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闊天空錢鍾書
世人皆言錢鍾書博覽群書,卻不知他成為大師的秘訣何在。
飽蠹樓中,橫掃西典
楊絳說:飽蠹樓(錢鍾書常去的圖書館)圖書向不外借,讀者只準攜帶筆記本、鉛筆,而且不得在書上留痕跡。錢氏在“飽蠹樓書記”第一冊留注:“廿五年(1936)二月起,與絳約間日赴大學圖書館讀書,各攜筆札。”
楊絳又說:“做筆記時間,約摸是讀這本書的一倍,鍾書卻說,最精彩的句子,要讀幾遍后才發現。如是,做筆記成了習慣。鍾書筆記從國外到國內,從鐵箱、麻袋、枕套里出出進進。鍾書去世后,我找出大量筆記,經整理,分為三類:一外文,二中文,三日札?!?/p>
令人驚嘆者:外文筆記,包括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拉丁文。“其中記有書目、版本、原文頁數。英國文學在他已有基礎。于是循序攻讀法國文學。同樣攻讀德國、意大利,一部一部細讀,勤勤謹謹做筆記。以后,他就隨遇而讀。全部外文筆記,共計3.4萬多頁,700多萬字?!?《錢鍾書手稿集》楊絳序)
楊絳笑稱:“極俗的書,他也能看得哈哈大笑。精微深奧的哲學美學,他像小兒吃零食那樣,一本本漸次吃完?!?979年,他隨中國社會科學院代表團訪美時,仍能隨口背誦英文、德文、法文的詩篇。依照美國華人學者費景漢的說法:錢鍾書以69歲高齡,面對滿堂學者,侃侃而論,其洋文之精準、學問之高雅,“真把美國人嚇著了”。
不拘專業,打通齊觀
1937年秋,楊絳赴巴黎大學攻讀學位,錢鍾書隨往。這一年,他要比在牛津快樂得多。拉丁區的舊書店、咖啡館,讓他隨意讀書交友。
開心之余,他發現做學問之人,實該自由自在地生活,海闊天空地讀書。楊絳《我們仨》旁證:“鍾書在巴黎這一年,法文自15世紀詩人維利翁讀起,一家家讀過來。德文、意大利文也如此。這是鍾書恣意讀書的一年。我們初到法國,兩人同讀《包法利夫人》,他的生字比我多。一年后,他的水平遠遠超過我?!?/p>
有巴黎讀書的經歷墊底,錢鍾書留學三年,終不枉此行。遍覽群書之余,他最喜歡的書籍,以西洋思想史為主軸。
巴黎讀書方式,提示錢鍾書治學理念,即于學問一道,他絕不拘泥某個學科,而是上天入地,縱橫馳騁。他后來將小說及各類文藝作品與哲學思想相結合,美其名曰“打通齊觀”,實出于此。
(趙一凡)
周勃下場悲涼
漢高祖劉邦彌留之際,呂后在側,問身后之事,劉邦欽點了曹參、王陵、陳平和周勃四人為“顧命大臣”,對于周勃更是委以重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可以太尉。”此后的歷史發展證明了漢高祖的英明。在周勃的主持下,漢室舊臣鏟除了呂氏王侯對劉漢皇權的威脅,力挽狂瀾。然而歷史的另一端,卻不為人所知,“安劉氏者必勃也”的背后隱藏著“危勃者必劉氏也”的詭秘。
漢室舊臣順利“奪宮”后,便派出使節迎代王劉恒入主大寶。劉恒受璽,連夜奪去周勃軍權,后又干脆將周勃的太尉銜拿掉,以其為右丞相,實際上亦是虛位。接著又罷免其丞相官銜,點名勒令其回家養老。一代勛臣落得如此下場,可謂悲涼。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結束,文帝又以蓄意謀反罪逮其入大牢。在獄吏的提示下,周勃將兒媳婦也就是文帝女兒抬出來,證明自身的清白,又通過太后向文帝施加壓力,這才被免罪放歸。(孔祥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