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材超市作為一種國際先進的理念和經營方式進入中國,應該是超前的,但想成為主流的營銷方式還待數年的引導與教化。
面對建材超市營銷模式今日之困境,很多人都認為“水土不服”是主要原因,我不得不說是因為這道風景線過度靚麗了,在行業環境的變化中迷失了方向:
一是市場需求的萎縮。受2005年以來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持續低迷和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建材市場出現萎縮,導致各個店面的營業額風光不再,持續下降,與以商戶為主體的專業建材市場相比,船大難調頭。
二是本身急功進利的過度擴張。2005年是建材市場發展最為迅猛的一年,國際、國內大型建材超市爭相在中國跑馬圈地,快速擴張,出現殘酷的競爭在所難免,而市場需求在一定階段內是有限的,建設超市的單店營利模式很難實現,后繼無力,資金鏈紛紛出現問題,發展必然受到了阻礙。
三是中國式專業賣場的快速崛起。建材超市這種新業態的出現,曾對中國臟、亂、差的傳統批發市場產生較大沖擊和反差。然而,以紅星美凱龍、集美、居然之家為代表的“店中店”式的現代建材大賣場的快速崛起,既繼承了中國傳統的批發模式,又積極導人了建材超市先進的商場管理模式,有力抗擊了從歐美引入的“建材超市”先進營銷模式的張力。
我只想說的是,建材超市作為一種先進的理念和經營方式,雖然存在著很多專家所認為的種種“水土不服”的問題,但若從一開始就穩扎穩打,至少現在生存上不會存在較大的問題,之所以處于目前尷尬的困境,還是自身的急功近利造成的。
中國經濟、文化的差異性,導致消費群體的多層次性和消費習慣的不確定性,客觀上推動了我國建材流通領域的分銷模式與建材分銷渠道的多元化、立體化的格局。建材超市作為一種國際先進的理念和經營方式進入中國,應該是超前的,但想成為主流的營銷方式還待數年的引導與教化,目前只能處于補充模式而在中國市場上存在。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以及消費的日趨理性,人們對家庭裝修材料的需求也從以價格為主,轉向質量、健康、服務、價格等因素并舉的階段,中國建材市場必然會趨向于國際化模式的建材超市發展。我們現在就可以看到建材市場的進步,如紅星美凱龍、集美、居然之家為代表的“店中店”式的現代建材大賣場正在從傳統的批發市場模式向建材超市模式過渡,建材超市模式在未來是必然的發展趨勢。
目前,建材超市模式還需穩健積累。時待數年,我相信這道風景線必會靚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