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寒冰
筆者是一個想象力比較豐富的人,但對于中國房地產企業成為世界級的設想,還是感覺很受“驚嚇”。中國的房地產公司即使長出鷹的翅膀,它的飛行高度也很難超過雞。
要想成為“世界級”,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才是世界級。帕爾迪是美國最大的房地產建筑開發商,它不僅擁有設計、施工企業,甚至還有抵押公司,是一個實實在在做事的企業。與之相比,中國的開發商則是:設計由設計單位做,住房由建筑企業建造,開發商只是“中間人”甚至“皮包商”。潘石屹曾指出,有1/3的國內房產商將囤地炒地作為“主營業務”,中國特色的房地產的投機性可見一斑。
從資金來源上看,中國許多開發商的自有資金寥寥無幾,主要通過讓建筑企業墊資(向建筑企業轉嫁風險和成本)、預售房(向購房者轉嫁風險和成本)、直接貸款(向銀行轉嫁風險和成本)等方式維持經營。這種投機性,造成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如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類似中國這樣的房產商,國際范圍內很難找出第二個。
當然,這還不是 “世界級” 真正的核心內涵。帕爾迪1950年出售的第一棟房產現在仍很結實,房屋質量過硬是其 “攻城略地”的制勝力量。而中國的房屋壽命平均不到30年。
值得一提的是,像帕爾迪這樣的世界級房地產企業,利潤率也僅在5%左右。對暴利習以為常的國內房地產商,能在低利潤率之下嚴守職業道德嗎?別忘了,2008年房價剛調整,就有開發商公開揚言要偷工減料。與之相比,帕爾迪不僅嚴守職業道德,而且服務充滿了人情味,開工之前,客戶就可以和建筑專家一起設計自己的房子。對于圖紙剛做好就想通過預售落袋為安的中國房地產商而言,能把最基本的房屋質量做到位就讓消費者謝天謝地了。
一提到世界級,國內房地產商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業績、市場占有率,拼命在這方面下力氣。其實,市場占有率的提高只不過是國際級大企業嚴格遵守客戶至上理念、切實為消費者服務的結果,是水到渠成的。美國房產商對消費者的服務可謂無微不至,相關資料、說明書非常詳盡,而國內房產商能夠提供的資料少之又少。是中國房地產商沒時間動筆做這些嗎?非也。那些常在鏡頭前談笑風生,在博客中洋洋灑灑的地產大鱷,時間都充足得令人羨慕,如果他們能拿出很少的精力為消費者服務,也不會引發那么多投訴和糾紛。
做房地產商做到娛樂明星的級別,是只有在中國房地產界才能看到的奇特現象。人們常聽到地產商談哲學、談經濟、談人生,卻罕有談如何不偷工減料、保障房子質量的。對一個精力在“詩外”的群體而言,指望他們打造出世界級房地產公司,實在是強人所難。
世界級的企業往往體現在對社會、對民眾的責任感,而國內卻有開發商明確宣稱它們為富人建房。因此,浮躁、缺乏服務意識、缺乏責任感甚至冷血,是一些中國房地產開發商一個鮮明的特點。這就決定著,中國的房地產開發商企業很難成為世界級的房地產公司,最多也就是在國內市場中做大。▲(作者是南京大學客座教授。)
環球時報201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