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濤
(成都大學旅游文化產業學院,四川成都 610106)
本統計分析資料來源于對峨眉山景區游客基本情況及其對峨眉山景區的評價所進行的問卷調查.調查于2009年5月2日至2009年5月6日在峨眉山景區進行.調查共發出問卷100份,收回問卷86份,其中有效問卷50份.問卷有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問卷調查的調查者和被調查者都缺乏問卷調查的經驗.問卷內容共有25項,其中多項選擇8項,為便于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將所有多項選擇進行單項化處理,問卷內容變為62項.由于調查問卷中基本情況項目較多,在此,本文僅選取基本情況中的年齡因素進行分析,以期得出年齡因素與其他基本因素、旅游特征以及游客對峨眉山景區旅游滿意度的相關關系,為今后峨眉山的旅游市場開發和景區管理提供參考依據.
通過對50個有效樣本進行頻次和頻率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其中,統計值2表示年齡18~25歲, 3表示26~35歲,4表示36~50歲,5表示51~60歲,6表示60歲以上;另外,1表示18歲以下,本次統計中沒有樣本處于這一水平.有效樣本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
通過統計我們不難發現,峨眉山游客以年輕游客為主,18~35歲的游客占所有游客總數的72%.

表1 有效樣本統計結果
本文擬通過對年齡因素與其他調查因素的相關分析,發現其中的相關關系,在此基礎上通過對具有相關關系的因素組進行進一步的頻次和頻率分析,分析不同年齡層次的旅游者群體的差異和旅游特征,為景區管理提供依據.
除年齡之外的其他基本信息還包括性別、文化程度、職業、居住地、家庭結構、月收入、外出旅游人員構成、年均旅游支出、年均旅游次數、到峨眉山旅游次數、本次出游方式、期望的出游方式等.對其進行相關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
通過相關分析發現,年齡和文化程度、居住地、家庭結構、到峨眉山旅游次數、本次出游方式、期望的出游方式具有相關關系.其中,年齡和文化程度成負相關,表明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狀況,年齡越小受教育的情況越好;年齡和居住地(項目為:樂山地區、四川省、國內其他省市、國外)正相關,表明年齡越大,經濟情況越好,越可以到較遠的地方出游;年齡和家庭結構(項目為:單身、兩口之家、三口之家、三口以上)正相關,表明年齡越大,家庭人口越多.以上相關關系雖然和本次研究關系不大,但可以驗證樣本的可靠性較高,具有一定的可信性.

表2 年齡與其他基本信息相關分析
此外,就旅游而言,較為重要的相關關系有:
(1)年齡與到峨眉山旅游次數成負相關,其頻次分布如表3.表3數據表明,旅游者年齡越小,來峨眉山景區旅游的次數越多,這說明,就重復游玩的角度而言(景區持續盈利能力的主要保證),青年游客占主要部分,他們不僅占據了整個游客的絕大部分(見表1),而且有較強的重復游玩的習慣.

表3 年齡與到峨眉山旅游頻次分布
(2)年齡和期望出游方式的相關關系,其頻次分布如表4所示.表4數據表明,大多數游客喜歡選擇自主旅游方式,該方式以年輕人為多.在本次問卷調查中,全部受調查的年輕人都喜歡以自主旅游的方式進行旅游,原因可能是自主旅游的隨意性更大,也更時尚;而年紀較大的人者較為喜歡跟團旅游,還可能與跟團旅游的費用更低,也更安全有關.
但是,考慮到年齡和本次出游方式的相關系數和分布頻次時,其相關性不如年齡和期望出游方式相關性大(見表2),其頻次分布如表5所示.表5數據表明,在現實選擇過程中,跟團旅游更低的費用和更高的安全性對于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表4 年齡與期望出游方式頻次分布

表5 年齡與本次出游方式頻次分布
旅游特征因素是本問卷調查的主要調查內容之一,項目繁多,包括:旅游時最關注的內容、旅游時最喜歡的景觀、外出旅游的目的、制約外出旅游的主要因素、通過何種途徑尋找旅游信息、選擇到峨眉山景區旅游的主要原因、峨眉山景區最吸引人的事物和在峨眉山景區的停留時間等.由于是多項選擇,在做相關分析時必須進行單項化處理,故實際進行分析的項目要遠遠多于以上各項.
分析結果表明:峨眉山景區的游客中,旅游時最為關注的內容是景區的特點,其次是景區的服務質量(34%)和旅游價格(28%),最后是出游是否方便(16%);在對最喜歡的景觀的選擇中,78%的游客選擇了自然景觀,38%的游客選擇了文物古跡;游客外出旅游的目的選項中,62%為了休閑,36%為了觀景,26%為了增加見識;在選擇到峨眉山景區旅游的動機方面,56%的游客選擇了被自然景觀所吸引, 30%選擇了被文化所吸引;與之對應,80%的游客認為峨眉山景區最能吸引自己的是自然景觀,36%的游客則認為是佛教文化.不難發現,自然景觀、佛教文化和文物古跡是峨眉山景區最能吸引游客的事物,是旅游者前往峨眉山旅游的主要動機所在.同時,這也從側面表明了峨眉山景區旅游開發處于觀光型旅游這一層次.
在年齡與以上各項的相關分析中,除主要制約旅游的因素之外,其余指標并無顯著差異,表明不同年齡段的游客在對峨眉山景區的旅游特征上存在共性.而制約旅游的因素與游客年齡則表現出了一定的相關關系(見表6),其頻次分布如表7所示.

