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煒
聽中國國內朋友說起北京市有關部門禁止地鐵里出售報紙的事,頗覺得不可思議。對世界上任何一個大都市來說,地鐵站內都是推銷紙質媒體的不可或缺的好地方,北京市政府的做法可謂太另類了。在日本的各地鐵,各大報都在車站販賣店銷售。一些車站里還有自動報紙銷售機,投入硬幣,你想要的報紙就跳出來了,就跟飲料自動銷售一樣。筆者也常在等車的間隙在站臺的販賣店買上一份報紙或者雜志。
話說回來,北京市政府事前應該能夠預估到民意的方向的,地鐵站內買不到報紙,不,只能有一份報紙,這種狀態無疑是會遭到民眾反對的。據環球網的網友調查顯示,92.9%的網友反對北京地鐵只留北京娛樂信報,禁止其他報紙銷售,83.6%的網友表示如果地鐵里只有一份免費的《北京娛樂信報》,不能滿足乘坐地鐵時的信息需求。
北京市相關部門還是一意孤行,解釋說是出于安全考慮,“地鐵站內售賣報紙會造成人員擁擠發生危險”。地鐵內賣報為何不安全?政府難道沒有該檢討之處嗎?常聽去中國旅游過的日本人談起,經常發現中國國內不少公共空間次序亂。人的素質的問題是一方面,但是不能不說城市在管理、空間設計上有欠缺的地方,比如,你要想讓人員順利地往一個方向流動,首先要保證有寬敞的通道、明確的方向指示。設計城市公共空間,設置標志,排除不安全因素,這屬于政府職責范圍內的事。所以說,與其簡單地“禁”,不如多在如何確保“開放”上下功夫。
在日本,各個地鐵車站都是當地最熱鬧的商業區,并形成了獨特的車站商業文化,這一文化還在不斷地延伸、發展中,成為都市的閃光點。北京市政府因擔心安全問題,而下了“禁報令”,實在是因噎廢食,說得重一點的話,是在開歷史倒車了,有損于北京的國際形象。
簡單的“禁令”出臺,只能說,政府在決策管理上還保留著市場經濟時代的思維習慣,決策前無需征求民意,無需做什么多方考證、評估,因為下令“禁止”永遠比決定“開放”來得容易。但是要知道,簡單、強制性地禁止是對民眾不負責的表現。決策前做過細的調查、研究,這才是理性、有責任感的政府應有的態度。現在再也不是可以濫用公權力的年代了。目前看來,禁報令的背后似乎還有些疑團,政府部門試圖用行政的手段干預市場運作,讓某個利益團體獨霸一方,令人不安。
讓人欣慰的是,這次在網上真切地聽到了民意的吼聲,聽到了廣大網民異口同聲指責北京市政府的聲音。環球網上有網友留言,“拍腦袋決策的典型例子,違背民意,把民眾的看報權根本不當一回事”,也有網友戲謔認為“被安全”了。筆者認為,在遭到民眾的反對后,接下去,政府將用怎樣的速度、在多大程度上接受民意,糾正不合民意的內容?這就更加考驗政府的智慧了。
得罪民意,政府威信將受損;失去民眾的信用,政府將離民眾越來越遠,執政態度將越來越讓人質疑。各級政府都應該永遠把民眾的需求擺在第一位。▲ (作者是日本傳媒人士。)
環球時報2010-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