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津巴布韋特約記者 朱曼君
多哥國家足球隊在安哥拉遭槍擊讓人們關注到安哥拉這個非洲國家,不久前,《環球時報》記者曾在安哥拉首都羅安達住了幾天,印象最深的就是安哥拉的“貴生活”。
錢多貨少推高物價
世界上最貴的城市是哪里?東京、倫敦或者是莫斯科?其實都不對,全世界最貴的城市就是安哥拉的首都羅安達。這是去年年底公布的一項權威統計結果。究竟能有多“貴”?記者住了幾天終于體會到了。前往安哥拉前拜托朋友預定房間,沒想到一個普通的二星級酒店的單人客房每晚要價到300美元;而記者在當地超市發現,一棵圓白菜赫然標價20美元!因為趕上朋友過生日,另一位朋友買了一個10寸的生日蛋糕,打過折后居然還要200美元。
近年來因為大量出口石油,安哥拉成為非洲大陸財富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但當地幾乎沒有輕工業,從服裝到食品再到日用百貨,幾乎樣樣都靠進口。錢多貨少,物價自然也就漲翻了天。
不過,在羅安達也并不是所有東西都貴,比如加油就很便宜。一升汽油不到50美分,而一升柴油只要30多美分。記得剛到羅安達那天,雖然已經很晚了,道路還是很擁堵,從機場到市中心原本只要十幾分鐘的路,卻開了半個多小時。朋友指著路邊幾乎靜止的車隊說:“這里可不是停車場,而是都在等著加油的。安哥拉什么都貴,就是油便宜,但加油站很少,加次油排一個多小時的隊很正常。”據悉,很多人夜里12點以后去加油,但還是要排半小時左右。
世界“最昂貴”的夜景
近年來,世界各大能源公司紛紛“搶灘”羅安達,在城市中心蓋起了一幢幢氣派的辦公樓。羅安達是非洲少有的不缺電的城市。去年12月為了迎接非洲杯并慶祝圣誕節,市政府在羅安達各主要街道都安裝了景觀燈。到了晚上景觀燈和路燈一并亮起,真有點不夜城的景象。當地人對此十分自豪,還沒下飛機,一位安航的空姐就驕傲地對我說:“到羅安達一定要去看夜景,我們的夜景可一點兒也不輸紐約曼哈頓。”
伊利亞半島是從羅安達海灣延伸出去的一個6公里長的狹長半島,宛如一條腰帶,也是欣賞夜景的最佳選擇。一位很有商業頭腦的中國商人很早就看中了這塊寶地,在靠近“內海”一側開了一家上海餐廳。記者去時已將近晚上10點,但這里依然賓朋滿座,很多人就是沖著這里的夜景來的。一排探出海面的火把將夜空照得透亮。抬頭望,對岸一幢幢現代化高樓燈火通明;低頭看,淺海中水草搖曳、魚群徜徉。在這樣的環境里用餐絕對是一種享受,但這種享受也很昂貴,在這里吃頓飯,平均每人起碼也要150美元。說羅安達有全世界最昂貴的夜景,此話應不為過。
窮人也住“海景房”
和其他許多非洲國家一樣,羅安達也有不少殖民時期留下的小洋樓,不過做建筑師的朋友卻悄悄告訴我:“別看這些小樓模樣還行,其實就是拿土堆起來的,只比咱們西北的窯洞多層漆。”盡管樓不是最好的,但羅安達的地卻是全世界最貴的。據說在規劃羅安達市時,預計的居住人口只有幾十萬,而現在卻有超過500萬人在這座城市里定居。房地產價格報告顯示,羅安達是全世界地產最貴的城市,當地房屋均價每平方米1.2萬美元。
貧富差距大,地少人口多,使得羅安達出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富人區和貧民窟相依而建。同一個山頭,這邊是高墻闊院的豪宅,旁邊可能就是用鐵皮焊起來的窮人住家。富人宅院里綠草茵茵,而從窮人家門前一直到山腳則堆滿了各種生活垃圾。海灣的一角是氣派的別墅洋房,但開車不到兩分鐘,滿眼望去就都是連塊像樣的門板都沒有的連排破房子。朋友跟我打趣說:“其實這樣也公平,起碼大家看到的是同一片海,享受的是同樣的海景房待遇。”▲
環球時報2010-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