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貢茶是我國古代專門進獻皇家與朝廷,供帝王將相享用的特制茶葉。
貢茶起源于西周,迄今已有3100年歷史。但西周僅是貢茶的萌芽階段。宮廷對貢茶品飲有具體記錄與印證的則始于晉代。茶葉得到朝廷的青睞而逐漸增加貢額,乃至設立官焙而成為一項歲有定額的經濟制度,正式確立于唐代。貢茶興于唐,盛于宋。宋代的貢茶品類繁多,貢茶的品位大大提高,出現了龍團鳳餅。貢茶院如雨后春筍般地興起,茶會、茶宴、斗茶、品茶蔚然成風。元明時期繼續保留唐宋發展起來的貢茶院事,并在品飲上多有創新。清代貢茶品種更多,品質也進一步提高.
由于歷代皇朝對貢茶品質的苛求與求新的奢欲,迫使貢茶不斷創新和發展,因而貢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名茶的開發與茶葉制作水平的進步,為中國名茶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貢茶還通過外交途徑,由國內傳播到海外,促進了中國茶文化向海外的交流與傳播。
全祖望賦詠十二雷
余姚河姆渡車廄岙所產貢茶,有稱三女茶的,有稱十二雷的,在方志上則通稱為貢茶。茶名四明十二雷出名于北宋年間。北宋進士出身、客居明州(寧波)的名士、景迂學派的創始人晁說之有詩曰:“為官莫去且徘徊,官有白茶十二雷;便覺羅川風光好,為渠明日更重來?!标苏f之在詩尾有注解稱“十二雷,是四明茶名”。
四明十二雷在元明之前已成為浙東的貢茶。清代史學大家、稱譽“浙學之冠”的全祖望曾兩次賦贊四明十二雷。
貢茶十二雷茶園多分布于海拔400米左右的山上,系為沙質土壤,溪泉潺湲,翠竹掩映,山花爛漫,生長環境極為優越。這里還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
傳說很久以前,在河姆渡附近的山村里,有三位姑娘去深山采到好多好茶,歸途中大家感到又累又乏,經過一條清澈的山溪時,三位姑娘忍不住在溪水中嬉戲。沒想到老天突然變臉,頓時雷電交加,大雨傾盆。三位姑娘不幸被十二聲雷擊中喪命。當雨過天晴時,溪邊出現了三座猶如三位少女相依相偎的俏麗山峰。此后,山中便長出又嫩又香的茶葉,傳說就是三位少女當年留下的。為了紀念三位采茶少女,當地將三座山峰稱為三女峰。三女峰的茶葉,則被人們稱為四明十二雷。
全祖望是清代著名的文史學家、浙東學派的繼承人。他是浙江寧波人,字紹衣,號榭山,世稱“榭山先生”。全祖望博學多才,生前曾多次登臨天一閣查閱舊籍,廣搜史料,編成《天一閣碑記》等重要專著。他著述頗豐,有30余種400多卷。寧波月湖西岸桂井街原有一座古老的藏書樓,他的主人就是全祖望。
乾隆二年(1737),全祖望33歲時辭官還鄉,對四明十二雷進行詳盡考證,并在產地虹嶺親自建灶復制。《十二雷茶灶賦并序》是他在建造茶灶時,祈求茶神保佑,盛贊四明十二雷絕品寫下的著名茶賦。賦之開篇便寫道:
吾鄉十二雷之茶,其名曰“區茶”,又曰“白茶”,首見于景迂(晁說之)先生之詩,而深寧(王應麟)居士述之,然未嘗入貢也。元始貢之。
這里的深寧居士王應麟是南宋大學士,他與元代的名士王元恭等,都有詩文贊詠四明十二雷貢茶。
全祖望的《十二雷茶灶賦并序》是一篇長賦,賦中對十二雷貢茶的產地四明山獨特環境,采茶、加工、儲藏以及十二雷貢茶的色、香、味、宜茶之水、貢茶的歷史作了精彩的描述,并自比茶仙,建造茶灶,看茶山煙嵐,讀陸羽《茶經》,品名山貢茶,這種怡然自樂的山居生活也記錄在賦詞之中。
全祖望還寫了另一篇贊詠十二雷的茶賦《區茶》。在這篇一韻貫之的賦中,他再次盛贊四明十二雷產地環境優美,貢茶品質優異。
范文虎深岙辟貢茶
河姆渡車廄岙的地名與春秋時代越王勾踐有關。因勾踐在此“停車秣馬”而得名車廄。南宋丞相史嵩之(1189-1256)出生于寧波史氏望族,是史家繼史浩、史彌遠之后的第三個丞相。史嵩之晚年辭官回家閑居13年,他在選擇自己墓地時發現車廄岙是青山綠水產好茶之處,也是名儒商賈向往的游覽勝地,便把墓地選定在車廄岙。歷史上有個人物叫范文虎,此人活躍在南宋末年至元朝初期,是一個崇拜史嵩之的人。有一天范文虎拜謁史嵩之墓??吹竭@里群巒起伏,清溪長流,云霧繚繞,正適合茶喜溫、愛濕、耐陰的特性。這里茶樹朝夕受霧露滋潤,芽葉肥壯,葉質嫩綠。同時他又想到在很長時間內,元朝建都北京,皇帝及皇宮大臣多來自于游牧的蒙古族,他們嗜好牛羊肉,對有助于消除油膩的茶葉特別需要。但朝廷往往吃不到好茶,連丞相耶律楚材(1190-1244),在西域王君玉處獲得一點好茶,也詩興大發,作詩以記:“積年不啜建溪茶,心竊黃塵塞五車。碧玉甌中思雪浪,諗老三甌夢亦賒。敢乞君侯分數餅,暫教清興繞煙霞?!?/p>
