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然 冷云偉 張 明 伏 梅 王 波
(1中國礦業大學化工學院,徐州 221116) (2維維集團,徐州 221111) (3徐州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徐州 221000)
酸乳發酵工藝的優化*
孫 然1**冷云偉1張 明2伏 梅2王 波3
(1中國礦業大學化工學院,徐州 221116) (2維維集團,徐州 221111) (3徐州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徐州 221000)
在單因素試驗的基礎上,通過正交實驗對酸乳發酵工藝進行優化,得最佳工藝為保加利亞乳桿菌與嗜熱鏈球菌質量比為1∶1,接種量為3g/100 g,發酵溫度為43℃,乳固體含量為10 g/100 g。
乳酸菌;工藝優化;酸乳
乳酸菌是指一群可發酵碳水化合物產生乳酸的的球菌和桿菌。酸乳具有減輕乳糖不耐受癥、調整腸胃、減少疾病等功能,但酸乳生產中易出現發酵時間長,菌種活力不夠等問題,因此,進行酸乳工藝的優化具有實際的意義。
a)菌種,混合型乳酸菌(保加利亞乳桿菌和嗜熱鏈球菌),由法國羅地亞公司提供;
b)新鮮無抗牛乳,收購合格奶源;
c)脫脂奶粉,新西蘭產。
a)酸度測定:依照GB/T5009.46-2003的方法進行;
b)產品感官評定:由6名經驗豐富的現場品控人員組成,采用百分制對產品的質地、外觀、香味和滋味進行評定,6個數據取整數平均值。
2.1.1 嗜熱鏈球菌
2.1.1.1 接種量
接種量分別取1g/100 g、3 g/100 g、5 g/100 g,優質鮮奶43℃連續發酵12 h,每2 h測一次酸度,具體如圖1所示。由圖1可知,接種量不同,產酸速度不同,隨著接種量的增大,產酸速度增大。接種量為3g/100 g和5 g/100 g組,在發酵的2 h~4 h產酸速度增大,12 h后酸度分別長到76oT和89oT,雖然3 g/100 g組的酸度相比5 g/100 g的有點低,但基本達到要求,且凝乳狀態良好;而1g/100g組產酸速度緩慢,4 h~6 h產酸速度稍有提高,但隨后又進入緩慢狀態,12 h后酸度僅達到62oT,凝乳狀態不好,質地松軟。所以,對于嗜熱鏈球菌來說,接種量應取3 g/100 g~5 g/100 g。

圖1 不同接種量對嗜熱鏈球菌發酵的影響
2.1.1.2 發酵溫度
發酵溫度分別取40℃、43℃和45℃,接種量3 g/100 g,發酵12 h,2 h測一次酸度,如圖2所示。由圖2看出,發酵溫度為40℃時,嗜熱鏈球菌生長緩慢,一開始產酸速度很慢,直到8 h時產酸速度才有所加快;而45℃時的高溫會抑制嗜熱鏈球菌的正常生長,產酸活性下降,因此酸度增加也很慢,12 h后仍達不到要求的酸度。所以對嗜熱鏈球菌來說,40℃發酵12 h后酸乳凝乳狀態良好,但需要的時間太長,不利于酸乳生產進程,發酵溫度應選43℃。

圖2 不同發酵溫度對嗜熱鏈球菌發酵的影響
2.1.1.3 乳固體含量
乳固體含量分別取8 g/100 g、10 g/100 g、12g/100g,接種量取3g/100g,43℃發酵12h,2 h測一次酸度,結果見圖3。
由圖3結果可知,乳固含量8 g/100 g組在發酵12 h后酸度只達到78oT,沒有達到要求,且在發酵的2 h~4 h,產生乳清較多。乳固含量10 g/100 g組和12 g/100 g組酸度在8 h時就分別達到89oT、97oT。因此,對于嗜熱鏈球菌來說,乳固體含量應在10 g/100 g以上。
2.1.2 保加利亞乳桿菌
2.1.2.1 接種量

圖3 不同乳固體含量對嗜熱鏈球菌發酵的影響

圖4 不同接種量對保加利亞乳桿菌發酵的影響
接種量分別取1g/100g、3 g/100 g、5 g/100 g,用優質鮮奶,43℃連續發酵12 h,酸度變化見圖4。可以看出,接種量的多少對產酸速度影響很大,接種量越大,產酸速度越快。對于保加利亞乳桿菌來說,接種量為3 g/100 g組在發酵4 h~6 h產酸速度加快;5 g/100 g組的從發酵一開始產酸速度就很快,產生的酸味較強烈,有大量的乳清析出;1 g/100 g組酸度增長的速度一直很緩慢,12 h后酸度僅達到79oT,并且質地松軟,可以看見有輕度的流動狀態,凝乳效果不理想。綜上分析,對于保加利亞乳桿菌來說,接種量選擇3 g/100 g較適宜。
2.1.2.2 發酵溫度
同嗜熱鏈球菌一樣,發酵溫度分別取40℃、43℃、45℃,接種量3 g/100 g,保溫發酵12 h,2 h測一次酸度。結果見下頁圖5。由圖5可知,發酵溫度越高,產酸速度也越快。發酵溫度為43℃、45℃,在發酵6 h~8 h產酸速度加快,12 h后酸度分別達到99oT、109oT;40℃發酵時產酸速度相對比較緩慢,12 h發酵酸度為77oT。40℃發酵12 h酸度達不到要求,45℃發酵析出的乳清比較多,因此,發酵溫度選取43℃。

