人體無害。
2 最好不買開口粟。炒栗子時鍋里的糖沙在高溫時會生成焦糖,時間長了會變成黑色,開口栗容易粘到這些有害健康的黑焦糖,鍋里的焦炭等雜質也會同時滲進栗子的開口部位。
3 新鮮生板栗仁外表呈褐色,內部呈淡黃色,口感脆甜。買回后應立即放入冰箱冷凍,以-2℃保存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