于是,范文虎便在車廄岙史嵩之墓的附近,建立開壽寺,又從鄰近的古剎蘆山寺移來匾額等設施到開壽寺,以續寺院香火,并在開壽寺內設置茶局,由知縣監制。每年清明前一天知縣來到車廄岙內,至谷雨時節知縣才能回到衙門。采摘茶芽的都是處子,頭批茶制成后,必先供奉在史相墓前,緊接著就差專吏限期納貢,“到京投納,掣批回繳,此定制也”。
名山大川,多是優質茶的重要產地。車廄岙的茶樹在良好的生態自然環境中,所需的各種養分一應俱全,自然是香高味濃,品質優良。史料記載,車廄岙年納貢茶260斤。當時產茶的建德年貢茶不過5斤,桐廬12斤。車廄岙所產貢茶占浙江18個貢茶區的50%。范文虎也由此從兩浙大都督提升到中書右丞,“佐丞相裁決庶務”。
章紀良再續貢茶品牌
2010年早春時節,筆者在位于四明十二雷貢茶的原產地余姚河姆渡鎮車廄岙寧波十二雷茶業公司品飲了心儀已久的十二雷貢茶。色澤清翠碧綠,沖沏后湯色清亮,芽鋒初展,外形似平非平,苗秀略扁,條索緊細,芽毫顯露。香氣裊裊娜娜地襲來,頓感濃醇爽口,有清鮮回味。幾口喝下來似覺兩頰留香,飄然欲仙?!八卮裳┥h沫香,何似諸仙瓊蕊漿?!边@種貢茶口味的真趣,在試茗四明十二雷中得到體悟。
寧波十二雷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章紀良對四明十二雷的歷史文化了然于胸:“四明十二雷歷史悠久,先賢詩文中有‘元始貢之’說法,其實在南宋時期就被列為貢茶,明朝中葉為鼎盛時期,現主產區位于河姆渡南面的三女山、虹嶺一帶,茶園多分布于海拔400米左右的山上,茶園主要是沙質土壤,四周翠竹掩映,一片蔥郁,林間流水淙淙,云蒸霞蔚,特別適宜茶樹生長。優質名茶總是與好的山水有緣。而著名的河姆渡遺址就在其附近。”
寧波十二雷茶業有限公司由寧波丞相綠茶業有限公司和余姚市河姆渡鎮虹嶺茶場合并而成。“四明十二雷”在元明時期曾經是浙江第一大貢茶,品質優良,聲譽較高。兩家茶場均是“寧波市無公害茶葉產地”,各自擁有的“丞相綠”和“四明十二雷”品牌分別在中國農業博覽會和中國國際茶文化節中獲得過金獎。2009年3月28日成立寧波十二雷茶業有限公司,把兩只品牌整合為“四明十二雷”,邁出了茶葉產業強強聯合、品牌整合提升的新步伐。
寧波十二雷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章紀良向筆者介紹:“新公司成立后,把現有的茶場基地擴大至1000畝以上,實現布局連片化,并更新生產設備,實現全程機械化生產,名優茶的年產量可望達到4000公斤。我們還將開發集觀光、采茶、制茶、品茶于一體的特色休閑趣味旅游項目,把茶文化與旅游業結合起來。”
我們參觀了寧波十二雷茶業有限公司和他們的茶廠。翻開大紅本子的金獎證書,由中國名茶評審委員會簽發的證書文字赫然醒目——寧波十二雷茶葉有限公司:“你單位選送的四明十二雷茶(茶樣1000克)經國家茶葉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專家委員會評審,感官品質優秀,榮獲金獎,特授此證。”
走進茶廠車間,只見各種各樣的現代化制茶機械設備安置在那里,很多都是十二雷公司成立后投資引進的新設備,這些新設備將在規?;洜I中發揮資源優勢。
在章紀良董事長的陪同下,我們又來到十二雷茶業公司的一處茶園。茶園地處山麓,有溪泉相伴,放眼望去峰巒起伏,大片茶樹長勢茂盛,新葉鮮嫩,青翠悅目。
如今,章紀良董事長一邊抓新茶生產,一邊著手品牌營造。他告訴筆者:“在當前各行各業加快轉型升級的形勢下,如何發揮品牌整合的資源優勢,進一步發掘貢茶的歷史文化,造就新一代具有貢茶輝煌的新名茶,這是傳承名茶文脈,拓展茶業市場的關鍵?!?/p>
余姚市依托四明山大片茶山,為浙江省產茶大市。河姆渡車廄岙出產的歷史貢茶,正在走上科學發展之路,重新煥發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