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毅剛 胡曉娟
毫無疑問,投資拉動型的增長還將延續,但少了兩萬億信貸支持的2010年,“新一輪產能過剩”可能威脅經濟穩定持續增長
大暑之后必有大寒。在經濟偏快甚至過熱的喧囂中,2008年底我國經濟內憂未解,卻與一場百年不遇的國際金融危機“短兵相接”。前期針對“三過問題”(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信貸投放增長過快、貿易順差過大)的政策“藥效”尚未來得及發揮作用,一段用非常之策的非常時期緊鑼密鼓的展開了,并從2008年四季度一直延續,貫穿2009年全年。
所謂隨形就勢,在直面前所未有的危機時,我國宏觀調控政策及時做了重要調整。近兩年為抑制過熱而日漸趨緊的順周期調控政策讓位于反周期的積極和寬松政策;前期擔心的投資過快、信貸投放增長過快等問題,也隨著“四萬億”投資的部署,變成唯恐不及。廣被流傳的“白加黑”和“五加二”,成為促進投資高漲期有關部委工作狀態的真實寫照。除投資外,為“保增長”中央調控政策“多拳并出”,大規模結構性減稅、促消費、大范圍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高出口退稅率保出口、拓市場等政策密集出臺。全球經濟一片“風聲鶴唳”之時,中國“一枝獨秀”支撐世界經濟加快走出這百年未遇的衰退。
砥礪奮進逆勢飛,一切似乎都將回歸美好。但不容忽視的是,問題和困難依舊不少。有經濟政策風向標之稱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當前我國經濟回升的基礎還不牢固,積極變化和不利影響同時顯現,短期問題和長期問題相互交織,國內因素和國際因素相互影響,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難度增大。
辯證的表述中,其實蘊涵了危機仍未結束的信號:一方面,在內外部不確定、不穩定的條件下,2010年我國經濟短期的穩定性將面臨挑戰。另一方面,結構性矛盾將成為經濟長期持續增長的最大制約。毫無疑問,投資拉動型的增長還將延續,但少了兩萬億信貸支持的2010年,“新一輪產能過剩”可能威脅經濟穩定持續增長。而且各地涌現的地方融資平臺的風險也在加大。這都將“傷及”未來經濟發展的內在活力。
分析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10年宏觀經濟政策的定調,四方面的變化值得關注:一是“保”讓位于“穩”。2010年“穩增長”在政策調控力度、節奏和重點上都將有明顯變化,不是直接干預,而是更加注重發揮市場調節的作用。二是“調”優先于“保”。2010年政策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放在首位,更強調結構調整。三是需求側的政策調控得到加強。不同于反危機時以刺激供給作為手段,2010年中央政策管理更加強調擴大需求的重要性。城鎮化等刺激需求的政策在下一步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中將扮演拓展發展空間的重要角色。四是貨幣政策將明“松”暗“緊”。雖然會議并沒有改變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取向,但由于資產價格泡沫的存在,出于對通脹預期的擔憂,以及支持經濟復蘇任務的完成,寬松貨幣政策的適時調整和退出不可避免,只是調整的時機將隨形勢而定。
2010年仍是浙江的挑戰之年。一是貨幣政策的逐漸收緊以及部分利好政策的逐步退出將加大保持經濟平穩增長的難度。二是關系增長方式轉變的結構性、素質性、體制性矛盾亟需破題。尤其與現代市場經濟體制不協調的要素價格改革面臨攻堅,這不可避免對經濟發展的慣性造成一定沖擊。三是外部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以外向型經濟為主的浙江經濟仍面臨以何種方式突圍的問題。

圖/新華社
當然,危局之下必有大機遇。2010年,浙江發展至少存在三方面機遇。一是產業結構調整的政策機遇。要趁貨幣政策適度寬松的有利時機,加大產業結構調整方面的投入和財稅政策支持,引導浙江產業結構加快轉型升級。二是布局新增長點的政策機遇。準確把握中央產業政策調整導向,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新時期的增長點。三是城鎮化加速發展的政策機遇。新一輪城鎮化進程加快的政策窗口已然打開,浙江可以抓住這一良機,積極推動浙江新型城市化進程。加快推廣利用“兩分兩換”等已有成熟經驗,進一步提升經濟持續增長的內在動力。