圖5保加利亞乳桿菌不同發酵溫度對發酵的影響
2.1.2.3 乳固體含量
同嗜熱鏈球菌,乳固體含量仍取8 g/100 g、10 g/100 g、12 g/100 g,接種量3 g/100 g,43℃發酵12 h,每2 h測一次酸度,結果見圖6。由圖6結果可以看出,乳固體含量不同,產酸速度不同,乳固體含量增大,產酸速度也增大,與其他兩組相比,乳固體含量為8 g/100 g組的酸度增長緩慢,最終酸度達到79oT,基本達到要求,但乳清析出較多,凝乳效果也不好,質地松軟。因此,對于保加利亞乳桿菌來說,乳固體含量為10 g/100 g就能滿足發酵的要求。

圖6 保加利亞乳桿菌不同乳固體含量對發酵的影響
2.2.1 正交試驗
在以上單因素實驗的基礎上,選取乳固體含量、接種量、發酵溫度、菌種配比四個因素進行正交試驗,進而對發酵工藝進行優化,采用L9(34)正交試驗,每個因素設定3個水平,正交試驗因素水平見表1,正交試驗結果見表2。

表1 因素水平表

表2 正交試驗表
由表2極差分析知,各因素對產酸影響的大小依次為:乳固體含量>桿菌與球菌質量比>接種量>發酵溫度,而各因素對感官的影響大小依次為∶乳固體含量>桿菌與球菌質量比>發酵溫度>接種量。
2.2.2 最優方案的確定
在該實驗中,感官評定是本實驗的評定指標,指標越大越好,所以應選取每個因素的K'1、K'2、K'3(或k'1、k'2、k'3) 中最大的值對應的那個水平。由 于 : A 因 素 列 : K'1>K'3>K'2, B 因 素 列 :K'2>K'1>K'3, C 因 素 列 : K'2>K'3>K'1, D 因 素 列 :K'3>K'2>K'1,所以最優方案為 A1B2C2D3,即桿菌與球菌質量比為1∶1,接種量為3 g/100 g,發酵溫度為43℃,乳固體含量為12 g/100 g。通過實驗發現,乳固體含量為10 g/100 g就基本能達到最優方案的效果,所以在工業生產中為節約成本,乳固體含量取10 g/100 g即可。綜合以上分析得到的最優方案為A1B2C2D3(D2)。
a)單一菌種發酵試驗表明,嗜熱鏈球菌的最優發酵工藝為:接種量為3 g/100 g~5 g/100 g,發酵溫度為43℃,乳固體含量為10 g/100 g以上;保加利亞乳桿菌的最優發酵工藝為:接種量為3 g/100 g,發酵溫度為43℃,乳固體含量為10 g/100 g以上。
b)由單一菌種發酵實驗得出,只有嗜熱鏈球菌時酸度較低,保加利亞乳桿菌的產酸能力大于嗜熱鏈球菌,嗜熱鏈球菌在發酵過程中使產品黏度增加。可見,兩種菌混合發酵時,各司其職,嗜熱鏈球菌產生黏度,滿足口感上的要求,保加利亞乳桿菌負責后期酸度的進一步提升。
c) 由混合菌種發酵試驗可知,菌種配比、接種量、發酵溫度及乳固體含量均對酸乳的質地、滋氣味產生影響,其中乳固體含量、菌種配比對其影響較大,但各因素之間又是相互影響和制約的。
d)混合菌種發酵試驗最佳工藝條件:桿菌與球菌質量比為1∶1,接種量為3 g/100 g,發酵溫度43℃,乳固體含量為10 g/100 g以上。
[1]謝繼志.液態乳制品科學與技術[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2:10-35.
[2]楊起恒.乳酸菌發酵機理及酸奶工藝優化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大學,2005:6-44.
Study on optimization ofyogurt fermentation process
SUNRan1**LENGYun-wei1ZHANGMing2FUMei2WANGBo3
1(School ofchemical engineering,China universityofminingand technology,Xuzhou 221008,China)
2(VVGroup,Xuzhou 221111,China)
3(The school ofproduct quality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Xuzhou 221000,China)
Basing on the single-factor test,the best technology of the orthogonal test is as follows:L.bulgaricus (Lb):S.thermophilus (St)=1 ∶1,the inoculums dosage is 3 g/100 g;temperature is 43 ℃,the total solids are 10 g/100 g.
lactic acid bacteria;yogurt process optimization;yogurt
國家星火計劃(2008GA690098)
**孫然,女,1986年出生,碩士,中國礦業大學化工學院在讀
研究生。
201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