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疾首者
幾天前,昔日“教父”又向中國音樂家開炮,說現在科學技術發達,可以利用軟件修補,“讓一個不會唱歌的人會唱歌”。
老大哥的痛心疾首讓人感嘆,老大哥的不合時宜也讓人唏噓。他一定總也想不明白,為什么如今人們愿意花大筆錢去理發,卻不愿意購買一張正版CD。
他只能心有不甘地看著人們都沉淪到世俗里頭。就連你我也是一樣,不再聽那首《一無所有》,也不再說年少時的理想,只是偶爾在報紙角落里,看到一個老男人發發牢騷,然后將其丟在一邊,繼續碌碌無為地生活。
歲月鏡子者
鄭醫生在上世紀60年代大學畢業,她和丈夫響應號召,離開城市,到農村去當“赤腳醫生”。
當年,時代喊著震天的口號,漫天飄舞著紅旗,燃起鄭醫生和她同代人的熱情,隨后又冷漠地遺忘他們。如今,他們咬牙挺過艱難歲月,卻再次被時代無情地拋棄。
人來人往、潮起潮落,有多少人像鄭醫生一樣被裹挾到歷史大江中不能自拔。無論成功與否,也無論后悔與否,他們終究成了一面歲月的鏡子。
倒墻見證者
日前,這位德國前總理和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美國前總統布什相聚柏林,大談他們共同見證的柏林墻倒塌往事。
可惜20年過去了,美麗新世界并未到來。相反,新的挑戰中,問題接踵而來,貧富差距和世界不公延續著,失去了舊對手的西方,仍舊要在經濟危機的胡同里打轉。
事實上,沒有誰成為最后的贏家,即使是住在柏林墻兩邊的德國人。科爾想必也聽說了戲劇性的一幕:在一個民意調查中,七分之一的德國人說,他們懷念國家分裂的那些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