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澳大利亞特約記者 李 新
本報記者 王盼盼
中國光明食品集團宣布擬收購澳最大煉糖廠CSR的消息傳出后,13日在澳大利亞國內再次引起了不少質疑聲音。據澳大利亞聯合新聞社13日報道,澳反對黨財政發言人喬伊斯當天發出反對聲音稱,這一交易對澳大利亞是一個“危險的提議”,因為“外國政府背景的海外投資對澳大利亞國家利益沒有好處”。中國學者任曉表示,糖果業無關國家安全和戰略利益,澳某些政客對于光明的商業行為說三道四實在匪夷所思。
光明集團12日表示,該集團已與澳大利亞CSR公司展開接觸,希望購買該公司糖業務部門,擬收購價為15億澳元。《澳大利亞人報》13日報道稱,在去年中國掀起一股投資澳大利亞礦業的熱潮后,澳即將引來新一批非礦業領域的中國投資。文章認為,包括葡萄酒在內的農業和食品產業正受到中國投資的青睞。
不過,收購提議遭到澳大利亞反對黨黨魁喬伊斯的反對。他將這項收購稱為“危險的提議”,理由是光明集團的主要股東為上海市政府,到時CSR的股權將掌握在上海市政府手中。他說:“當一個政府成為一項資產的主人時,他們便不會受市場的基本原則所驅動,而是著眼于長期的戰略利益。”
喬伊斯還警告說,如果雙方就這項收購案達成協議,可能會導致澳中兩國外交關系出現緊張。他警告澳外國投資評估委員會在評估這項收購時,不僅要看交易本身,還要考慮澳大利亞的長期利益所在。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亞太室主任任曉13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糖果業不像礦業,并非關系國家安全和戰略利益的關鍵領域,光明的投資是純粹的商業行為,卻被澳一些政客和媒體說三道四,實在匪夷所思。他表示,中國還處于發展時期,能走出去投資的多數還是國有企業,但是據此認為由上海市政府控股的光明在澳買糖有“戰略企圖”,這反映了澳大利亞對華投資一貫的不健康思維方式。另外,他建議,中國企業被外國放在放大鏡下審視,一方面要堅持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也應要做好“預習功課”,才能保證投資順利進行。▲
環球時報2010-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