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盧夢之
奧巴馬政府悍然推動對臺軍售,除了“以臺制華”的戰略考慮之外,追求經濟利益的美國大軍火商更是在背后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都向臺灣賣過什么武器
回顧30年來臺灣對外軍購的歷史,除了上世紀90年代法國達索公司和湯姆遜公司突然“殺入”臺灣軍火市場,分別出售了60架“幻影—2000”戰斗機和6艘“拉斐特”艦之外,臺灣其他的外購武器和裝備基本上來自于美國。再看一看美歷年對臺軍售的清單,著名的五大軍火商全都“榜上有名”。據不完全統計,30年來,美國軍火公司與臺灣簽署的軍火交易額度達到了近800億美元。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是臺灣最大的軍火供應商,其1992年為臺灣提供的150架F—16A/B戰斗機現為臺空軍主力戰機。目前洛馬正積極爭取對臺出售F—16C/D戰機,以對抗大陸新近服役的“殲—10”。波音公司為保持在大陸市場的份額,在對臺軍售問題上較為低調,但依然出售了60枚“魚叉”反艦導彈、30架“阿帕奇”直升機和“鋪路爪”長程預警系統等重要裝備。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不僅與臺灣合作生產了308架F—5E戰斗機,還提供了4架E—2T“鷹眼2000”預警機及30架S—2型反潛機等大批裝備。而近些年該公司花力氣最大的,就是為臺灣提供夢寐以求的8艘柴電潛艇。在通用動力公司對臺軍售的清單中,以戰艦、潛艇、坦克和各種火炮為主,主要包括4艘“基德級”驅逐艦、其他52艘各型戰艦、1770輛新型坦克、3250輛裝甲車和戰斗車等。目前通用動力公司正在爭取將“宙斯盾”艦和M1坦克賣到臺灣。雷神公司則先后向臺灣出售了144枚“標準—2”防空導彈、453枚AIM—120型空空導彈和“小牛”空對地導彈、200枚“愛國者—2”反導導彈等。
軍火商如何游說
在美國對臺軍售的決策過程中,軍火商一直是游說和推動的主要力量,如老布什宣布向臺灣出售150架F—16戰斗機前夕,生產該戰斗機的洛馬便通過各種渠道向政府施壓。2001年小布什政府宣布對臺軍售前夕,生產“宙斯盾”艦的通用動力公司在弗吉尼亞和洛杉磯的造船廠還建立了一個推動對臺軍售的網站,聲稱“宙斯盾計劃涉及49個州的1938個承包商,可以為美國經濟賺取215億美元”。在每年舉行的“美臺國防工業論壇會議”上,美臺雙方官員分別只占1/5,其余的全是美國大軍火商和軍火掮客。
為鼓動臺灣購買它指定的武器,軍火商通常先由智庫炮制研究報告,介紹大陸在增加什么裝備,告訴臺灣應該買什么。例如在2003年,美國軍火商就大肆渲染所謂的“大陸導彈威脅”,指出臺灣需裝備“愛國者—3”導彈系統才能自保,現在該型導彈即將進入臺灣。軍火商還利用美國人的就業壓力及關心臺灣安全的所謂“道義”心理,游說國會售武協防臺灣。在美國國會中,對臺軍售持積極態度的議員主要來自那些擁有大型軍工企業的州。1999年,當克林頓政府首次考慮向臺灣出售“宙斯盾”驅逐艦時,密西西比州的共和黨資深議員洛特和考克蘭就成了游說主力,其中洛特的家鄉密西西比州是生產“宙斯盾”的主要州之一。
已經“吃定”臺軍
出于賺錢的目的,美國賣給臺灣的軍火有不少是臺灣防御并非急需的武器裝備,有些甚至是強行塞給臺灣的存貨、次貨。如臺灣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就向美國訂購F—16C/D型戰機,但美國只賣給臺灣A/B型,這些戰機不僅過時,而且問題多多,光飛機電纜方面的毛病就有300多項,以至于臺灣的F—16戰機自服役以來已墜毀多架。又如美國強令臺灣購買的4艘“基德”級戰艦,不僅臺軍用途不大,而且是封存30多年的銹鋼鐵。“凱子軍購”已經成為最恰當的比喻。
同時,為了牢牢把握住對臺軍售的市場,美國軍火商還不斷向臺灣高級軍官行賄。去年7月,臺當局在軍中展開肅貪運動,“國防部”查出142名軍人牽涉48件貪污弊案,其中114人是將官。而在48件弊案中,有19件涉及軍購。美國《防務新聞》直言,美國政府是造成臺灣軍購弊案的元兇,因為美國聯邦法令特別允許軍火商在對臺軍售時支付回扣。據臺灣媒體披露,這些回扣非常豐厚,動輒高達數億元新臺幣。有退役的臺軍將領就此評論說,臺軍已經被美國軍火商“吃定”了。▲
環球時報2010-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