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 豐
最近,規模、實力、資質在中國都不是頂尖的民營企業吉利,居然成為沃爾沃的首選競購方,成為中國汽車業的一個典型例子。對此,筆者在一次研討會上表示,吉利的經驗很多,最重要的是“敢當首長”。李書福不敢響應我的說法,他感覺吉利在中國汽車界還遠不夠當“首長”的資格。其實,我講的是它的發展方式,而不是它的地位。
在闡述“制造”和“品牌”的關系時,我用寫文章做比喻。寫文章有三種方式,第一種,一般人的方式:自己寫、自己署名。第二種,秘書方式:自己寫,別人署名。第三種,首長方式:找別人寫,自己署名。貼牌生產,即平常說的OEM,就是類似第二種的“秘書方式”。這種方式沒有自主知識產權,沒有主導權,金融危機充分暴露了這種方式的弊端。第一種方式,用自己的技術支撐自己的品牌,應該堅持,但中國原來的技術落后,僅靠這種方式打造品牌,會相當困難而緩慢。第三種“首長方式”是世界通用的方式,即利用自己的品牌整合世界先進技術,支撐自己的品牌。這種方式對中國尤其重要,因為它更是后起者趕超先行者的辦法?!笆组L方式”之所以值得重視,是因為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國企業搞自主品牌,不要也不必搞“閉門造車”,而應該鼓勵企業采取多種方式發展自主品牌,使各方實現共贏。中國企業完全可以通過并購方式獲取國際優質資源,加快品牌建設的步伐。
不過,改革開放后,我國汽車產業向跨國汽車公司敞開合資大門。不長時間內,幾乎所有汽車巨頭都進入了中國,中國汽車市場空前繁榮。而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如何認識制造和品牌的關系,人們在觀念上存有偏頗,對自主品牌的作用和意義認識不夠,過分寄希望于“以市場換技術”,眾多的廠家熱衷于爭當“秘書”,結果自主品牌喪失了,削弱了,先進技術也沒有得到,這種觀念必須得到修正。
與之相比,吉利創業之初就悟到了這個關鍵和根本,認為“扛著別人的旗幟登上珠穆朗瑪峰是愚蠢的”,把創造中國汽車自主品牌當作最高的追求。近幾年,為提升品牌,吉利做了戰略轉變,把口號從“造老百姓買得起的車”變成了“造消費者喜愛的車”,從強調價格轉到強調技術。而解決技術問題,則采用了“首長方式”。在自主品牌的平臺上,既積極引進先進技術,又勇于購買外國先進企業。去年它收購了居于世界第二位的澳大利亞DSI變速箱公司,一下子使自己的變速箱技術達到世界前列,品牌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是一個成功案例。
過去,外國大企業收購中國企業和中國品牌比較多;現在,中國發展了,要“引進來”,也要“走出去”,“來而不往非禮也”。而堅持自主品牌,不僅會在市場上站住腳跟,而且會加速做大做強;有了自主品牌的平臺,才可以引進先進技術,抓住機遇,并購國際優質資源。當然,要確保自主品牌做大做強,不僅企業要在這方面努力,政府也要給予支持。中國巨額的外匯儲備與其購買美國國債,不如購買一些外國優良資產,幫助企業通過“首長方式”走出去。▲(作者是中國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副主任。)
環球時報201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