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容易辨認五里界鎮的區位,從進入小鎮開始,兩條主干道旁掛滿了中國光谷·伊托邦的廣告牌,6到8年后,后者將取代前者,成為這片土地的新名片——剛剛過去的2009年12月20日,湖北大都集團宣布,首期投資逾50億元將五里界鎮改造為全球首個低碳智能城市,總面積為14平方公里,取名為中國光谷·伊托邦。
先想想什么東西可以留下來
在2009年12月20日的規劃成果匯報會上,來自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院院長俞孔堅稱,對五里界的低碳智能型改造,是一次“反規劃”的規劃。“所謂的反規劃,不是不規劃,而是要反過來做這個規劃,先想想什么東西可以留下來。”
湖北大都集團副總裁康偉介紹,規劃時對五里界鎮進行了文化層面的梳理,將有價值的老街、老巷子和老建筑進行標注和保護,實施建設時同時修復原有的城鎮肌理,“我們不是做舊城翻新,而是在此基礎上搭建新城的發展骨架,原地安置原住民,有意識地保留老城鎮的味道。”
現時的五里界鎮上,光谷·伊托邦項目的中心區,鎮上的居民回遷房已經動建,所有居民將以原有價值三、四百元每平米的住房置換獲得同等面積價值三、四千元每平米的商品房,并擁有產權,此后,還將配有酒店式公寓、出租式公寓、商鋪經營等多渠道解決居民的收入問題。
“中國光谷·伊托邦內還會開設市民學校,教授原住民掌握新城市的生活技能,讓農民變成市民,市民變成有產者,有產者成為城市的建設者,這是我們的理想之一。”
城市居民每人有幾畝地
“反規劃”下的城市里,一并保留下來的還有良田、湖泊和樹林,城市是基于原有的自然生態上的現代都市田園。
中國光谷·伊托邦開辟有綠色景觀廊道,采用油菜、豆類、向日葵、紅花草等生產性景觀,并通過水循環處理、廢物再利用等生態環保科技,融入太陽能等景觀小品,成為全新的“低碳科技花園城市”的生態系統和景觀格局。
當然,理想的烏托邦城市不止于此,康偉解釋,伊托邦E2-topia中E2是Ecology(指代生態)和Email(指代智能)的融合。智能科技會和生態景觀建筑相結合,分解為智能家居、宜家服務、運動娛樂、商務服務、智能管理等幾大系統,運用到城市中去。其中的智能管理,是成立一個信息管理中心,對整片區域的生態,以及整個城市的信息進行全方位的管理。
城市還將建立全國首家低碳智能產業總部經濟園區,與光谷產業形成優勢互補,并承接光谷人才、科技轉移。“光谷的大部分行業,特別是高新行業完全可以網上辦公,網上互動,我們想打造一個真正的世界辦公室概念,通過網絡科技,來實現遠程的交流。”
未來的伊托邦人還有著豐富的休閑娛樂選擇,城市里有大眾休閑球場、公共的游艇碼頭,養生溫泉會館,還可以釣魚種菜做農夫,據說,城市居民每人可以分到幾畝地,留作自用。
大學生畢業幾年后就能在此買房
通過生態系統和智能科技的運作,將低碳和智能的效應發揮到最優,伊托邦的規劃還在實踐中慢慢完善,“沒有前人的經驗,這是全球首座低碳智能城市,是原創的理想城市形態,復雜程度難以想象。”
按照規劃,今年7月項目動工,由五里界延伸至牛山湖的伊托邦河將會打通,建設成港口;現在的錦繡大道將更名為伊托邦大道,成為城內的第一條主干道;第一期的住宅也將動工興建。6到8年左右的時間,城市建成。
“要強調的是,伊托邦并不是富人的專屬,我們提供經濟的低碳生活。”康偉說,伊托邦的生態環保技術是一個大體系,通過合理的配置,部分資源能進行循環使用,由此來降低使用成本。
至于房價,光谷·伊托邦也顯得很親民,“住光谷小戶型的在這能住花園洋房,住光谷百平方米的在這能住經濟型別墅。我們的想法是,讓大學生畢業三到五年后,就能在伊托邦買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