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海麗 等

如果不是愈演愈烈的唐駿學歷事件,美國西太平洋大學恐怕永遠也想不到自己在中國會獲得如此高的知名度。
西太平洋大學成立于1976年11月,注冊時利用了加州的一個寬松政策,只需要得到授權即可以發放學位證明,無需政府對其進行監管。
目前公眾關注的焦點集中在西太平洋大學未經認證這一事實上。不過,在美國,學校發放學歷(文憑)認證是一個自愿過程,一個學校是否經過認證并不完全代表教學質量的高低。如果一家院校想要參與聯邦政府學生獎學金項目,則必須獲得教育部認可。
美國教育部稱,未經認證機構認證過的院校的教學質量并不一定很差,但從這樣一所學校獲得學位,有可能無法獲得用人單位的承認,或是無法轉學分。西太平洋大學不僅是一所未經機構認證過的學校,還涉嫌欺詐行為。
在美國審計總署的調查人員匿名向西太平洋大學辦公人員的電話詢問中,后者自稱,他們既不提供,也不允許學生報名個人課程或培訓。他們只要求支付購買學位的一筆費用,比如針對美國國內學生的收費標準為:學士2295美元;工商管理碩士2395美元;博士2595美元。報告并沒有提及國際學生的收費標準。
1988年,加州政府的一個委員會就對西太平洋大學推出的一個收費僅1675美元的“9個月獲博士學位”項目發起調查,發現“在很多情況下,學位證明的發放完全基于學生以前的教育、生活經驗和出版過的作品,沒有給予足夠的甚至完全沒有學術輔導”。1989年,西太平洋大學同意不再申請博士學位文憑發放的許可。一年后,西太平洋大學轉道路易斯安那州和夏威夷州分別設立了分支機構,提供博士學位。
1994年8月,路易斯安那州州立大學評議會關閉了西太平洋大學在該州租賃的辦公室,理由是后者“給一篇論文提供太多的學分,教師太少,課程不夠”等。而這四年正是唐駿聲稱自己在西太平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時間。
1997年11月,夏威夷州立消費者保護辦公室向西太平洋大學在當地的分支機構提起一項訴訟,要求后者提供滿足該州法律的信息披露,不要誤導消費者。1999年,西太平洋大學夏威夷分校同意向夏威夷州立消費者保護辦公室支付3萬美元。
2005年8月,夏威夷州立消費者保護辦公室再次向西太平洋大學提起訴訟,試圖阻止該校進行“不公平或有欺騙性的行為或操作”,并要求法院裁定所有西太平洋大學和其學生之間的合約為無效,并要求該校支付罰金。
2006年5月,夏威夷州立法院對西太平洋大學進行了缺席判決。該校在夏威夷的分校機構亦隨之終結。
上個世紀90年代末,西太平洋大學開始將中國作為拓展市場的重要目的地。在中國大陸,西太平洋大學至少在北京、海南、江蘇無錫三地以合作辦學的名義,開展過工商管理博士(DBA)和碩士(MBA)等項目。
在美國,開設DBA通常是一些著名學府。在歐洲,英國已有多所大學開設了DBA的課程。DBA在歐洲的學制一般4至5年,但西太平洋大學與中國合作開辦的DBA,學制卻大幅縮短到兩年或兩年半,收費大約6萬元至10萬元。
據參加過北京項目的學員介紹,雖然僅為周末授課,但授課者中有來自北京大學的教授,且常常利用北京大學有關學院的教室授課。他們也一度認為該項目是與北京大學合辦。
西太平洋大學在中國落地的主要方式就是合作辦學。
目前,中外合作辦學劃分為本科及本科以上、專科及非學歷兩個部分。對此,監管者設有一系列準入門檻,需要履行一系列的審批和備案等手續。
但有關法規對于國外合作者的層次并未作具體規定。合作辦學的“洋教育”中,國外三四流大學,甚至沒有學位授予權的大學也紛紛涌入。
為了規避教育部審批這一門檻,西太平洋大學選擇與海南大學舉辦博士學位“進修班”的方式合作。進修班屬于非學歷教育,只需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的審批即可。
但取得開辦資格僅僅是第一步,洋文憑只有通過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中心認證,才是被廣泛承認的文憑。
目前,記者在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有關網站上未能查詢到西太平洋大學的名稱,但記者從無錫江南大學獲知,當時西太平洋大學與江南大學合作的MBA學員拿到的國外學位證都通過了認證。而北京DBA項目的一名學員稱,班里大部分人博士學位獲得了認證。至于西太平洋大學的文憑是如何通過教育部認證的,目前尚無從知曉。
在中國,遍地開花的中外合作項目充當了“文憑作坊”的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