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國內,比劉謙優秀的魔術師多的是,但是為什么劉謙更火——劉謙長于創造性模仿和傳播。
德魯克先生說,企業只有兩種核心功能:營銷和創新。中國企業一直被認為缺乏創新精神與能力,被稱為模仿者。很多人把模仿稱為創新的敵人,但是中國企業的創造性模仿能力卻把營銷與創新非常好地結合運用。中國企業在創造性模仿方面恰恰是極為擅長的。創造性模仿以“適用”為第一原則,采取拿來主義,根據現實需要為我所用,是典型的實用主義創新。
盼盼法式小面包并不是該公司首先創造的品類,但是最終卻只有盼盼法式小面包在該品類一枝獨秀。旺旺兒童食品也不是旺旺公司首先創造的新品類,但是旺旺的一個“旺”字形成了每年中國人春節的生活方式組成部分。
娃哈哈一直是一個產品跟隨者,但是娃哈哈就極其善于創造性模仿,品類模仿競爭對手,渠道編織卻是娃哈哈公司最主要的能力。娃哈哈用渠道破解銷量,成就品牌。格蘭仕、海爾、蒙牛、康師傅、農夫山泉等企業都是創造性模仿的成功者。
從去年春晚一鳴驚人熱起來的劉謙在今年春晚上繼續進行了精彩的創造市場。盡管劉謙的魔術在剛剛表演結束就有人稱可以破解。但是那些破解劉謙魔術的人恰巧就是失敗者。怎么沒有見到這些破解者的名字被人傳誦呢?
其實上世紀90年代初,有一年的春晚上的小魔術也讓筆者非常喜歡。但是中國的魔術師們卻不善于發現其中的商機。能夠表演魔術的人很多,水平不在劉謙之下的人也非常多,但是誰又善于表演呢?誰又有劉謙的經典傳播用語:“見證奇跡的時刻”呢?誰又發現傳統的魔術表演背后的市場呢?魔術并不是一個新玩意!本來魔術就需要分散觀眾注意力,需要一些配合,但是又有誰能夠像劉謙一樣把聲樂和關鍵人物明星利用得那么好呢?把觀眾的好奇心和娛樂性結合得那么好,使傳統魔術成為一個人人喜愛的節目呢?
也就相當于一個企業只會創新而不會營銷。盡管劉謙熱的背后,這些人不斷地抨擊劉謙,但是卻把劉謙越“抨”越高。甚至有人說劉謙去年就是花了好多錢為代價上的春晚,恰恰說明了劉謙最擅長的是傳播,是營銷,而不是魔術。成名之后的劉謙被很多電視臺邀請做節目,并且現場解密魔術!還成功代言了一些品牌,讓中國人喜歡上了這個來自臺灣的另類新星!
在網上谷歌或者百度一下劉謙,馬上就查找到的鏈接就幾千萬條。而魔術本來只是一個傳統節目。現在淘寶網上的劉謙魔術用道具、魔戒、手表等等賣的火熱。這在中國還是自劉謙出現之前從來沒有過的。劉謙就是典型的創造性模仿成功者!
劉謙和臺灣的媒體通過電視節目把小魔術形成一個成功的娛樂產品。區域市場成功之后,劉謙本人又通過春晚在中國大陸開創,復制了更大的市場,并且更加成功!
企業經營和劉謙的魔術表演完全是異曲同工之妙。一個產品的成功并不是成功,一個市場的成功也不是成功。只有把成功加以復制創造市場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中國現在很多企業在區域市場里獨霸一方,而沒有走出去取得成功就是不善于創造性模仿。臺灣畢竟是一個彈丸之地,市場不夠大。香港市場也不夠大,并且香港消費者也很難集中在一起看一個收視率全球第一的電視節目。不管劉謙如何被春晚發現走上春晚舞臺,但是劉謙選擇的傳播地點和方式無疑是最有效的!不但劉謙提供的“產品”優良,并且劉謙最擅長的表演,通過春晚這個全球同時收視率第一的節目把自己和魔術成功的推介開來。
廣告時代已經漸行漸遠漸無書了,如果劉謙在央視花錢做廣告傳播自己的魔術,或者在其它時段節目上進行表演,是不可能出現這樣的效果的。劉謙巧妙地利用了各種關鍵因素以公關的方式進行傳播取得了巨大的超出預期的成功。
產品創新是一門學問,但很難作為企業核心競爭力。除非像蘋果、微軟、英特爾這樣極少的卓越企業。廣告傳播是一項投入,但不是一個長期行為。公共關系是新時期建設品牌的必要手段,但不是都能夠取得預期效果。這些本來就是一把雙刃劍,中國企業被創新和廣告與事件打倒的已經不少了,創造性模仿應該被中國企業作為核心競爭力來打造!創造性模仿創造市場!
創造性模仿戰略注意點
1 要立足于研究市場走勢,研究顧客的需求,以及市場的可能變化,而不是主要研究生產首創產品的廠家。創造性模仿戰略攻擊的方向,不應該總是想著把顧客從首創產品取得成功的企業那里奪過來,而是應該指向首創者已經開拓出來,但還未能充分滿足的那些市場,以及首創者尚未開拓的潛在市場。
2 要在首創產品的基礎上著力進行二次開發和創新,而不能簡單地模仿。先入為主是產品進入市場的規律,如果以相似度很高的產品跟進,必然會處于被動位置。要根據市場調研得到的顧客新需求和對首創產品進行分析的一手資料,設計和開發出本企業特有的新功能,新風味、新包裝食品。
3 把握好二次開發和創新的速度和進入市場的時機。對于一個被市場接受的首創產品,其他企業也可能同樣在進行二次開發和創新,搞慢了就會落在別人后面,喪失良機,搞快了就要有足夠的資源投入,還要考慮所開發出的產品技術完善,避免倉促進入市場帶來再次開發。所謂把握好進入市場的時機,是以二次開發和創新的速度為前提。如果選好了這樣一個時機,即在競爭對手不多時進入市場,物以稀為貴,就能相對穩定地維持產品較好的價格,從而得到及早進入市場的高額盈利。如果大量競爭對手的產品充斥市場,價格競爭激烈時進入市場,要想得到高盈利是很困難的。
4 不要扎堆,避開大家一齊對首創產品進行二次開發和創新,一齊爭奪市場的混亂局面。針對同一首創產品的二次開發和創新的產品,從本質上一般不會有太大的區別,眾多特色不夠鮮明的類似產品在市場上相撞,價格戰無疑是大家的競爭主旋律,拼殺的結果是全盤皆輸無勝家。企業為防止這樣的結果出現在決策之前要做好行業信息的收集和研究。
5 不要盲目跟進。推出首創產品的企業也會出現失誤,有些首創產品的市場潛力并不大,沒有太大的市場前景,而進入市場時的勢頭卻是轟轟烈烈。這種現象極易誤導其他企業,倉促地對這些首創產品進行二次開發和創新,最后走上不歸路。對任何首創產品的跟進,都要建立在對市場進行足夠研究和分析,透過現象看出本質的基礎之上。
6 加入WTO后,市場正朝著越來越規范、越來越有序、越來越法制化的方向進步,且速度越來越快。在這當中,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將會提到更重要的議事日程上,侵犯別人的知識產權將會付出沉重的代價。因此,在選擇目標首創產品進行創造性模仿時,一定要了解對方是否為專利產品或擁有其他的知識產權,如是,就不能依次進行二次開發和創新,以免招來法律糾紛和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