表6 年齡與游客出游主要制約因素相關關系

表7 年齡與制約旅游的主要因素頻次分布
表6、7數據表明:年齡越小的游客,時間和收入越是制約其旅游的主要因素;年齡段在26~50歲的游客,大多收入穩定,時間成為其出游的主要障礙,而經驗表明,這部分人的購買力往往較其他年齡段的人群要強很多;而年齡段在18~25歲的游客則在時間和收入方面都有較大制約,較難成為穩定且有較大貢獻的旅游群體.
旅游者旅游滿意度包括8個指標,包括綜合評價、住宿評價、交通評價、餐飲評價、娛樂評價、購物評價、環境衛生評價和導游評價.各項指標與游客年齡的相關分析如表8、表9所示.

表8 年齡與各項評價相關關系

表9 年齡與綜合評價頻次分布
表8、9數據表明:18~25歲的游客中有34.8%的人對峨眉山景區的綜合評價一般,遠遠高于其他年齡層次.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就游客自身而言,對生活質量的更高要求、獨生子女、生活條件的改善等都是被選可能;而就峨眉山景區而言,可能單純的觀光型旅游本身對于青年旅游者缺乏太大的吸引力,這無疑與當前青年旅游者構成了整個峨眉山旅游市場的主體(見表1)相矛盾.此外,景區的管理、服務質量、交通狀況、價格,以及游客自身的素質、見識等因素也可能是重要原因,這些都有待于進一步的調查研究.
同時,數據分析也表明,游客對峨眉山景區的整體評價還是相當高的,超過75%的旅游者在綜合評價中認為峨眉山景區很好或好,其他評價也處于較高水平.
通過相關分析,我們可以大致判斷:峨眉山景區旅游市場是一個以中青年游客為主的,以自然景觀、佛教文化和文物古跡為主要旅游目的的觀光型旅游市場.在這一市場中,青年游客有較高的的旅游熱情,重復旅游率較高,而中老年游客則多為一次性旅游;青年游客多喜歡自主旅游等較為靈活的旅游方式,而中老年游客則多喜歡跟團等較為安全便宜的旅游方式;時間是制約峨眉山游客外出旅游的主要原因,此對于中青年游客尤其明顯;在對峨眉山景區旅游的評價方面,中老年游客評價要好于青年游客的評價,而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尚不清楚.
不難看出,作為傳統的觀光型旅游勝地及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峨眉山景區在自然景觀、佛教文化、文物古跡等方面對不同年齡段的游客都有著較高的吸引力.總體上看,峨眉山景區獲得游客的普遍認同.但是,由于峨眉山景區旅游開發處于觀光型旅游層次,硬件設施還處于建設階段等一系列復雜的原因,使更為追求旅游品質和旅游活動多樣性的青年游客對其旅游評價略微偏低,這對峨眉山旅游市場的可持續發展是一個不利因素,應引起景區管理部門的重視.
[1]馬耀峰,張佑印,梁雪松.旅游服務感知評價模型的實證研究[J].人文地理,2006,21(6):23-24.
[2]王 群,丁祖榮.旅游環境游客滿意度的指數測評模型——以黃山風景區為例[J].地理研究,2006,25(2):16-18.
[3]于立新.旅游開發帶動區域產業結構調整的實證研究——以四川九寨溝為例[J].昆明大學學報,2007,18(5): 36-37.
[4]夏 冰,富 強.應用比例改變法進行旅游需求的預測[J].哈爾濱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27(1):51-52.
[5]史春云,劉澤華.基于單純感知模型的游客滿意度研究[J].旅游學刊,2009,24(4):52-56.
[6]李 瑛.旅游目的地游客滿意度及影響因子分析——以西安地區國內市場為例[J].旅游學刊,2008,23(4):14-16.
[7]羅明義.旅游經濟學分析方法、案例[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