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見有人說:“手機不就是用來打電話嗎?要那么新的技術做什么?”
在20世紀90年代初,它的確是用來打電話的。但在21世紀10年代,它真不是用來打電話的。
手機的本質是:快速傳遞個人信息。
在過去,我們只能通過打電話傳遞個人信息。但現在,我們有了QQ、微博、開心網、電子郵件、飛信。和它們相比,打電話低效、麻煩、費用高、信息衰減,不環保,不健康。
“打電話,不僅僅是傳遞信息,有時是為了傳遞感情,比如:問候,查崗,想聽某人的聲音。”
在這些應用上,網絡視頻體現得更好。不僅奉送以上這些,還附贈:微笑,即時實景展示,以及迷人眼神。
“你說的這些網絡應用,只能在電腦上實現,手機上無法實現。”
過去是這樣,但自今年起,一切都不一樣了。因為,智能手機已一統天下,成為市場主流。
對于傳統手機來說,諸多網絡應用,確實無法實現。但對于帶有操作系統的智能手機來說,電腦能干的事,它都能干。QQ、微博、開心網、電子郵件、飛信,易如反掌,家常便飯。
看看你身邊最近換手機的人,有誰買的不是智能手機?
當每個人的手上都拿著一部帶有操作系統、能便捷登陸WWW網頁、運行即時通訊類軟件的手機時,世界已不再是過去的那個世界。
人類開始真正生活在互聯網上。傳統手機,讓你24小時都在電話旁,隨時等候召喚。智能手機,讓你24小時都掛在網上,永遠在線。
找不到人的情況,將越來越少。他不在微博上,就在開心網上,要么就在登錄QQ的路上。如果還是找不到他,下次見面請安慰一下他,他的手機極有可能被偷了。
“我在外面,等我回去后,再把資料傳給你。”這樣沒有工作效率的臺詞,也不會再出現。因為,這句話的“外面”指的是“不能上網的地方”,“回去”指的是“回到能上網的地方”。從現在起,你不用回到哪里,因為你永遠在線上。
智能手機的普及,讓人類個人信息的傳遞方式,遭到了顛覆性的改變。
從此,手機的定義,不再是移動電話,正確的說法應該是:移動上網終端。
如今所有生產商、軟件商、運營商,對于手機的設計,都指向一個共同的方向:上網更方便。
看清楚了嗎,不是打電話更方便。
難道就沒有廠商生產,只是用來打電話的手機嗎?有的,老年人手機。字大,數字鍵盤清晰,打電話可方便了。
為什么是手機顛覆了我們的生活?因為,手機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商品。在所有身外之物中,手機是和我們相處時間最長、相伴距離最近的東西,時時刻刻,寸步不離,哪怕是去洗手間。
對很多人來說,什么都可以不帶,但手機必須帶。因為即使沒帶錢,也可以通過手機找人來付賬。但是,不帶手機?蒼天啊,你有這個心理素質嗎?因此,手機也是對我們的生活,侵占得最徹底的商品。
在所有數碼產品中,手機的更新換代,是最迅速的。科技對人類行為習慣的改變,在手機身上體現得最淋漓盡致。讓生活變得更便捷,更有趣,更高效,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換一部更高性能的手機。
我一直相信,通過智能手機,實現24小時在線的這一天,遲早會到來。但我沒想到,會如此之快。不得不承認,是Google的Android系統,加速了這一天的到來。它的誕生,降低了智能手機生產成本,加速了智能手機普及。
目前,智能手機市場,主要有5個操作系統。它們是:諾基亞的Symbian,微軟的Windows Mobile,RIM的BlackBerry,蘋果的iPhone OS,Google的Android。
這里面,只有Android是免費的,且開放源代碼給所有人,任何人都可以為其編寫應用軟件,輕松修改代碼。如今,已有34家企業加入Android陣營“開放手機聯盟”,他們將共同完善Android系統。所以,盡管Android是最年輕的手機操作系統(2年多前才誕生),但影響力已遠遠超過許多資深前輩。
短短一年間,Google聯合HTC,連續推出裝有Android系統的手機Dream(G1)、Magic(G2)、Hero(G3)、Tatoo(G4)、Nexus One(G5),令人嘆為觀止,目不暇接。摩托羅拉近年來做的最正確的決定,就是加入Android陣營。裝有Android的MOTO Driod,令這個曾經的老大哥,重新體會到瘋狂出貨的快感。
Android的成長速度是驚人的。目前,裝有Android系統的一系列手機,已嚴重威脅到iPhone,令蘋果非常不爽。MOTO Driod的廣告詞,甚至就是:我(暗指iPhone)不會的, Driod都會。
有時我真懷疑,Google以后會不會搞一個開放的個人電腦操作系統,讓微軟也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