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漫
“史上最老股神”王梅安、張文英夫婦的廬山真面目近日揭曉。據報道,雖然他們的身價一度過億,但這兩位老人對此渾然不知,居住在一幢破舊的居民樓里清閑度日。
回顧以往,類似“被股東”的現象屢見不鮮。從杭蕭鋼構“死魂靈賬戶”到“史上最牛散戶”劉芳,市場幻化出的神秘形象與本人大相徑庭。更令人遺憾的是,這些可疑賬戶大都是由媒體深入跟蹤才得以曝光,最終卻常因權威部門結論缺失而不了了之。以此看來,懲戒力度弱化反而可能助長了違規交易的沖動,最終才會導致通過控制他人賬戶肆意進行內幕交易的頑疾難以根治。
歷經兩年的跟蹤,媒體記者終于揭開了“史上最老股神”的神秘面紗。這兩位老人是著名股市“黑嘴”雷立軍之妻的祖父母。正是由于這一特殊關系,他們的賬戶被內幕交易者輕易利用,最終成為雷立軍控制的67個賬戶中的兩個。雖然雷立軍早在2004年便被證監會列入市場禁入者名單,他卻藏于幕后繼續在股市呼風喚雨。單從兩位老人名義賬戶上近億元的財富推斷,雷立軍掌控的資金規模已非常龐大。
事實上,這些“被股東”者的賬戶斬獲暴利軌跡如出一轍。即在某家上市公司重大利好消息公布前大舉建倉,待消息公布后再高價出貨,短期內便有巨額利潤入賬。顯然,這就是所謂內幕交易的典型特征。由此,大量假借他人賬戶肆意進行內幕交易的行為,已經嚴重影響到股市投資的市場秩序,亟待有關部門施以嚴厲的監管。盡管從內幕交易的隱蔽性而言,要求監管部門在短期內全部查處所有違規賬戶,的確是勉為其難。但現在的問題在于,國內媒體已經盡職盡責地履行了社會警察的角色,將可疑賬戶的許多疑點赤裸裸地擺在了公眾面前。然而,監管部門的跟進卻遲遲被拖后,甚至長期無法向公眾提出一個值得信賴的執法調查明確結論。
這種現象表明,打擊股市內幕交易單靠監管部門并不夠,證券市場應全面引入針對內幕交易行為的民事訴訟制度。美國經驗表明,發動社會各界力量打擊內幕交易的做法頗為有效,即任何公民均有權利對涉嫌內幕交易行為提出質疑,并訴諸法律。在實施舉證責任倒置制度下,被起訴方則需要提供證據,自證清白。如若被舉報的內幕交易屬實,投訴人將會得到一筆數額可觀的獎勵。在這樣的制度激勵下,大量的律師、會計師,以及普通民眾都致力于尋找涉嫌內幕交易的任何線索,違規行為則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監管效率隨之提升。
之前,香港王氏夫婦在美國炒作道瓊斯公司股票,短短數日之后便遭“內幕交易”起訴。監管部門的神速出擊,正是源于券商美林公司的及時舉報。這些舉措使得王氏夫婦違規交易給市場帶來的不良影響降到了最低。這說明,雖然內幕交易一般較為隱蔽,但其必然會在人海戰術下“露出尾巴”。對此,在國內監管力量不足的情況下,不妨效仿美國走“公眾路線”,在鼓勵社會輿論監督的同時,對違規者予以及時嚴懲。唯有如此,法律監管才能發揮出應有的威懾力量。▲(作者是上海第一財經頻道主持人。)
環球時報2010-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